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与“放”的平衡艺术——也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4-08-15郭丽丽

中学语文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标题开放性教学活动

郭丽丽

“开放”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鲜明旗帜。“守株待兔”式的传统阅读教学弊病显而易见:教师就像守着“标准答案”的农夫,等待着学生“自投罗网”,可是由于“诱饵”不太新鲜或难以下咽,学生很难被吸引,到头来老师等到的只是“自问自答”式的“自投罗网”。

开放是一剂良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正如所有的疾病医治一样,即便用对药,如果用药不准,仍会过犹不及。开放的观念虽深入人心,但是“开放”的水平、运用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这值得我们关注。

开放不等于粗放,不等于不讲究,更不等于做“甩手掌柜”,我们应该在有所坚守中进行有效地开放,平衡“守”与“放”,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守得准,才放得深

开放性的阅读教学,绝不是不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推进教学进程的方向。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具操作性,课堂就失去了坚守的阵地,也就无法有效地、自然地向深度教学推进,这样的课堂是难言有效的。比如,在诗歌阅读教学中,有教师教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表述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爱情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笔者觉得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待商榷:

其第一条,第一,诵读是品味语言的一种手段,将诵读和品味放在一起,表述不当;第二,爱情诗的种类很多,试图通过一首诗实现对这一类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是无法达成的。如果改成“通过诵读,品位、理解本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可能更准确。

其第二条,这首《无题》,重在表达对爱情的一种渺茫的希望,而非谈爱情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的教学目标,明显是游离于诗歌内容之外。退一步说,谈爱情,这样抓未必不对,但如果将本诗的其他解读忽视,那这样的课堂太保守了。

结合这首诗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初步感知李商隐诗歌“朦胧”的美学特点。这首《无题》依据其中的意象,还可以解读出作者所抒发的实现人生理想途中的挫折感以及对前途信心不足的苦闷之情,引导学生做多主题的探究,不仅可以进一步实现目标一中让学生“感受意象丰富内涵”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将课堂往深处推进,让学生了解到李商隐诗歌“朦胧”的美学特点。

其第三条,这是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种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要用“开放性”的眼光,与时俱进,坚守“以生为本”的原则

开放性教学,除了指在教学手段上要开放,更重要的还体现在以“开放”的眼光和“以生为本”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去除那些“繁、难、偏、旧”和脱离学生实际的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课堂过于保守,更多地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不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一言以蔽之,传统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现代有效教学理论认为,评价课堂有效的立足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学生没有收获、进步或发展,都是无效的教学。

《谏太宗十思疏》是教材中的经典名篇。部分教师有这样一种看法:在经典名篇上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些篇目的主旨几乎是铁板钉钉的,如果为了“开放”而开放,结果就会弄巧成拙。比如,在开放教学的口号下,有的教师选择“正确看待魏征的忠君思想”作为开放性教学的点。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探究点,在魏征那样的时代、处境,加之他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这就决定了他必须忠君,没有“不”的余地。第二,《谏太宗十思疏》的重心在于“十思”的建议,建议君王戒骄、戒奢、戒淫、戒逸。于普通学生来说,哪怕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没有那个机会像君王那样“骄”“奢”“淫”“逸”,这样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不合实际的。对这样的经典篇目,如何进行开放性教学呢?

黄厚江老师执教这一课时这样来处理文本内涵的,他做了这样的引导:有朋友送给他一幅字画,他很喜欢,其中的内容就是从这十思中提取的,“谦冲自牧”。他说自己有时取得一点成就容易骄傲,他把这幅字作为对自己的警醒。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不足,从中提炼出整齐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这样的引导就使得学生阅读的出发点变成为其自身服务,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加。他们提炼、整合,自我剖析,既实现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也实现了对学生自己价值观、人生观的提升,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一开放性教学点的智慧选取对我们确定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极具启发性,正是源自对“以生为本”原则的坚守,才使得开放教学取得了最大的成效。

三、教学知识的生成应建立在坚守文本的基础上

阅读教学必然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学、文章学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抽象,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学会运用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在阅读教学遇到这类知识点时,我们常看到教师大多以讲授、告知为主,学生被动记忆,缺少感悟,没有真正理解并掌握,在日后的阅读测试中就会暴露出“讲过的还不会”这样的现象。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六个基本观点之一:“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我们应当用文本去引导学生真正地习得知识和方法,让教学内容的生成建立在学生可以感知的文本上,才能实现“水到渠成”、“大彻大悟”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产生一种“顿悟”的效果。

比如教授小标题的作用,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作用的几个点告知学生,举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读读背背,但这样教授的效果不好。黄厚江老师在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很好地将这个教学重点做了层次的分解:一是学生先说说小标题的一般作用,二是归纳本文的小标题作用,三是引导学生用人物语言改换小标题,四是比较两种小标题的不同效果。清晰有效的分层推进建立在牢牢坚守文本的基础上,使教学重点的解决非常到位。

四、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应立足于文本

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凭借,是让学生“举一反三”的纽带,是让学生由对知识的陌生到熟悉的桥梁。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开放的观念来进行,摒弃传统过于注重讲授的做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但开放是手段,让学生动起来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阅读教学的抓手是文本,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文本,另搞一套。有学者批判这样的开放课堂:讲《胡同文化》,就是用大量的胡同图片和新闻链接,让学生在“幻灯片”上进行《胡同文化》的学习,文本变成了教学的累赘。这个例子具有代表性,阅读教学脱离文本是可怕的,在此不再赘述。

上个世纪初梁启超先生就劝告教师要耕种好自己的田地,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除此之外,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农夫”,既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盲目开放,迷失自己,要坚守在语言文字这块“本色”的田地上。

猜你喜欢

小标题开放性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小标题作文格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