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中药饮片快速鉴别研究
2014-08-15宋瑞丽张晓霞赵丽娜王慧玲
宋瑞丽,张 卫,张晓霞,赵丽娜,王慧玲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0 引言
现今,中药市场由原药材流通逐渐改变为用中药饮片供应医院配方,药房不再自行加工炮制。由于各医药公司、广大基层医院、中药店及药厂的采购主要是靠性状鉴别,而中药饮片在《中国药典》中缺乏“饮片性状”方面的描述,致使中药饮片采购、调配、加工、流通领域中急需具有对易混淆品能快速鉴别的技能的人才,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笔者结合药房实践,总结授课经验,从断面特征、质地、气味、水试、火试这几个方面总结易混淆中药饮片快速鉴别经验,既为中药专业理论教学提供了参考,又继承发扬了中药饮片传统鉴别方法。中药采购员、中药调剂员、中药炮制工、中药制剂工等急需继承这些传统中药饮片鉴别经验,做到准确鉴别易混淆中药饮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 以断面特征为主快速鉴别
1.1 山药、天花粉、粉葛、茯苓、白芷、粉防己、白芍[1]
山药断面白色,并散有多数棕色筋脉小点,粉性强,指甲刻划易出细粉,手捻有滑腻感,味微酸,嚼之发黏;天花粉断面白色,近边缘有淡黄色导管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味微苦;粉葛根断面白色,纤维丝明显,有的呈棉毛状,富粉性,味微甜;茯苓断面白色,呈明显颗粒状,现棱角,有细小蜂窝孔洞,嚼之粘牙;白芷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环外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具特异的芳香气味,味辛,微苦;粉防己断面类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强,一刮断面直掉白粉,形成层环靠近边缘,有稀疏的、断续的、不等距、不等长的放射状纹理,味甚苦;白芍断面类白色或微带粉色,角质样,平滑,同心环明显,导管微凸起,径向排列,呈放射状,味微苦,酸。
1.2 生晒参、西洋参、桔梗、北沙参[2]
生晒参断面质较硬,淡黄白色,显粉性,有1 个明显的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色的点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甜;西洋参断面致密,无裂隙,口尝先苦后甜,苦中带甜;桔梗木部淡黄白,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皮部类白色,有裂隙,味微甜后苦;北沙参采收后就被除去外皮,所以无皮,表面淡黄白色,断面有一深色环圈(形成层环),味微甘。
1.3 天冬、麦冬、太子参
天冬断面角质样,味甜,质地黏;麦冬断面有细小中心柱(木质部),味甜微苦;太子参断面有十字形纹理。
1.4 牛膝与川牛膝
牛膝饮片质地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 轮;而川牛膝饮片异型维管束点状排列成4~11 轮同心环,比牛膝同心环多。
1.5 鸡血藤与大血藤[3]
鸡血藤木部淡红色,皮部内侧有树脂状分泌物,红褐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偏心性的半圆形环;大血藤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
1.6 山豆根与北豆根[2]
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者都有毒,区别两者通常通过断面特征。山豆根断面具有致密的放射状纹理;北豆根断面皮部薄,木部呈放射状,中部有小型圆髓,很像车轮。
1.7 关木通与川木通[4]
关木通横切面皮部窄、色浅,木部有整体的导管小孔,与类白色射线交叉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川木通断面皮部黄棕色,较关木通深,木部导管孔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中心有类白色或黄棕色的髓,有时为空腔。
1.8 赤芍与地榆[5]
赤芍切面粉白色或红白色,皮薄,中心有“菊花纹”,气特异,味微苦涩;地榆切面棕红色,中心形成不明显的菊花纹(白色筋脉点),味苦涩。
1.9 白术与苍术[5]
白术断面皮部无裂隙,木部有菱形裂隙,略有菊花纹及散在的棕黄色油点,微显油性,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黏性;苍术断面散有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香气特异,味微甘,带粘性。
2 以质地为主快速鉴别
2.1 南沙参、北沙参与党参
南沙参质地松泡,似冻豆腐;而北沙参质地硬脆;党参质地柔软,似奶糖。
2.2 菟丝子混入小泥球[6]
从外观形状难以辨认,可将样品平铺在硬板上,用手掌加力碾搓,碎者即为泥土球,正品菟丝子坚硬不易碾碎。
2.3 其它
荆三棱坚实体重,而泡三棱则体轻;盐附子质软,而黑附子则质地坚硬。
3 以气味为主快速鉴别
3.1 薄荷、佩兰与泽兰
薄荷有特殊清凉的香气,佩兰具有浓郁清香气,而泽兰则无香气。
3.2 山茱萸与其浸提品[6]
山茱萸市场上用浸提过的山茱萸果皮充正品,经过浸提后极薄,味淡,无山茱萸特有的酸甜味;有的浸提山茱萸还加糖淹制,味甜;有的皮薄、色黑、无光泽、味苦而不酸。
3.3 香加皮、五加皮及地骨皮
香加皮有浓厚的香气,颇似苦杏仁气,味极苦,稍有麻舌感;五加皮气微香,味微辣而苦;地骨皮气微,味微甜而后苦。
3.4 天然牛黄与人工牛黄[7]
天然牛黄入口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黄入口后无清凉感,气微清香而略腥。
4 以水试为主快速鉴别
4.1 红花与西红花[8]
将红花浸入水中,水浸液呈金黄色,但花的红色不褪;将西红花浸入水中,可见橙黄色呈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柱头呈喇叭状,有短缝,在短时间内用针拨之,不破碎。
4.2 乳香、没药、松香、阿魏
乳香加水研磨呈现白色或黄白色乳液;没药加水研磨呈现黄棕色或棕褐色乳液;松香与水共研不成乳状液[9];取阿魏少量,加水研磨呈乳白色乳状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臭气[10]。
4.3 胖大海与萍婆[6]
胖大海与圆粒萍婆两者均为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外形相似,但前者呈椭圆形,橄榄状,表面皱纹稀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后膨胀5~8 倍,子叶大而菲薄;后者呈圆形,表面皱纹细密,手摇有响声,水浸泡后膨胀2~3 倍,子叶呈角质样。其主要区别在于膨胀体积的大小。
4.4 菟丝子与芜菁子[11]
菟丝子开水浸泡表面有黏性,加热至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形如吐丝;而芜菁子开水浸泡表面无黏性,加热煮沸种子膨胀。
4.5 金钱草与过路黄[12]
金钱草叶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过路黄叶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褐色圆点或无特征。
4.6 车前子与荆芥子
车前子水泡后有黏性,手捻有润滑感;荆芥子水泡后无黏性,手捻无润滑感。
5 以火试为主快速鉴别
5.1 琥珀与煤珀[13]
琥珀火燃之,易熔,稍冒黑烟,刚熄灭时冒白烟,微有松香气;煤珀火燃之冒黑烟,有的似煤油的臭气。
5.2 海金沙、松香粉与蒲黄
海金沙易点燃而发出爆鸣声及闪光,无灰渣残留;松香粉点燃有香气产生;蒲黄点燃无此现象。
5.3 沉香与伪沉香
取沉香一小块,点燃后冒浓烟,香气强烈,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灰烬黑色者为质佳之品,国产沉香灰烬呈灰白色,燃烧时如无上述现象发生则为伪品[14]。伪品燃烧产生白色烟且淡,无香气,没有黑色油状物渗出[15]。
5.4 血竭与松香伪造品
取血竭粉末少许放在白纸上烘烤,则粉末能熔化,但无扩散的油痕,对光照呈红色,粉末直接放于火上燃烧,发生呛鼻的苯甲酸样香气[14];用松香、黄泥、红铁粉等混合仿制的血竭,外表与正品很相似,用火烘烤冒黑烟,并有明显的松香气味[16]。
5.5 其它[13]
降香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麝香仁少量,撒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油点似珠,香气浓烈,灰化后呈白色或灰白色残渣,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苏合香为半流动的浓稠液体,凝成固体后,以火烧之有浓香,并可挑出丝;青黛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若烟雾持续时间较长则质量为佳;天然冰片燃之微有黑烟,而机制冰片燃烧时火焰明亮,起浓黑烟,无残迹遗留等。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验证这些实验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发生错误,快速鉴别易混淆中药饮片,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通过学习这些易混淆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经验,不仅让学生对易混淆品种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中药传统技能考核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料参考。希望这些传统的快速鉴别知识能够在代代学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实践,掌握中药的传统鉴别技能,推动中药行业整体发展,促使市场规范化。
[1]王桂香.八种类白色易混中药饮片的经验鉴别[J].中国民间疗法,2008,(10):60.
[2]赵昌,王满恩,杨善华.常用中药快速识别[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8-9.
[3]田爽,赵秋杰.4 对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18.
[4]刘红英,袁林.几种易混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要点[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6):35-36.
[5]韩兆洪.五组常用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J].中医药导报,2005,11(10):67.
[6]张书超,秦晓红.中药饮片伪品的鉴别[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5.
[7]代元英,张晓燕,梁奋新,等.中药经验鉴别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469-470.
[8]黄冬.水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287-288.
[9]姚少威,姚念环.乳香及其伪品的鉴定[J].时珍国医研究,1997,8(5):444.
[10]毛重光.水试中药材50 种分析[J].海峡药学,1994,6(3):71.
[11]宋全花.9 种掺杂使假中药及易混淆中药的鉴别方法[J].河北中医,2009,31(2):298.
[12]胡新颖.水试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8):564-565.
[13]张贵君.中药鉴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23.
[14]陆维承.水试和水试鉴别常用中药材[J].吉林中医药,1994,(2):38.
[15]刘波.水试法和火试法在中药饮片快速鉴别中的应用[J].齐鲁药事,2004,23(1):34.
[16]宋希贵,王秀云,张书燕.中药调剂与鉴别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