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90例
2014-08-15刘文玉
刘文玉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阜新123000)
肺源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 (和)功能改变的疾病[1]。该病发病率较高。根据疾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本文主要讨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肺心病急性期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9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并与同期90例单纯使用西药患者进行对照,现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心病急性期患者180例,男92例,女8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 (62.8±7.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 (62.6±7.7)岁。治疗组男46例,女44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为 (62.94~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共18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内服方:紫苏子、地龙、丹参各15g,杏仁10g,葶苈子15g,半夏10g,人参、桃仁、当归各10g,红花15g,黄芪30g,白芥子10g。兼外感去黄芪、人参;偏寒型加麻黄10g,桂枝10g,防风10g;偏热型加桑白皮25g,黄芩15g,大贝15g,生石膏30g(先煎);偏肺肾气 (阳)虚,见咳嗽气短,活动后加重,声低气怯,心悸明显,加附子9g(先煎),五味子15g,胡桃肉15g;偏阳虚水泛,见面部及下肢浮肿,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尿少,口唇紫绀者加炮附子9g(先煎),茯苓15g,白术10g,车前子15g(包煎);兼痰浊闭窍,见意识朦胧,神昏谵语,甚至昏迷者加胆南星10g,石菖蒲15g,竹茹12g,枳实9g,送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兼热瘀伤络,见皮肤黏膜瘀斑或咯血、便血,舌紫绛者加生地黄30g,赤芍20g,牡丹皮15g,水牛角30g(先煎),十灰散10g(包煎),煅龙骨、煅牡蛎各30g,野山参10g(另煎频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均治疗2周。1剂/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肺功能改善达二级,实验室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心肺功能改善达一级,实验室检查显示有所好转;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治愈有效率= (显效数+有效数)/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组90例,显效6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90例,显效34例,有效26例,无效30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肺心病发病率日益增加,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西医认为肺心病主要以支气管病变、肺泡病变、肺血管病变和心脏病变为主要病理变化,以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为主要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主要通过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平衡等方法。中医认为肺心病属于 “喘证”、 “肺胀”、 “痰饮”范畴,有类似 “哮证”的 “夙根”之说[3]。多因肺病沉疴导致脏腑一系列功能失调引起,此病病变在肺,日久累及心、脾和肾;其病机为肺失宣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三焦气化失司,水道不通,则水液停骤,为痰为饮,肺虚治节失职,不能辅佐心以运行血脉,脉络瘀阻,进而心肾阳衰,严重者最终导致阳脱阴竭;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多以标实为急。病理因素主要与痰、热、瘀、虚有关。目前,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肺心病的主要趋势。在治疗中应针对患者个体差异,针对性采取清热、化痰、温阳、利水、补脾、益气、固肾等方法。肺心病为高凝性、血栓性疾病。因此在治疗本病时,特别重视活血化瘀,降低血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中药方中紫苏子、白芥子、杏仁、葶苈子、半夏化痰降气平喘;地龙、丹参、桃仁、红花、当归活血化瘀;黄芪、人参益气健脾利水。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苏子、白芥子均有明显的祛痰和平喘作用,对肺动脉高压有明显降压作用,同时可使循环阻力降低;葶苈子具有强心苷作用;丹参、地龙、桃仁、红花、当归能改善心脏及其他器官微循环障碍,扩张血管,解除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黄芪、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及缺氧,提高心排血量,降低血黏度。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 ,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组织水肿[4],可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全方以化痰降气平喘、益气活血化瘀为治法,标本兼治,切中病机,如此中西医并用,故而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表明,通过对肺心病急性期180例患者分别应用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二者联合治疗肺心病,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合理而有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期是提高疗效的主要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2.
[2]贝政平,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15-116.
[3]顾峰,宋佳.辨治肺心病经验介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3):24.
[4]成玉,张晓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高压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