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腹部按摩护理产后尿潴留42例

2014-08-15周秋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尿潴留电针腹部

周秋芳

(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上饶334600)

针刺配合腹部按摩护理产后尿潴留42例

周秋芳

(江西省广丰县中医院,上饶334600)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发生产后尿潴留42例的临床资料,并采取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全部尿潴留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通过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自行排尿通畅,症状体征消失。结论 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产后康复。

针灸;腹部按摩;尿潴留;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产妇产后8小时后不能排尿者,多发生于初产妇,若处理不及时,可影响产妇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增加产妇的痛苦。笔者对我院近三年来分娩产妇中发生产后尿潴留患者42例采取针灸配合腹部按摩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尿潴留42例,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10例,年龄22~40岁,单纯会阴侧切20例,软产道损伤6例,第二产程延长14例,宫颈水肿、撕裂4例,阴道填塞纱条压迫止血5例,剖宫产6例,会阴侧切+产钳5例。产后5~7h未排尿10例,8~10h未排尿24例,12h以上未排尿8例,均有尿意感,但不能自行排尿。

1.2 诊断标准 产后8h内产妇不能自行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产妇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ml,诊断为产后尿潴留。

1.3 治疗方法 ①针刺:选取中极、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操作:患者仰卧位,窝部位放枕垫,患者腿呈半屈膝状,使腹部放松以减轻会阴部撕裂伤所引起的疼痛。治疗穴位处消毒,使用30号毫针,进针方向斜向脊椎,进针深度为1~2寸,手法用补法;腹部穴刺激要轻、小,肢体部位刺激要重。得气后留针20min。下腹部穴针刺配艾条灸,以患部皮肤潮红,患者感到热气入腹内度,1次1根。②腹部按摩:可采用按摩膀胱、热水袋热敷、热水薰洗外阴、温水冲洗尿道口周围,进行按压穴位、针灸治疗、不保留灌肠等物理疗法,以刺激膀胱收缩,解除尿道痉挛。穴位按摩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用右手中指端对着病人的中极穴 (腹正中线脐下4寸)示指和无名指的指端对着气冲穴 (耻骨上方正中线旁开2寸),用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5min,间断2~3次,然后用手掌轻压地膀胱,嘱病人排尿。

1.4 产后护理方法

1.4.1 产后2h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讲解产后及时排尿的好处,鼓励产妇产后多饮水,教会产妇进行躯体放松,掌握排尿姿势,指导产妇产后4h主动排尿。如出现排尿困难,指导并协助产妇做排尿的动作,进行膀胱逼尿肌和腹肌收缩锻炼。

1.4.2 排尿后的护理 产妇在刚恢复排尿时,要注意检查膀胱存有的残余尿方法,产妇排尿后,助产士用手放在趾骨上方,稍用力压小腹部,体会一下是否仍有尿意。如仍有残余尿,可选用1~2种物理或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直到恢复正常排尿为止。同时,指导产妇每天做3~4次仰卧起坐,10~20个/次,加强血液循环,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2 结果

2.1 本组42例尿潴留患者均得到及时治疗并痊愈,通过以上方法与护理,患者自行排尿通畅,尿量多,或多次排尿,无尿不尽感,症状体征消失,检查下腹部不能触及膀胱。

2.2 典型验案 患者,女,25岁。会诊日期:2012年3月17日,主诉:产后小便不通7天。患者因宫内妊娠40周,LOA,活胎,滞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即小便点滴不通。给予热敷,诱导等无效,随即改用留置导尿5天。刻诊: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小腹膨满,纳食差,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前,先拨出导尿管。然后笔者给予电针气海、中极穴,电针15min,出针后,再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并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的同时用掌按揉中极穴,留针15min,按揉10min。经1次治疗后,1小时后即能自行解下小便,以后每次小便均能流畅排出。于次日上午痊愈出院。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产后尿潴留多发生在产程延长或难产,或术后剧痛患者。由于以上诸多原因综合导致膀胱底充血、水肿、尿道水肿;膀胱紧张度、感受性降低,神经麻痹,反射功能暂时消失;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形成尿潴留。临床采用电针、按摩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确能消除水肿,解除痉挛,恢复膀胱正常的神经反射功能[1]。

中医学则认为,产后尿潴留多属 “癃闭”范畴,主要是因为产后气血亏虚,三焦气化失力,膀胱气机受阻,故导致尿闭。其相应治则为:补气血,调气机,利水,通窍。故先采用益气、补虚、调理气机的任脉要穴气海、中极穴使用电针,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2],又为膀胱的募穴,俞穴与募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其位邻近膀胱,其气与膀胱直接联系,都能直接调节膀胱经气,而且一从阳引阴,一从阴引阳,相互配伍,更加强了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再针多气多血之胃经的合穴足三里、足三阴之会的三阴交,针刺同时,配合按揉膀胱募穴中极穴。诸法合用,共奏补气血、调气机、利水、通窍的作用。

[1]李亚君.产后尿潴留的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C):2465.

[2]沈钦彦.针灸治疗尿潴留20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8,46(22):77-78.

doo:10.3969/j.issn.1672-2779.2014.08.085

1672-2779(2014)-08-0001-02

苏 玲 本文校对:王 强

2013-12-08)

猜你喜欢

尿潴留电针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