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机与责任:中西部地区图书馆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中发展完善自我❋

2014-08-15韩继章

图书馆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馆中西部示范区

韩继章 吴 宁

(1.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2.长沙市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00)

区域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图书馆整体发展和实现均等的图书馆服务的重要障碍。自世纪初东部地区的深圳、东莞、佛山、苏州、嘉兴等地率先以“图书馆之城”、“总馆/分馆管理体制”、“联合图书馆”等多种形式实现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东部地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精神和免费服务、平等服务和延伸服务等新理念指引下,步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获得政府的强力支持。中西部图书馆的发展则始自李国新教授2005年7月的“衡阳调查”,衡阳调查揭示了湖南衡阳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诸多重要问题,衡阳调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诸多问题在逐渐化解和解决。五年后李国新教授对衡阳调查作了回访,发现原有的一些问题获得解决,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问题,并出现一些新问题。〔1〕衡阳调查和回访反映出中西部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区域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是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的重要障碍。

在法制尚不十分健全的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机遇,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抓住改革开放、知识受到尊重的机遇,曾获得一次大的发展;新世纪之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曾利用人权理念复兴、实现人的阅读权利和信息权利的机遇率先获得发展;中西部图书馆的发展,则要抓住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这一重要机遇。公共服务是各级政府实现转型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有的地方已纳入政府有关规划,图书馆在示范区创建活动中只要积极主动,虚心学习东部地区的成熟经验和方法模式,就能较快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1 组织形式: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建立图书馆公共服务协作区

1.1 组织规模

区域图书馆协作从规模来说有三种:如上海中心图书馆,是省级协作组织;东莞图书馆集群,是市级协作组织;佛山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是区县级协作组织。东部一些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亦有市级、区级双中心的协作组织,如深圳市级图书馆和区级图书馆的实力均较强,他们实行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管理体制的建设模式。在这个基础上,以深圳图书馆为龙头,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和各区图书馆为骨干,各区分馆和街道图书馆为基础,社区图书馆为网点,全市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参与合作的市级协作网。

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县区图书馆一般较小较弱,中心作用难以形成,一般应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组织本地区的图书馆服务示范区活动。由于我国有以市级馆为中心馆的传统,中心馆历来对县区图书馆有辅导发展任务,如湖南湘西自治州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就积极辅导建设县级馆,成为湖南省最早实现县县有图书馆的地区。由于州馆的辅导帮助,县馆在馆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迅速提高和发展,出现永顺馆、龙山馆等具有特色的县馆,其他区域图书馆发展较好的地方,如怀化、常德、株洲等,皆是市馆的中心作用发挥充分,今天开展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应发挥市馆中心馆的组织作用,才能在较短时间将图书馆公共服务开展起来。

1.2 建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的总/分馆制模式

总/分馆管理模式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图书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中心图书馆的服务得以延伸,使远离中心馆的人群能够利用中心馆的服务,使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理想得以实现,是我们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时应考虑的一种借鉴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财税“分灶吃饭”体制的特殊性,因而在实行总/分馆制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中心馆作好政府方面的工作,宣传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这是实现总/分馆体制的重要工作,需要花力气完成。此外,向文化系统之外的图书情报单位作工作,动员教育系统图书馆、工会系统图书馆等积极加入基本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成为分馆,使中心图书馆的规模增大,服务范围扩展。我国的总/分馆模式相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种管理是一种跨系统管理,涉及经费、财产、设备等方面,使管理增加了难度。东部地区一些图书馆实行总/分馆体制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值得参考借鉴,如苏州和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的协调管理模式。这种协调管理模式的特征是区域内隶属不同管理机构的图书馆,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实现区域图书馆的人事、资源、经费等方面的统一。市馆深入社区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建设分馆协议,由社区提供场地,市图书馆提供分馆管理人员、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深圳南山图书馆建设的分馆与这种作法相似,不同的是南山馆的一些分馆建在一些人口集中的工业区内。通过与所属街道政府签署合作建设分馆协议,明确了馆内财产的属性,在合作结束时可避免国有财产的流失。

与这种协调管理模式不同的是深圳、东莞、嘉兴等地实行的政府主导式模式。嘉兴是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直接主导推动下建设城乡结合的总/分馆体系。2008年2月市政府出台《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乡镇分馆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一方面在市属各区开设分馆,另一方面是重点建设乡镇分馆。经费采取多级投入的方法,乡镇分馆的开办费和年运营经费(30万)由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各负担10万元,不足部分乡镇财政负责解决;同时市财政给予市馆总馆30万元资源建设补贴,专项用于新建乡镇馆资源购置。〔2〕

1.3 市馆作为中心馆的业务综合统筹作用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和服务活动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这一系统工程的整体运作水平,需要中心馆在业务协作中作业务统筹工作。业务综合统筹的基础在于对协作中的各种要素即技术、资源、管理等进行分析,对这些要素加以合理配置和运用,并争取各种外部要素的支持,促使合作的高水平发展。对于情况不尽一致的区域,统筹协调的方式和内容则不尽一致。对于区域基础较好,地域范围较大的区域,开展协作必须考虑扫除技术障碍,理清管理层面的问题,包括推进通借通还一卡通对原有系统的整合,怎样进一步协调采用一些先进技术,怎样加强各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调,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效益等;而对于地域范围较小、中心馆优势突出的区域,在迅速推广建立同一技术平台后,则必须强调管理跟进,加强业务规范,强化保障机制,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水平;而从管理入手启动区域协作者,在设计和建立本区域的发展规划和协作模式时,同样要考虑协作中的技术支撑,选择适宜的网络集群管理平台。总之,要强调中心馆在区域合作中的统筹作用,使区域图书馆服务既照顾到各地特点,又能全面发挥技术、资源和管理在合作发展中的作用。

2 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

2.1 信息网络技术改变了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方向

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在新信息环境下的发展。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和80年代的“全国文献资源布局”研究和实践是两次大规模的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这两次活动是处于印刷本图书时期,共建共享的目标是为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源保障,“全国图书协调方案”是1956年为响应党的“向科学进军”号召,“全国文献资源布局”是为了提高我国文献资源对科学研究的保障水平,当时由于文献相对较少,图书馆协作共享只能首先满足科学研究需要,至于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则由于文献传递的费用较高而无法,由于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献信息的网上存取成为可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献的异地传递问题,解决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根本问题,同时也使资源共享的服务目标从科学研究的单一领域扩展到全民,使大众均等享受图书馆服务成为可能。可以说,只有到了21世纪初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东部地区的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才成为了现实,正是网络技术把单个的图书馆编织成整体,使其服务方便和快捷。

2.2 网络技术带来的图书馆合作新形式

网络技术使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合作的形式有了较大改变,全国性的合作为区域性合作和系统性合作代替,区域性合作如前述的东部地区的一些案例,系统合作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这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合作联盟,其结构分为三级,第一级为CALIS管理中心和4个全国性学科文献信息中心,第二级8个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第三级为未设全国中心和地区性中心的省级中心和进入“211工程”以及未进入该工程的所有高校图书馆。另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区域性覆盖省级区域的图书馆联盟较重要的如江苏省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系统,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等。

种类繁多的图书馆合作新形式,为中西部地区图书馆合作与服务从技术上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样板,使中西部地区的图书馆联盟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从目前实践来看,中西部地区较多采用的是东莞的Interlib集群管理系统,说明东莞的图书馆集群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大的区域适应性。东莞的图书馆集群模式是一种“技术+管理”模式,该模式以技术为突破口,并将理念传播,管理因素内含于技术开发中。该模式中最重要的是总分馆管理理念和机制的同步运行,与技术系统研制同步,确立总分馆制规划,制定一系列规模、标准和原则,在系统中纳入管理因素,通过总分馆管理例会等形式,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推动资源由单一的文献信息资源向多种资源——虚拟网络资源、参考咨询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等各种资源的共享,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还有些地方则自行研制集群管理系统,如西部的乐山、昆明等市。乐山市图书馆与北京丹诚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发出“中小型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以此系统为支撑,带动县区图书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业务自动化转型和服务升级。

2.3 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立的技术设备基础

中西部图书馆开展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采用从技术入手的方式,具有相应的基础,基础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较成熟的图书馆集群技术,一方面则是遍及城乡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协作网,这些稠密网点成为图书馆集群系统的网络和设施、信息资源依托。经过多年建设,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已建成省市县各级中心和大量网点,培养了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利用这些中心和网点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使服务范围深入到乡镇村庄,大大扩展了区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3 资源保障:突破文献信息资源贫乏劣势瓶颈

3.1 文献资源贫乏与服务拓展的矛盾

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与东部图书馆的最大差距是文献资源的贫乏。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图书馆一般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如上海、深圳、东莞,上海中心图书馆组织,就是从文献资源入手起步的,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合作形式。中西部图书馆普遍文献资源贫乏是不争的事实,就衡阳调查回访所揭示的情况来看,文献资源贫乏仍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障碍,图书馆由于新书少,来馆读者寥寥。衡阳地区图书馆的基本情况是“有馆有人没有书”,基本服务无法开展,工作人员只好轮流上班;有了购书费却没有相应的图书加工费。〔3〕中西部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匮乏是造成读者到馆少的重要原因,由此形成中西部与东部部分图书馆的强烈对比,深圳的公共图书馆从区馆到市馆常常是一座难求,而中西部地区图书馆阅览室普遍上座率低。

由于文献资源贫乏而导致的读者到馆率低是中西部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障碍,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将会使图书馆公共服务示范区活动困难增加,图书馆无书读将使大批人群的视线转向电视、网络等其他媒体,使图书馆的以获取知识为目的深阅读、经典阅读为娱乐化浅阅读所取代,由于以解构理论、知识为特征的后现代思潮的侵袭,图书馆将面临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后现代思潮、媒体的多样化选择将成为中西部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潜在障碍,大量图书馆的“空壳化”将会使后现代思潮乘虚而入使图书馆发展面临新的困境。

3.2 借助网络资源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印刷型文献的匮乏,中西部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活动需借助网络资源支持。眼下可资利用的网络资源主要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网络信息和省馆提供的网络信息,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图书馆在拥有的网络资源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东部地区中心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共享水平较高,也较易通过网络获得其他系统的网络信息资源,如深圳图书馆可通过深圳科技图书馆(其本身属公共图书馆)和深圳大学图书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获得丰富的网络文献信息,而中西部地区中心图书馆较难拥有如此丰富的网上信息。这个问题的解决当然可以通过本区域的图书情报协调组织,如1987年成立的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才可能破除系统间壁垒,使网上文献信息在更多需要它的地方流动,从而发挥更大的效益,并减少一些数据库的重复建设。

4 制度保障: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中发展自我,建立制度

4.1 把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作为宣传公共图书馆理念的机遇

欧美国家在19世纪中后期创建公共图书馆体制时,都曾有过一次公共图书馆运动,让政府和社会了解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一种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责任主体是政府,保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是政府的责任。我国图书馆在20世纪20年代曾出现过同样性质的“新图书馆运动”,曾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90多年后,公共图书馆的一些重要理念仍未深入人心,以致出现如衡阳调查中反映的情况。欧美国家公共图书馆在19世纪中期创办后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一是由于公共图书馆运动所建立的理念基础,一是国家和地方的图书馆法规所建立的制度基础。借助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大力宣传公共图书馆理念,促进区域图书馆法规的完善,是保障中西部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重要之举。

4.2 用制度保障图书馆事业发展

回顾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既有诸如1957年、1986年和2004年这些图书馆事业高速发展的年份,亦有如文化革命危在旦夕和90年代图书馆事业的“低谷”。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浪式发展,是由于图书馆的发展缺少制度的保障。其实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并非没有图书馆法的先例,自1910年清政府学部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之后,陆续有许多规程、条例出台。在这些图书馆规条中可以明显看到,在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已普遍实行了免费服务,〔4〕这亦可认为是“新图书馆运动”理念宣传的结果。

借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的理念宣传,并把这些理念用制度加以固化,是中西部图书馆改善目前困境的重要契机,中西部图书馆应力争区域图书馆法规的出台。目前,我国国家范围的图书馆法正在制定之中,但是,由于法律的时滞,国家的图书馆法何年颁布仍未可知,即使颁布亦需要地方性图书馆法规来配套实行。这是由于地方性图书馆法规能反映区域文化特色,更具地方性和实用性,由于地方性图书馆法规的出台要经由地方政府或地方人大立法,这是一次向地方领导机构宣传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极好机会,通过地方图书馆立法活动,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活动开展,是中西部图书馆可以考虑的选择。

1,3.李国新.“湖南省衡阳市公共图书馆回访”调查报告.图书馆,2010(3)

2.沈红梅.嘉兴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教训及思考.图书馆杂志,2008(9)

4.黄少明.走向免费服务——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图书馆法规看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原则最终在我国的确立.图书馆,2005(2)

猜你喜欢

分馆中西部示范区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