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4-08-15杨宁
杨 宁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
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形态多样,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积淀,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但就目前来看,河南对民俗文化资源这一“富矿”的生产开发力度还很不够,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分析影响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用现代性的视角对河南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新的开发,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河南民俗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河南的民俗文化产业具有持久的成长和发展能力,对于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1]。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俗文化的分类有多种,目前学术界大多采用沈祖祥教授关于民俗文化的分类方法,将民俗文化分为三类: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物质民俗是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消费和流通中形成的文化传统,是中国民俗多层次结构中的基础层面,主要包括农耕民俗、畜牧民俗、渔猎民俗、手工业民俗等。精神民俗是一种深层次的民俗现象的总和,它体现的是人们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和操作行为,主要包括原始信仰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巫术民俗等。社会民俗主要包括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令民俗、社会结构民俗、游艺民俗等。民俗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和推广,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而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又为传统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命力。
民俗文化的产业发展历史久远,只是表现为作坊式的、单一的、粗放的、小规模的状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产业。随着民俗文化“生产性保护方式”的提出,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民俗文化不仅是传统艺术的瑰宝,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新兴生产力。民俗文化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将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民俗文化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市场民俗文化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有利于提高民俗文化比较效益,形成民俗文化产业内部的利益补偿。通过产业化,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商品率提高,同时能提高民俗文化传承人的素质,增强其市场意识,还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服务的新载体,便于民俗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二、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河南地处中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色鲜明、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河南各地无论民间歌舞、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还是民间美术都有许多经典。例如民间表演艺术除了名扬天下的嵩山少林功夫、温县太极武术外,还有濮阳和周口杂技、宝丰魔术、豫西社火、灵宝皮影等;就河南的民间戏曲形式而言,除了豫剧、曲剧、越调以外,还有沁阳怀梆、河南坠子、太康道情、淮调、扁担戏、花鼓戏、二夹弦等多种形式;民间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如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浚县泥塑和泥猴张等数不胜数。此外,河南还有以窑洞、砖石房及石板房为代表的等传统民居文化,以洛阳水席和开封夜市为代表的独特饮食习俗,以古庙会、社火、踏青酒会、书会等为主要形式展现的游艺习俗,以商丘火神台、周口淮阳太昊陵、新郑黄帝故里等为主要遗存的祖祭习俗。所有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浓郁、清新、纯真、和谐的乡风民俗。
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冯骥才就曾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截至目前,河南已有95个项目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林功夫、太极拳、关公信俗、钧瓷烧制技艺等项目,已分批作为备选项目由文化部统一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外,全省有“全国民间艺术之乡”47个,“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117个,河南坠子、少林武功、太极拳、马街书会、朱仙镇年画、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些民俗资源,丰富了河南的文化资源类型,既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又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二)河南具有理念先进的文化发展战略
河南早在2004年就确立了“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为文化强省战略提供政策支持。2006年确立了“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任务。出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河南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扶持政策,从组织领导、政策驱动、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等方面入手,引导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根据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的实际,制定了《河南省社会发展资金专项管理办法》《河南省县级文化馆、博物馆专项资金补助管理办法》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发挥专项经费的调控及引导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制定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办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管理办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管理办法》,大力指导推动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有序开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呈加快趋势
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十一五”期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8%的增长速度,《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3)》预计2013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GDP的比重达到1.9%左右。目前,河南省已建成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7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涌现出禹州钧瓷、镇平玉雕、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一批文化强县、文化强村,形成了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2]。如宝丰县拥有1400多家魔术、歌舞、杂技等民间演出团体,从业艺人5.5万多人,占到了全国民间艺人和团体的半壁江山,年演艺收入达10.7亿元,而且演艺事业带动了当地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创造产值1000多万元。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是河南省民俗的代表之一,2002年10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朱仙镇为“中国木版年画之乡”;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朱仙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综合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年画产值由原来的3000万元增长到7500万元,已开发年画200多种,新增年画经营户120户。浚县初步形成了以正月古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旅游,以泥塑、石雕石刻、古陶等为代表的民间工艺品制造等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3.3万人,实现增加值4.2亿元,泥塑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人,年产泥塑作品100万件,产值达1300万元。
三、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转化率较低,产业规模较小
河南虽然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只停留在表面的有着广泛影响的项目上,分布较分散的一些项目市场化和产业化程度均不高。总体来看,河南民俗文化资源的转化率较低,和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产业发展仍然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河南大量的民俗文化资源仍然处于原生态的状态,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转化为经济效益。例如坠子戏是一种在河南流行广泛的民间戏曲样式,但目前河南的坠子戏开始淡出舞台,大多处于群众自娱自乐状态,根本没有进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与此情况类似的还有信阳民歌、河阳花鼓戏、扁担戏、豫西剪纸、皮影戏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项目。当然,河南也有一部分民俗文化资源迈出了市场化的步伐,但生产主体大多是村镇农户和乡镇企业,文化产品也只是作为一地的特产而存在,因此这类民俗文化项目普遍具有生产规模较小、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呈现分散状态、市场占有率不足等问题。例如近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仍然采用小作坊式的制作经营模式,当市场出现萧条时,这些各自为战的作坊制作者就开始打价格战,出现不良的恶性竞争,导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价格整体偏低,在全国木版年画市场上不能占有绝对优势。与此类似的情况在河南的民俗文化产业项目中大量存在,例如开封汴绣、濮阳和汝南的麦草画、鹤壁黄河古陶、开封盘鼓、上蔡核雕等。
(二)民俗文化品牌优势不明显
文化产业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柏定国指出:“一个区域拥有的知名文化品牌越多,越有利于区域文化产业认知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人们信任该区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扩大该区域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3]因此,河南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必须走民俗品牌建设之路,但目前河南的文化品牌建设和其他先进省份相比,优势并不明显。2011年,中南大学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共有15类200个品牌上榜,但河南仅有“少林寺”入选,而同在中部的湖南,竟有22个“湘”字号文化品牌上榜;在该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文化品牌报告》首批33个年度入选文化品牌中,河南也仅有“大宋·东京梦华”入选①中南大学,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版,红网.文化品牌魅力无限——2006-2011年度中国文化品处于总报告.http://zt.rednet.cn/c/zt/20416/.。截止到目前文化部先后命名五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273家,河南有9家,只占全国总数的3.3%,而北京市和广东省各达22家,各占全国总数的8%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476218.htm.。这些从一个侧面说明河南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名声不大、影响力也小,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三)民俗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品缺乏创新
民俗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生活传统或历史遗存,大部分并不具有产品性质,通常只作为一种内隐的文化意识和习惯存在,也就是说民俗文化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文化智能资源。文化智能资源的核心要素是创意,因此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必须通过文化创意的手段,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内涵,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适应性改造,使其契合当代精神,才能开发出既具深厚文化内涵,又受现代人欢迎的文化产品,真正实现民俗资源的转化。吕庆华在《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一书中认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主要分为文化历史资源的产业开发和文化智能资源的产业开发两大类”[4]。以此反观河南的民俗文化产业,很容易就发现当前河南发展较多的仍然是传统的物质民俗项目,如农民画、木版年画、玉雕、泥塑等,对民俗智能资源的产业开发明显不足。即使是河南发展较多的民俗文化产业,大部分仍处于简单照搬、复制原始民俗产品的状态,存在民俗产品种类单一、类型相似、更新缓慢、缺乏创新等问题。
(四)民俗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民俗艺术教育研究滞后
河南民俗文化产业人才的紧缺主要体现在民俗艺术后继乏人和民俗艺术创意与经营人才的短缺两个方面。河南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很多年轻人将传统民俗视为过时的、腐朽的东西,不再热衷和学习这些传统技艺,造成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断代消失。例如,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河南民间曲艺灵宝道情皮影,真正传人只剩下72岁的索辛酉一人。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河南目前民俗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还是以当地农民为主,很多民俗文化企业缺乏既了解传统民俗工艺又具有原创设计的人才,缺乏既熟悉市场运作又具有战略思维的经营人才,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同时,由于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滞后,河南的中小学校都没有开设民俗文化民间文艺课程,在一般高校也没有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的教学和研究,传统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开发缺乏必要的人才储备。总之,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高层次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的来说,造成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不强、开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足和发展观念落后。民俗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1世纪的经济发展格局,这是因为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商品属性和产业价值,可作为产业来运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许多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民俗文化只是一种落后的、过时的、属于精神层面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能作为一种活跃群众生活的娱乐活动或者一种改善投资环境的手段。在实际运作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仍然深入人心,民俗文化沦为吸引投资、招揽生意的诱人幌子,成了经济发展的配角。再加上有些人认为河南民俗文化没有什么特色,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没有什么前途,造成河南的民俗文化资源被闲置浪费,难以系统开发、充分利用。
四、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建议
(一)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形成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机制,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整合,集聚人力、技术、资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此,方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应当根据当前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市场需要,对河南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的民俗产业,构建一个相对集中的民俗文化产业重点发展体系,使河南的民俗文化产业显示出自己的强势特征。结合河南的比较优势,建议重点发展以下民俗文化产业体系。
1.民俗工艺品产业。民俗工艺品是河南民俗文化的强项,全省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工艺品制作,不仅种类繁多、艺术形式多样,而且不少都是在河南甚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代表性产品有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洛阳唐三彩和宫灯、南阳玉雕、禹州钧瓷、内黄农民画、浚县泥塑和泥猴张等。这些工艺品都为手工制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迄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但缺乏资源的整合。以陶瓷行业为例,河南就有汝瓷、修武仿宋绞胎透花瓷、开封官瓷、洛阳唐三彩、宝丰紫砂陶、新密灰陶花盆等,但没有进行资源整合,存在各自为政的生产状况,相比景德镇瓷器而言,不论是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还是经济效益都有很大差距。建议以这些产品为依托,整合省内相关资源进行整体化运作,从产品设计、原料采集、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构成一个产业系统,尽量拉长产业链。
2.民俗旅游产业。河南民俗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但在发展中尚未打破地域限制,仍然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整合效益较差,缺少民俗旅游精品。例如河南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仅有清明上河园、少林寺、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新郑黄帝故里祭祖大典等几个寥寥可数的民俗产品。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利用河南民俗文化资源的优势,以大旅游观为指导,开发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具有河南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河南民俗旅游的发展。如可以依托新郑轩辕故里、淮阳太昊陵、安阳内黄二帝陵开发祖根文化游,联合登封少林寺和焦作温县太极拳打造武术文化游,此外还可以开发中原庙会游、民间美食游、茶文化游等。
3.民俗节庆、会展产业。节庆、会展产业是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两种新兴产业形态。通过会展和节庆,人们能够对展示出来的民俗文化有比较集中的、立体的、整体的、深刻的认识。河南省有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和数量众多的庙会,具有很大的开发节庆会展产业的潜质。目前河南已开展的节庆活动有中国清明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淮阳祭拜伏羲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会、世界传统武术大会、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中国禹州钧瓷文化节、信阳茶叶节等。下一步河南要深入挖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创新民俗节庆产业模式,实现由政府办节向政府搭台转变。
4.民俗演艺业。河南的民俗演艺活动历史悠久,演艺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民俗演艺产业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市场。其代表性项目有濮阳杂技、宝丰魔术、皮影戏和以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为主的多种曲艺形式。建议进一步加强文化演艺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以在全国十万民间艺人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演艺产业为支柱构建演艺文化试验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民俗演艺项目,提高河南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二)打造知名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一批知名的民俗文化品牌,坚持品牌和项目带动战略是当前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品牌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是区域产业发展的灵魂。因此,根据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从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文化项目中挑选出一部分产业基础较好,已在省内和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项目进行深入开发,加大资源整合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努力打造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并以此为依托,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多层次、多平台、多产业、多途径拓展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三)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民俗文化创意产业
精品反映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将精品意识融入发展理念,在产业定位和项目选择上精益求精,打造民俗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河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加强产品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民俗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必须对民俗文化产品进行创新,使之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和审美情趣。民俗产品的创新既可以在民俗间巧妙地形成新的联系,也可把特色民俗融入现代时尚,而不同民俗形式的组合、不同科技包装手段的使用都会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创意项目,开发出新的市场空间。例如传统端午节有吃粽子、划龙舟、熏艾叶、挂香包习俗,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端午节文化消费品的市场已渐渐萎缩,需要开发既时尚又不失传统的产品如艾叶精油、粽子挂坠等进一步开拓市场。二是拓展产业链,加大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一个很好的创意如果没有相关衍生产品的出现,它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都必定是有限的。例如英国女教师J.K.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累计销量虽然达到了4亿多册,直接经济效益却不超过百亿美元,但这部小说带动的一系列相关衍生产业,包括电影、游戏、道具、玩具、系列景点、系列游园、游乐园、相关书籍、相关主题城市等,其经济规模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因此,河南的民俗文化产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注重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提升河南民俗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四)拓宽渠道,引进与培养并举,构建民俗文化人才队伍
要解决河南民俗文化人才总量不足这一“瓶颈”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拓宽渠道,大力引进和培养民间文化人才。一是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培养。借助美术院校、戏剧学院以及省内综合大学的相关院校,开办戏曲全日制大专班、民间艺术人才研修班等专业进修课程或者推荐输送青年人才进校脱产学习等方式,定向培养各文艺领域的研究生。二是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主题讲座或直接进行现场指导的方式,带来最新的文艺信息。三是加强业界的竞赛评选。可以组织开展民乐民舞、民俗创意、戏剧表演等赛事,并通过对河南有突出贡献的民俗艺术家、青年文化新人、知名文化产品的评比,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四是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河南民俗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种人才,同时创设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使得引进的人才能够留得住。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
[2]刘先琴.中原风景一时新[N].光明日报,2011-11-03(8).
[3]柏定国.文化品牌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2.
[4]吕庆华.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