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药理学中血液系统药物的讲解※

2014-08-15张跃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

白 莉 王 灿 张跃文

(河南中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郑州450046)

谈药理学中血液系统药物的讲解※

白 莉 王 灿 张跃文

(河南中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郑州450046)

总结 《药理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经验,结合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针对如何讲好血液系统药物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药理学;血液系统药物;教学

《药理学》教材中血液系统药物众多,涉及知识面广,但是内容比较琐碎,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1]。然而血液系统药物是 《药理学》中重要的章节,很多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血液系统的药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采用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 《药理学》第二版教材第二十七章内容 “血液系统药物”,总结实际授课经验,归纳出如何讲解血液系统药物的一些方法,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学习。

1 适当补充生理学知识

《药理学》是以 《生理学》为基础,因此在 《药理学》教学中离不开 《生理学》内容的补充[2]。高等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在一年级学习过 《生理学》课程,但是《药理学》授课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对 《生理学》内容有所遗忘,所以在讲述血液系统药物前,应该适当补充《生理学》中血液相关知识。补充的知识应当紧扣血液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能大面积铺开回忆,以免学生抓不住重点。血液系统药物按照作用的环节可以分为作用于血细胞和作用于血浆蛋白的药物;按照临床应用可以分为治疗血栓性疾病、贫血、补充血容量及止血药。那么在药物讲述前应当先给学生补充血液的组成以及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特别是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液凝固的原理,参与的凝血因子以及血液凝固控制中参与的抗凝系统因子和蛋白。只有将这些基本知识补充完备,学生才能理解治疗血栓性疾病药物中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增加学习的热情。

2 有轻有重 突出重点药物

血液系统药物很多,临床应用的药物以及临床适应症也多种多样,如何分门别类地讲述这些药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有轻有重,突出重点药物作用机制的讲解。血液系统药物的临床适应症里,有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如治疗单纯性贫血的药物铁剂,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补铁可以达到疗效,像这样学生比较熟悉的药物,通过简单的广告语导入,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巨幼红细胞型贫血学生就比较陌生,那么在授课时就需要对这种贫血的病因以及病理生理进行适当的补充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叶酸和维生素B12作用机制的理解。其他章节的药物在授课时也采用这样突出重点的授课方法,如在抗血小板药物中,药物种类也很多样,药物教授前需要详细讲解血小板的生理活性,从而使学生整体把握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教师在讲述重点知识时,更像是演奏一曲钢琴协奏曲,讲课节奏应该有抑扬顿挫,舒缓和高潮的区别,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调整听课的状态,把注意力更集中在重点知识上。

3 应用 “纵横对比”教学法

“纵横对比”教学法是把不同章节中作用机制或临床应用相似的药物或同一章节中的药物进行对比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横向对比”即同一章节内或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的联系和对比。“纵向对比”即不同章节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的联系与对比;通过这种 “纵横对比”法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药物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血液系统药物就是这种教学方法应用的典型章节。由于血液系统药物纷繁复杂,作用机制和靶点多变,但临床应用大多相似,因此可以采用 “纵横对比”教学方法总结多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例如抗凝血药物的代表药物是肝素和香豆素类的药物,这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很相似,但是更重要是对比这两种药物的不同点:①从给药途径分析,肝素口服无效,只能采用注射给药,而华法林为口服的抗凝血药;②从作用机制分析,肝素增强AT-Ⅲ活性,灭活激活的凝血因子,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③从作用特点分析,肝素体内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而华法林只在体内有抗凝作用。通过这样 “横向对比”两种抗凝血药物,两者作用特点一目了然,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为什么两种药物的临床适应症都可以治疗血栓性疾病,但是不同在于肝素可以用于体外抗凝。此外,“纵向对比”法在本章也可以灵活应用,如讲解抗血小板药物时,部分药物在前面章节中已经学过,但是和本节的抗血小板药物相比有何异同点,就是纵向比对的典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本章众多药物都具有了内在联系,授课内容也更系统更具有逻辑性。教学时更可以采用问题导入以及表格的方式比较和总结这些药物,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更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联系。

4 理论联系实际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曾说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无论理论课程讲的如何精彩,学生对这些血液系统药物掌握得如何熟练,都需要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3]。如讲解肝素体外抗凝作用时,可以结合医院内抗凝采血管或者实验室中动物采血的抗凝管的原理讲解。抗血小板药物和血栓溶解药物可以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治疗和预后防治用药讲解。总而言之,药物的使用离不开实际医学案例的介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更应该经常与临床医生交流药物使用心得,才能使理论不脱离于实践。

[1]王灿,王琳琳,方晓艳.讲授药理学总论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3,5:27.

[2]王灿.如何讲好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物[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75-76.

[3]刘亚敏,王琳琳,栗俞程,等.抗心绞痛药物在药学专业学生中的讲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0:101-102.

doo:10.3969/j.issn.1672-2779.2014.08.065

1672-2779(2014)-08-0001-02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No:BSJJ2012-0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科技厅普通科技攻关项目[No:社发16号]

张文娟 本文校对:

2013-12-29)

猜你喜欢

药理学教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玉锁丹治疗糖尿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石榴健胃丸治疗胃肠炎的作用机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艺术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