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教学法初探
2014-08-15黑龙江李丹莉
黑龙江 李丹莉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考查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而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的培养,有很强的“职业性”。因此,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顺应时代的同时要努力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最终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中职语文课教学现状
在当前,中职语文课的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
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生,综合素质不高。他们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方面都较差,且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自信心普遍不足,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教师教学法陈旧落后、理论脱离实际
学生为什么对语文课教学感到乏味,主要是教学停留在“说教式”、“讲稿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此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那么,中职语文课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二、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语文课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学习案例,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二)设疑讨论法
“设疑”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能使学生感兴趣。“讨论”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目标要求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同时还需要有教师的引导、帮助与支持。换句话说,探究性教学法的成功实施涉及两个方面:既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离开其中的任何一方,自主探究性学习都不可能有良好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法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变化。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中职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抓好语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开拓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此才能提高语文课的教学实效,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杨化.论语文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报,2006年版.
[3]游绍冬.让中职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08年版.
[4]刘定琴.浅析语文课教学.政史地教学研究周刊,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