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划清“四个界限”

2014-08-15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基层群众

韩 辉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组织人事处,河南 郑州450042)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贯彻得好,党的事业就能获得动力;反之,党的事业就可能失去根基。广大党员干部应围绕“相信谁、服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基本问题,自觉划清“四个界限”,树牢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从而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划清“当学生”还是“当先生”的界限,多向群众学习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党员干部,只有贴近基层,始终向人民群众学习,拜基层群众为师,才能以谦让之德、谦恭之诚、谦和之态、谦虚之风汲取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

1.身沉一线“问”。机关干部下基层、住村户、进厂矿,与群众面对面交谈、手拉手帮带,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群众工作方法。再翔实的工作汇报也比不上基层实践的切身体会,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动”起来、“沉”下去、“钻”进去,融入群众生活圈,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基层群众的心声。要贴近群众问,结合进村住户和检查调研等,深入到村民当中,与群众同一张桌上吃饭,同一块地里干活,同一条板凳上拉家常,真切感受当前“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缓慢”的现状,更深刻地认识“强农惠农政策不能变、力度不能减”的意义。要坚持下问,问政、问计、问需于基层群众,废除影响村镇科学发展的“土政策”“土规定”,消除制约“三还两减”落实的主观顽疾,清除可有可无的各类名目,全力协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刨根问底,善于从群众的“牢骚”“怪话”中悟出问题,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对比分析、论证思考,绝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灵活方式“听”。要想听到基层“原生态”声音,必须用真心,这样群众才会吐真言;必须有诚意,群众才会道实情。党员干部要学会各种倾听,如,学会“正听”: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侧听”:通过间接渠道听到不同意见包括反对意见;“兼听”:听取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意见。要拓宽渠道灵活方式,通过机关与基层双向恳谈、双向测评等方式,听取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现场予以答复或单列时间表推进解决;设立网上信箱、基层意见箱和热线电话,一对一听取并即时答复群众的难言之隐、难表之意。

3.注重换位“悟”。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也需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境界,常思过失、常清杂念、常除污垢。有些干部认为时下的群众想法多、民主意识强,不好管、不好带,殊不知这恰恰是因为干部没有从群众的角度思考,没有真正为人民着想。身为党员干部,要端正指导思想,多些“微服式”体验,少些“高高在上”行为;多些“普通百姓”意识,少些“我说你做”思想。要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基层,积极进村入户,遇事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民之难、感受民之惑、理解民之烦。要透过群众这面“反光镜”“显微镜”“放大镜”,反思自身形象,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群众疾苦,查找工作失误,实地实岗体悟群众生活、体验基层实际、体会群众喜忧,切实在近民知民爱民中感悟基层、感佩人民、感受一线,从而增强对基层群众的赤诚情怀。

二、划清“当公仆”还是“当主人”的界限,多为群众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始终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1.警惕“三种思维”。一是警惕“对立思维”,如网络上一度引起热议的“为党说话还是为人民说话”之类的话语。这种“替谁说话”的诘问,说明提问者对于“为谁执政”概念的模糊。在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给的、上级封的,跟群众毫无关系。在这些人身上,把公权力异化成维护私利的冠冕和颐指气使的权杖。二是警惕“父母官思维”,如把自己摆在“官老爷”位置,把自己看成是“父母”,把群众看成是“子民”。现在有一些政府官员喜欢让人称自己为“父母官”,好像当了“父母官”,所辖百姓都成了他的子民,感觉很好。毛泽东说人民是衣食父母,邓小平把自己比作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也说“人民是我们的父母,共产党员要做人民的儿子”。政府官员不能以“父母”自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理所应当,凌驾人民之上、颐指气使必须纠正。三是警惕“替民做主思维”,如高高在上,自行决策、自作聪明,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不考虑百姓意见和承受能力。这些错误思维颠倒了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的主仆关系,尽管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也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2.解决实际困难。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也就是要抓好基层和群众关注的大事、难事。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对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老大难”问题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舍不得投入。如果只练“唱”功而不练“做”功,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就变成了一句空话。事实上,基层和群众有许多事情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党委机关应该坚持眼睛朝下,人往基层跑、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送,宁可自己受累,也不让群众受苦。只有把基层和群众的事情办好了,才能获得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所需要的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为此,党员干部应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多办一些让基层和群众得实惠的事,切实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抓到位、抓出成效,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3.为人民谋福利。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基本准则,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的理念,多行为民之举、多做利民之事。要紧紧抓住促进富民这个关键,千方百计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真正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惠民政策,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认真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住房等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三、划清“群众观”还是“精英观”的界限,多靠群众发展

认清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社会精英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问题。要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真正的英雄。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依靠群众创新发展。

1.察民情做决策。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定计划、做决策、办事情,是闭门造车、靠领导拍脑袋,还是靠深入和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群众赞同的事情,推行起来就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依靠群众开展说服工作。作为党员干部,要下高楼、出深院,到矛盾困难多的地方去,听群众的呼声,当群众的学生,不能不了解情况,又不同群众商量,关在办公室,靠几个人拍脑袋,做出主观主义的决策。特别是针对偏远乡村供水困难、交通不便的情况,要通过充分调研、收集民情、多方协调,修通道路、解决群众饮水困难等生活问题。

2.集民智搞创新。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和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工作的漏洞,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各级党委在研究重大问题、部署重大任务之前,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善集群众之智,坚持重大决策问计于民,坚持难题攻关借力于民,从而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3.策群力促发展。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讲,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作为党员干部,要把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劲,建立起统一协调的指挥系统,齐心、合力、合拍,同念合力这本“经”,取得抓基层的整体效益。要主动到基层,同群众一起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搞对头,把工作节奏搞合拍,把力量投入搞聚拢,使各种资源优先保障到基层,统住计划、统住任务,劲往一处使,发挥整体合力,齐心搞建设,推动基层建设水平整体上升、科学发展。

四、划清“鱼水情”还是“蛙水情”的界限,多涤群众清水

“鱼水情”常用来比喻军民关系和党群关系,但在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把“鱼水情”异变成“蛙水情”,表现在需要群众支持时就联系一下群众,用不着时便露出了“蛙”性——立马从“水”中跳到岸上。这种异变,实质是作风的变化。践行群众路线,必须把改进作风贯穿始终。

1.取基层活泉涤心。毛泽东指出:“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把贯彻群众路线当作一个终身修炼的课题,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荡涤灵魂,用党的制度规定纠偏扶正,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围绕“为了谁、服务谁、依靠谁、我是谁”等基本问题,时刻以基层为镜,问一问心思是否用在干事创业上,想一想精力是否投入到抓好落实中,坚持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正己之身;注重取活泉之水,浇灌信念之花,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涤荡心灵,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不赶浪头、不争彩头、不出风头,为了实现群众的利益而埋头苦干。要有不等不靠、敢于负责、一抓到底的实干精神,认真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辉形象。

2.借群众活水涤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群关系鱼水相依,体现在作风上亲疏相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作风是好是坏,对群众是热是冷,群众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和裁判权。要放下架子接地气取群众“活水”,俯下身子听群众“乡音”,祛除“四风”涤体修身。只有深入到普通群众当中,请他们为自己“把脉”“开处方”,为自己画好“自画像”,才能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破除“四风”顽疾。要采取“解剖麻雀式”“攻关破题式”“顺藤摸瓜式”等工作方法,组织基层干部队伍“逐村过”专项座谈,摸清建设底数,汲取思想活水,对照一线群众省察自身。

3.倚群众活力涤气。要真正面对群众,对照“四风”检视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敢于让群众望闻问切,敢于在群众面前照镜子,决不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对群众的批评意见,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对片面的甚至错误的批评,一定要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容事容人。要注重激发基层群众活力,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监督主题作用,坚持推行党务公开、事务公开,确保群众对事关单位建设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建议权,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有知情权,对干部履行职责、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等情况有监督权,对工作失误和不正之风有批评权。要始终坚持用清风正气氛围教育引导人,推行党务公开、就业安置等网上网下同步公示制度,探索部分岗位“竞争上岗”路子,使敏感问题不敏感,公众和谐无偏私,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事实一再证明: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把群众放在心上、当成亲人的感情不能变。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干部新书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