APP下载

“呗”的语义语用分析

2014-08-15胡明亮

语文学刊 2014年16期
关键词:听话者陈述句语义

○胡明亮

(湛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524048)

语气词“呗”多用于北方口语,而且以女性为主,男性只有女性的二分之一。[1]“呗”作为一个独特的语气词,早已引起学者关注。吕叔湘(1980)指出,“呗”表示道理简单,无须多讲,或者表示没关系、“就得了”等意思。[2]57-58张筱平(1993)认为,“呗”的语义是“任其存在,任其发展、变化”。[3]徐晶凝(2008:196~210)将“呗”的情态意义概括为“述唯弃责”。“述唯”指自己说的话是唯一的可能,对方应当知晓;“弃责”是指说话人“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轻率发话,并放弃自己可以对听话人的交际身份做处置的责任”。[4]李咸菊(2010)认为,“呗”表示简单、轻松、随意或容易等意义。[1]郭红(2012)基本同意徐晶凝(2008)的分析,认为“呗”表示“情形唯一、无特别之处,不一定要求对方行事,语气较弱”等意义。[5]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呗”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提出“呗”的核心语义是“满足”,即说话人认为提供的信息可以满足对方可能有的需求。其他语义和语用功能则是从“满足”的基本语义衍生出来的。

一、“呗”的核心语义

“呗”的核心语义是说话者认为该信息可以满足听话者对信息的需求,或者解答听话者可能有的疑惑。下面以(1)为例说明“呗”的这个语义。

(1)李东宝:“我就纳闷,按说咱们智商也不低呀,也都小精怪似的,怎么就让这俩家伙蒙了?怎么瞅这俩怎么像弱智。”“大意了呗,想占便宜呗。”刘利全奚落东宝,“聪明一世还会糊涂一时呢。”

例(1)中,刘利全针对上文李东宝的疑惑“怎么就让这俩家伙蒙了”,提供了两个答案,一个是“大意”,一个是“想占便宜”,都用了“呗”。这里“呗”的意思是:“大意”和“想占便宜”的任何一项都足以解答上文的疑惑。如果说“呗”表示唯一可能,就难以解释例(1)的用法。如果用“满足”,就解释得通了。下面例(2)是两个陈述句,一个用“就”,一个用“才”。

(2)a.我只要坐车就不迟到呗;

b.我只有坐车才不迟到呗。

例(2a)用“就”强调充分条件,例(2b)“才”强调必要条件。就是说,“呗”既可以用于强调充分条件的陈述句,也可以用于强调必要条件的陈述句,并不是非得用于唯一条件(充分必要条件)。这也说明,“呗”的语义不限于唯一。在例(2a)中“只要”表示坐车是不迟到的充分条件,例(2b)中“只有”表示不迟到的必要条件,两句的“坐车”都可以避免迟到。

持“唯一”观点的一个理由,是“呗”常与“反正”同现,如“反正他要来呗”。有学者统计了114个“呗”字句,其中带“反正”的占了41例,多达36%,据此认为“呗”的意思就是“不管怎么样”。[1]但是,“不管怎么样”的意思是“反正”本身的意思,并不是“呗”特有的意思。例如,“他反正要来”这个句子没有用“呗”,也可以表示“唯一选择”。“反正”表示唯一,并不说明“呗”也表示唯一。“反正他要来呗”的意思是,在语境中的各种假设中,“他要来”都会发生。说话者用“呗”,只是进一步强调“他要来”可以满足各种假设的情况。

用“满足”也可以解释“无需多讲”、“没关系”[2]和“任其发展”[3]。如果提供的信息满足了上文的需求,自然就“无需多讲”、“没关系”了。既然满足了需求,就可以放心“任其发展”、“就得了”、“就算了”。总之,“呗”的核心语义是“满足”,即说话人强调某信息可以满足语境中存在的需求,体现了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

二、“呗”的语用分析

探讨“呗”,离不开使用“呗”的语境。“呗”的满足语义,产生了在语境中的承接功能、换题功能和缓和功能。

(一)承接功能

有学者已经指出,“呗”在话语中不能作为首句(郭红2012)。[5]为何不能作为首句?是因为“呗”字常常用来回答上文存在的、听话人可能有的疑问,起着承接上文的作用。下面是吕叔湘(1980)引用的回答句(3a)、祈使句(3b),以及V就V句(3c)。[2]57-58

(3)a.靠什么完成任务?靠咱们集体的力量呗。

b.不懂就好好学呗。

c.说就说呗。

例(3a)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靠什么完成任务?”,再回答“靠咱们集体的力量”。用“唯一”恐怕难以解释。除了“集体的力量”,还有国家政策、领导指挥、兄弟单位配合等等。例(3b)是祈使句,假设对方“不懂”,然后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就好好学”,这个选项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例(3c)也是祈使句,先提出假设“说”,承认语境中有“说”的可能,然后针对这个假设提出建议“就说”。该句的意思是“说就行了,不必多考虑其他”等等。可见,“满足”比“唯一”的语义涵盖面更大,解释力更强。

但是,“呗”并不用于感叹句,也极少用于问句(4)。

(4)a.⋆真是好地方呗!

b.⋆你在看书呗?

“呗”不能用于感叹句和问句,是因为“呗”主要的功能是针对上文情况提出满足的条件。例(4a)有感而发,并不是对上文的回应,故用了“呗”听起来很奇怪。例(4b)本身就是问句,要求对方回答,而“呗”是用来回应上文的,所以两者的功能发生矛盾,所以该问句也显得很奇怪。“呗”不适用于感叹句和疑问句,也说明“呗”的重要功能是承接上文,而不是开启下文。

(二)换题功能

“呗”的第二个功能是变换话题。学者已经注意到“呗”有“就得了”等语义。[2]因为有“满足”的意思,所以就衍生出“够了”、“就得了”、“就此打住”等意思。而这些意思表明说话者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我们看下面的例(5)。

(5)a.“没事。”马锐低头捡起扔在地上的羽毛球拍,佯装无事地笑笑,“我打球碰着他了。”“那也不至于呀,又不是成心。”“打疼了呗。”马锐没精打采地扛着两副球拍往家走。

b.这一劝,那边倒哭得更狠了。恨声中带着怨气:“你找女朋友就找呗,谁也没不让你找。你们俩好就悄悄一堆儿好去吧,干嘛故意跟我显摆——这不是成心气人么?”“没好,哪儿好了?”“还不承认?还抵赖?砸了我一锅溅了我一身汤我说什么了?”“好好,都怪我,我得意忘形,没顾到你一边受了刺激。我卑鄙!”

例(5a),“打疼了呗”,回应对方的惊讶“那也不至于呀”,说话人认为“打疼了”这个信息足以解释父亲打他的原因,以打消对方的惊讶,这就是回应上文的衔接功能。同时,“打疼了呗”表明此信息足以回答对方的疑惑,有不要再说了等含义。马锐说了这句话就往家走,说明他不想再谈这件事。例(5b),女主人公说“你找女朋友就找呗”有“我无所谓、由你去吧”的意思,不想再继续谈对方找女朋友的话题。后边的“干嘛跟我显摆——这不成心气人么?”也表明她不屑于再谈这个话题。

(三)缓和功能

“呗”的第三个功能是缓和气氛。学者已注意到“啊”、“呢”、“嘛”、“吧”等语气词的不同语用功能。[6]95-142学界也开始注意到“呗”不同于其他语气词的人际功能,如“不太满意、不够客气礼貌”、[7]246放弃对听话人行为的责任、[4]增加了协商劝说性和轻松欢快的气氛等[1]。下面先看祈使句(6a),再看陈述句(6b)。

(6)a.“不去你家。”男孩说,“你们家铺的地板革,进屋还得脱鞋。”“你不爱脱别脱呗。”“回头踩脏了你妈又得说你。”“不怕她说。”

b.窗外一下没声了。半天才听到夏青压着嗓门问马锐:“你爸在家呢。”“在。”“会不会听见我们说话?”“听见就听见呗,咱们也没说什么。不一定听得见除非竖着耳朵听。”

例(6a)中,“你不爱脱别脱呗”,劝对方不要害怕,可以不脱鞋。当对方说“你妈又得说你”时,又劝对方“不怕她说”。可见,“呗”有缓和气氛的作用。例(6b)中,“听见就听见呗”也是劝对方不要担心别人听见,后边的话“咱们也没说什么。不一定听得见除非竖着耳朵听”,也是要消除对方的担心。正是因为“呗”强调容易满足,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甚至放任不管的感觉。又因为“轻松愉快”和“放任不管”,反而产生了说话者不认真,甚至不负责任、不讲礼貌等意味。刘月华等(1983)提到,使用“呗”表示说话者“不太满意”。[7]246这是否就与我们说的“满足”发生矛盾了呢?两者是不矛盾的。刘月华等的“不太满意”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或某事物不太满意,而我们说的满足是指说话人认为该选项可以满足对方对信息的需求,不是一回事。

学者通过调查,发现女性使用“呗”的情况是男性的两倍多。[1]这也与“呗”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关。女性比男性更重视维系人际关系,[8]141在语言交流中通过恰当的词语和韵律,能够减少紧张和对立,缓和气氛,维系和改善人际关系。“呗”就具有这样的作用,表示满足点较低,含有大事化小的意味,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所以女性使用较多。

由于“呗”表示满足,给人一种不负责任的印象,而使学者概括出“弃责”的核心语义。我们认为,虽然“你不爱脱别脱呗”有轻松的语气,但并不表示说话者放弃对听话者的责任,听之任之。例如主人请客人“再吃两碗呗”,并不是表示自己不在乎客人,而是表明“再吃两碗”对客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其实,“再吃两碗呗”不仅没有冷落客人,反而显得非常热情。

三、结语

总之,“呗”的基本语义是满足,即说话者强调该信息足以解答听话者或语境可能有的疑问。在话语中,“呗”由表示满足信息需求的语义,产生了回应上文的承接功能、调节人际关系的缓和功能,以及“就此打住”的换题功能。

[1]李咸菊.口语交际中“呗”的多维选择及话语功能[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3]张筱平.谈语气助词“呗”[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2).

[4]徐晶凝.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昆仑出版社,2008.

[5]郭红.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6]屈承熹(著),潘文国等(译).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8]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猜你喜欢

听话者陈述句语义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语言与语义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有些话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谁之误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