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化浪潮为起点 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2014-08-15邵燕
邵 燕
(中共江阴市委党校 市情研究室,江苏 江阴214431)
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阴抓住发展机遇,敢为人先,借助工业化浪潮的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步伐。
一、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现代化本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江阴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第二个率先”的新征程,最大限度地激发民智、凝聚民力、共建共享,从而确保本地区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列。
1.反映了江阴的远大抱负。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中央一直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13年4月,我国正式出台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战略规划。江阴在多年的现代化探索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非量的简单扩张,而是质的全面提升。真正的现代化是不含任何水分、人民充分认可、群众得到实惠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既要符合现代化客观指标体系衡量标准,也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既要物质的充裕,也要精神的富足,又要环境的美丽。
2.体现了江阴的价值追求。江阴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以往的经验教训使江阴清醒地意识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于粗放的发展模式江阴百姓不满意、社会不认同、历史不答应。2012年以来,江阴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GDP的片面发展模式,把“坚定率先发展的目标定位、坚持优化提升的战略取向、实施精明增长的科学方针、追求生态宜居的核心价值、弘扬励精图治的敬业精神”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五大关键,将政府发展重心转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通过大力实施支柱产业高新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让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饮水、宁静的环境,成为江阴人民的福祉。
3.展现了实现江阴梦的必由之路。江阴梦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人民梦,江阴人民为这个梦已经魂牵梦绕多年。当下,江阴市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过去更加强烈,迫切要求所居住的城市生活服务内容更广、标准更高。因而,把江阴建成一座具有国际气息、现代气派、山水特质的现代化城市,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同样,把江阴梦变成现实,更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江阴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作用。
二、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困境
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要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先发作用,更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应对未来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1]。
1.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挑战。当今,受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围绕着实体和新兴产业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江阴深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外企投资谨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经济形势的影响,各类产业的发展难度持续加大。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目前,江阴尚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起步阶段,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竞争力日益下降,急切需要转变为“内需主导型”和“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把消费作为江阴经济增长的强大、持久动力。从实践来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仍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目前,江阴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相对较低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县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近年来,县域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江阴市“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态势,给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江阴和昆山同属全国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地域相近,文化相似,人口面积相近,综合实力相差无几。2011 年以来,昆山经济发展全面超过江阴,两地在产业质态、城市形态、园区能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此外,张家港、常熟等追兵的日益逼近,给江阴所保持的县域发展“领头雁”地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江阴人多地少,自然资源贫乏、人均拥有量极低且多年来粗放利用、效率不高。目前,主要表现为矿产资源十分贫乏、土地开发过密、人均耕地严重不足、空气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供应形成严重瓶颈约束等。能源和环境严重束缚了江阴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1.提升现代化的开放参与力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不能让评价体系与人民主观感受相脱节。第一,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要不断扩大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细化,使评价指标成为一项可操作、可评价、可检验的具体措施。通过重大事项听证、市民论坛等形式,广泛吸纳群众对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使每项政策和工作都有利于人民群众。要重视网络民主,强化网络问政,通过建立互动交流平台等措施,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可以委托民间调查机构采用问卷、电话、短信、访问等抽样调查方式,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法制建设满意度、公众安全感等,由人民群众主观评判的指标进行调查、反馈与互动,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江阴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来。第二,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现代化建设的高效推进需要把广大群众、广大企业的热情激发出来、调动起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载体,广泛宣传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及时通报市里的一些重要民生工作、实事工程进展以及为民办事、勇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形成最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氛围,最大限度地争取让每一个江阴人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支持、参与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广大乡村(社区),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使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通俗易懂化,实现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第三,加强群众监督评判权。要加强群众监督,以群众的力量确保现代化目标不打折扣,规定的时间不拖延,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提高对现代化建设的归属感。江阴应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建成一批能够代表江阴水平、百姓认可的重点性工程、标志性建筑,积蓄发展动力、增强群众信心。此外,还应建立政府问责和社会监督双管齐下的机制,既要对内严格督查考核,更要敞开大门、公开信息、欢迎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挑选一批民意代表参与到具体推进过程中,确保现代化建设经得起群众评说、经得起历史检验。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江阴要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具备与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产业结构,即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宗旨,加快实现经济结构由注重要素投入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江阴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偏高,服务业占比较低,贡献率相对不足。江阴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现代服务业上,通过建设一批规模较大、业态较新的城市经济综合体,打造一批水平高、覆盖广的专业市场,引进培育一批设计研发、金融证券、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兴商业形态。积极推动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催生城市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拆迁腾地与地块出让,引进一批实力强的房地产企业,开发一批有品位、有内涵的住宅小区,不断挖掘消费潜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举措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占GDP 比重、服务业投入占全市投入比重、现代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比重。第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节约发展、集约发展方面有所突破。要尽最大努力用最小的土地空间、最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要实现存量经济的高新化,制定专项政策加快产业集群和产业升级,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实现增量经济规模化,推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一般制造为主向高端制造为主、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建设一批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安排城乡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农业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同时发挥政府“有形手”的作用,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发展,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标准,推进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第三,切实提高人才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托强有力的人才驱动机制。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依托“柔性人才库”、中国国际人才市场等载体,大力引进领军型人才和团队到江阴来创业。要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引进职业经理人,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提升市民技能素质,加快推进江阴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要突出智力推动,以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创业园、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公共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品牌、专利战略,引导企业开展“四个一”活动,推动技术支持、人才支撑、资本投入等各种创新元素的高效结合,着力打造新兴产业、知识产出、科技人才三大高地,提高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2]。
3.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建设绿色低碳社会。要始终坚持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导,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共参与、重点突破、兼顾社会”的指导原则,按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要大力开展工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加大对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改造力度,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要建设城市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体系,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液化天然气燃料,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第二,加快生态保护修复。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从划定森林公园的核心区、缓冲区及生态廊道保护控制范围开始,从局部地区环境整治设计实施着手,有计划地推动城市山水空间修复步伐,大手笔重塑城市山水空间战略意图,使以南部山体为核心的森林公园及生态廊道成为江阴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全面落实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办法,精心打造规模适度、代表江阴水平的农村(社区)环境整治示范点,使美丽村庄成为江阴生态建设的新亮点。第三,增强生态调控能力。要积极转换政府角色,推动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政府的前提条件。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发展导向,确保生态资源保有总量和利用效率、企业生产环境影响指数、环境质量监控数据、公众环境评价等信息的全方位共享。要提高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逐步建立一个以相互依存为基础,以适当协作为特征的多元统一的开放式生态治理结构,不断从观念、政策、技术等方面支持和引导市场、企业、社会实现生态化。同时,要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把客观的生态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品质,使之确立生态道德信念,陶冶生态道德情感,锻炼生态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习惯,增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4.进一步提高共建共享水平。第一,大力促进充分就业。要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四大群体的帮扶力度,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居民都能实现就业。特别是要加快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大学生就业实名制管理系统、市场供需对接、免费技能培训等有力举措,保障江阴籍应届大学生就业率超过无锡乃至全省平均水平。要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适时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组织合作促增收,引导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使农民享有持续增长的股金、租金、薪金收入。第二,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注重发挥社保“安全网”的作用,着力增加保障种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由基本保障型向福利普惠型转变。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养老、失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困难群体社保标准提升自然增长机制。加大住房保障的力度,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建设步伐。要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广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养老模式。第三,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要突出教育优先、均衡原则,积极推进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大教育”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打造高水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平台,推进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争创“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要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坚持公益、均等、便利原则,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居民小区、自然村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推动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扩充公共文化服务网点,使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始终保持在江苏省前列[3]。
[1]储东涛.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五大挑战[J].唯实,2012,(10).
[2]陆钢.江阴实现“两个率先”有扎实的基础条件[J].江苏统计,2003,(6).
[3]罗志军.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J].江南论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