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论国内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2014-08-15

图书馆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功能教育

(杭州图书馆 浙江杭州 310016)

1 社会教育

1.1 社会教育的概念

“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一词最初是由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 (Friedrich Adolf WilhelmDiesterweg)在其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1835年)中提出的,其最初的含义与适合“社会帮助”、“生活帮助”、“青年照顾”等相联系。第斯多惠认为,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该扩大至国民的各个阶层,必须实施对国民各个阶段实际的社会帮助与教育。〔1〕

“社会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德国著名社会教育学家诺尔(Herman Nohl),认为社会教育的概念就是:存在与学校之外的“社会的与国家的教育的照顾”。〔2〕但二战后,德国学者乐尔思(H.Rohrs)在其所著《社会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工作,社会教育的功能是靠社会教育机构来发挥和实现的。

邻国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在通俗教育的基础上,启用社会教育一词,并于1921年在法令上正式以社会教育取代通俗教育,确立社会教育行政制度,推动社会教育发展。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对社会教育的定义为:不包括以学校教育法为根据,作为学校课程教育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对青少年和成人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包括体育和文娱活动)。并在《文化部设置法》中,强调是以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等设施所开展的活动。〔3〕

我国的社会教育启蒙于20世纪初。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设的社会教育司正式开始使用“社会教育”一词,从蔡元培、晏阳初、梁漱溟到陶行知都大力倡导和促进社会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近代也往往把许多美国的公共文化事业视为社会教育而引入中国。我国教育学家顾明远,将社会教育分成广义和狭义。广义是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狭义是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4〕同时,侯怀银教授也认为社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社会教育和广义的教育无异,包含了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而狭义的社会教育实质上是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5〕

1.2 社会教育的特征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个专家对社会教育概念的解读各异,但通过概念表述,所呈现的对于“社会教育”的特质是趋同的。

首先,社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整个社会。人类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形式和组织都有其教育功能,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的教育功能越加强大,我们必须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把教育的功能扩展到整个社会,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应该承担起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只要是社会的成员,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都应该受教育,必须受教育。社会应该拉动和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为每个人提供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

再次,社会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就人的发展而言,是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就社会发展而言,是通过教育活动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就生活而言,是通过教育活动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教育突出的重点是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和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通过教育活动救助弱势群体。

最后,社会教育的范围是制度化学校教育以外的所有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社会上的一切组织所实施的教育活动,包括补习班、培训学校、各类文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开展的教育活动,以及各类专题的研讨座谈、专题讲座、咨询展览等等。

此外,社会教育的性质是公益性。它继承了早期社会教育“生活帮助”的观点,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体现社会福利和慈善的公益性质,实现着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教育指导与救助。

2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社会教育广阔的覆盖群体和受众对象,其主体和客体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日本在《文化部设置法》中体现了社会教育主体组成,其中包含:图书馆、博物馆、公民馆等设施;欧美学者也在其研究著作中提出美术馆、博物馆等公益及慈善事业机关都是社会教育的实施者;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对国民的教育。在众多社会教育实施主体中,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主导力量,成为当地社会教育的引领者和指向标,社会教育应当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正如列宁所说:“图书馆和农村图书室,将是在长时期里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和几乎惟一的机关。”基于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教育的特质相符性,以及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与社会教育目的的重合性,在开展社会教育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实际上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是社会公众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地。

2.1 公共图书馆理念与社会教育特质相符性

上文所述的社会教育特质与公共图书馆始终秉持的“平等、免费、开放”理念和服务方式是高度一致的。首先,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基本服务皆属于公益免费性质,公共图书馆不应屈服于任何商业压力,这和社会教育公益性质是一致的;其次,公共图书馆所推出的服务是面向所有人群开放,公共图书馆的每位用户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特别是对平民和智障、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开放,允许他(她)们自由阅览所有读物、享受各种服务,使得人人利用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成为了可能;再次,公共图书馆需要合作伙伴(用户群体和其他专业对象),需要各方面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打造社会教育的良好氛围,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根据对象开展不同范围的社会教育活动。上述特质,既是公共图书馆的立足之本、办馆基石,更与社会教育的特质如出一辙。

2.2 公共图书馆使命与社会教育目的的重合性

公共图书馆所具备的使命与社会教育的目的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这从另一层面更明确表达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在1994年国际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强调了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提出了诸如:“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支持并参与各年龄群体的扫盲活动和计划,在必要时组织发起这样的活动”等12条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使命。这些核心思想和具体使命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无论是与以往的“开民智”、“助生活”,还是当下的“终身学习”都有着高度的重合。这一重合既勾勒了公共图书馆应当履行这些职责,并向所有人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资源、场所、方法的社会形象,更充分证明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就是社会教育的属性,确立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3 公共图书馆实施社会教育的优势

李大钊认为,“图书馆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想使教育发展,一定要使全国人民不论何时、何地都有研究学问的机会”,并提出要想使各种完美的教育方针得以实现,“非依赖图书馆不可”〔6〕。虽然能够体现社会教育功能的社会机构众多,但是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核心载体和主导力量,是具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所没有的特殊优势,构成了它在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3.1 品牌优势

对于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提供者而言,除去服务产品的内容和品质外,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让公众接受的就是实施者所体现的品牌。品牌是企业或生产者的核心价值体现,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7〕公共图书馆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品牌,“平等、免费、无障碍”、“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保障大众文化获取的权力,提供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有别于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有力注脚。社会教育所覆盖的群体包含社会各个阶层、年龄、学历等因素的不同人群,因此,公共图书馆所具备的诸如:没有门槛、完全公益、资源丰富等品牌特征,为自身在社会教育领域树立了特有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市民的口碑相传得以传播。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专业领域的教育品牌,一种城市文化修养,历史积淀的文化品牌,更是一种现代社会、公民社会的城市品牌。

3.2 资源优势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承载者,拥有丰富、系统的资源,在保存文献典籍和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公共图书馆所蕴藏的文献资料,无论是有形的文本,还是电子化的素材,在数量上都是任何机构所无法匹敌的。这些资料,涉及人类各个学科门类和生活领域,既有科普作品和入门读物,也有一般的专业教材及高深的理论作品,既有学术性的论著,也有大量消遣类的期刊、书籍和杂志,因此能满足各个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实际需要。〔8〕图书馆在保存这些资料的同时,还会保持信息的动态更新,随时引进最新的资料,可使读者掌握最前沿、紧跟时代脉搏的资讯与学问。〔9〕特别在网络社会下,数字阅读、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的今天,公共图书馆依托的资源更是从传统的纸质文献,转向更为广阔的数字资源,数据库、电子图书、网站视频、链接导航地广泛应用,更促进了公共图书馆成为市民学习的一个可持续、终身且稳定的社会教育的载体。

3.3 体系优势

公共图书馆服务延生到哪里,社会教育的功能就能体现到哪里。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覆盖面的日趋扩大,依托于此的社会教育功能也将不断拓展和普及。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实践,注重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和衍生,围绕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朝着以构建城市或城区为重点,尽可能向覆盖街道、社区、乡镇、村组等基层的服务网络体系目标而努力,使得公共图书馆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愈来愈多的市民能够就近的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所带来的便捷服务和丰富的资源,特别在基层开展的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群众广泛参与的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等内容为主线的社会教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此外,随着跨专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形成,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的实现,当前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相对于孤军奋战的信息企业和单位及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3.4 空间优势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其著作《极好的地方》中提到,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除去工作、家庭外,最愿意去,也是最想去的场所。这里体现的是公共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这一物理空间,不仅是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更是市民参与学习、展现学习成果的平台。一个优美、静怡、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柔和的灯光、宜人的色调、宽敞的走廊、舒适的桌椅等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将学习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也往往以此为指南,能有效激发来馆读者求知的渴望和冲动,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不知不觉使养成人才之利”的效果。此外,公共图书馆开辟或设置诸如自习室、学术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厅、视听室、研讨室等空间,为民众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让他们自主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打下空间基础,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和设备,为市民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4 境外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借鉴

就目前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国外公共图书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并为国内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案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部分图书馆通俗小说的流通率占总流通率的80%以上,加上互联网的兴起,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遭遇尴尬的境地,甚至部分专家认为,公共图书馆教育使命的首要位置应该让渡于信息服务,但是国外研究数据表明,公共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仍是当代公众最需要的功能。根据D’Elia and Rodger 1994年调查的结果,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公共图书馆价值依次为:正规教育的辅助中心、自主学习中心和学龄前儿童启蒙〔10〕;2002年的美国图书馆协会调查也表明,教育是美国公众最常提到使用的图书馆的原因;同时欧洲委员会在2000年资助了IFLA的“公共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美国学者Crowley认为,公共图书馆要生存下去,必须去寻根,去寻找教育之根。〔11〕

理论研究的成熟为 境 外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实践指明了方向。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家庭作业辅导服务(On Line Tutoring Homework Help and Test)〔12〕针对青少年群体,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且通过网页和实体的形式,很好的呈现了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功能;芬兰赫尔辛基市立图书馆开展的“资讯加油站”(GIS)活动〔13〕,旨在让公共图书馆成为市民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加油站”;在开发和培养学龄前及未成年人的阅读启蒙和推广活动方面,如台湾高雄市立图书馆的“花婆婆——故事妈妈”活动,英国的阅读起跑线活动等,此外,西方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都在大力开展就业指导、生活技能培养、文化素质养成以及外裔融入当地社会的多元文化培训等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公共图书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社会教育功能。

5 当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劣势

5.1 行业定位模糊,大众认知度低

从我国图书馆发展史看,近代公共图书馆一直以社会教育事业为定位的,其行政上和业务上均归属于社会教育司执掌和指导,职业和业务遵循社会教育规律和特点,突出其“开民智”的教育功能。而建国后,摒弃了近代时期对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和要求,而转由文化部门主管,更多地将公共图书馆视为文化的阵地、文化服务的场所,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并且公共图书馆从最初的将文化作为一种教化的手段,慢慢演变为直接将文化视为一种行业的目标。这直接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图书馆这一行业的定位和使命更倾向于文化的宣传、普及和交流。在失去社会教育行政管理和指导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发展也受到了制约,仅仅围绕图书在转。因此,普通的社会大众通常认为公共图书馆仅仅是借书、读报的场所,走进图书馆并利用图书馆的公众其主要目的还是借还书籍杂志、查阅报纸,对于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之所,具有提供信息服务和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等社会教育功能普遍缺乏认知。

5.2 资源利用不充分,社会关联度小

所谓社会教育,是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普及、推广、深化和细化的社会工作,而目前公共图书馆往往是局限于单体馆或行业体系内部进行操作和实施,以公共图书馆的一己之力,扛起社会教育的大旗,这往往会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公共图书馆有着诸多开展社会教育的有利之处,但是缺乏社会的整体联动、民众的积极参与,导致势单力孤,有些社会教育活动勉强维系,甚至部分社会教育活动悄然消失。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实践过程中,未能搭建起一个完善的社会整体参与平台,没有充分吸引和引导营利性质的社会机构积极投身、参与、配合和支持整体社会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阻碍了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载体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5.3 缺乏整体布局,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不显著

目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社会效应,但对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和体系建设的结合度还有待加强。囿于我国相关体制的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一直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各个地区因地制宜,陆续出现了嘉兴模式、苏州模式、杭州模式等一系列实践成果,但是社会教育功能尚未于这一体系很好结合,产生共鸣。社会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有城市人群,也有农村人群,有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人群,也有需要信息脱贫的人群,但目前而言,虽然依托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把部分学习的资源递送到基层,但是面向不同群体的社会教育项目并未应运而生。往往出现了中心馆或者总馆,资源最为丰富,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主动性也越充分,而基层图书馆由于资源、精力、专业有限,社会教育功能被图书借还、报刊阅览所替代。中心馆或者总馆没能统筹资源,将相适应的资源和教育项目输送至基层图书馆,基层图书馆也就缺乏开展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活力。

5.4 专业技能不足,服务缺乏层次

社会教育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学科类别多,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与真正实现社会教育功能还有一定的差距。创建学习型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场所,需要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近年来,各个公共图书馆正在积极引进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但是仍不能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方面,馆员的专业背景需要进一步丰富,业务素质有待提升。面向社会教育的馆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基础、信息检索能力,更需要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技能储备,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比如心理学、营养学、经济学、生活常识及其他专科知识;另一方面,在现代通信技术发达,网络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馆员如何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一有力平台,开展针对性的社会教育、网上咨询服务,并且让线上线下的服务融为一体,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仍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此外,部分馆员仍在延续旧时的服务理念,缺乏服务热情和主动性,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结合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实际需要推陈出新,创新服务,这些都阻碍了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6 结语

社会教育功能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公共图书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始终在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从历史上美国波士顿图书馆的1852年城市第37号文件中,图书馆董事们为波士顿图书馆确定的基本角色就是服务于波士顿居民的自我教育,到1994年的国际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公共图书馆使命,都无不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于社会教育职能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与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要成为社会教育的核心载体和主导力量,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首先,要开拓眼界,放眼世界,了解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态,充分借鉴国外图书馆的优秀案例,启迪思维,创新服务;其次,需要充分把握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开展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宣传推广、落实实施以及反馈追踪;再次,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和行业资源,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引导作用和核心载体价值,搭建起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的社会教育平台;最后,人是任何事业的关键因素,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持,这对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而言是一项长期工作。此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环境、文化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开发,都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在社会教育领域可以探索尝试的领域。

1.詹栋樑.社会教育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83:2

2.王雷.社会教育概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4

3.梁忠义.当代日本社会教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78

4.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

5.侯怀银.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8(12):39-43

6.杨佳莲.论数字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的同构.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41-43

7.品牌_百度百科.〔2014-02-1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6_1pXuHG99YODrxme0UNqENigTU0J-YM-gZuT3BX_18wV_Tzyflu0zNV_MKxdcy

8.赖华敏.知识经济时代应强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3(1):39-41

9.鲍成学.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学研究,2003(8):17-20

10.D’Elia,George et al.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Public Library Use: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sumer Market for Library and Internet Servi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53(10):802-820

11.Crowley,Bill.Save Professionalism .Library Journal ,2005,130(14):46-48

12.On Line Tutoring Homework Help and Test(纽约公共图书馆家庭作业辅导服务).〔2014-01-20〕.http://www.tutor.com

13.GIS .〔2014-01-20〕.http://igs.kirjastot.fi/en-GB/iGS

猜你喜欢

图书馆功能教育
也谈诗的“功能”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图书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去图书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