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08-15张红梅
张红梅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河南 郑州450042)
一、领导干部必须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
1.领导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行者的必然性。第一,做先行者是领导干部独特身份的内在要求。从“领导干部”的字面上不难看出,其含义在于“领”和“导”。“领”即引领、带领、统领、率领、领先、领头等,也含“了解”“知悉”之意。既要统领掌管,又要洞悉情况,还要指示方向,以身作则。所谓“跟我来”“随我上”即其内涵。“导”即引导、开导、指导、疏导、先导、前导、因势利导、循循诱导等,一般政治教育、思想工作、交心谈心等都属“导”的范畴。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指引者,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管理国家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是党执政的直接承担者、推进者和服务者。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关注之下,其价值取向对整个社会起着重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只有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从而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更需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做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第二,做先行者是党赋予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总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的伟大铸魂工程,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历史和人民既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就必然要求其执政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当前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就注定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使命感,用自觉的政治担当,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第三,做先行者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客观要求。权力来源于人民,领导干部被党和人民选拔到某个岗位上,就预示着领导干部必须用履职尽责的具体行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履职尽责既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品格,也是领导干部践行执政为民理念的基本准则。履职尽责、为官有为彰显着党的先进属性,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标尺,体现着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员干部锤炼过硬作风的基本要求。当前,我们狠抓作风建设,强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为官有为,尤其必要和紧迫。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职位寄予着使命,权力意味着责任,作为担任某个职位的干部、行使某种权力的领导,虽然级别不同、岗位不同,但都是党的执政者,都应为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系统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就是一个大系统,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都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每个人又是子系统中重要的系统因子。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每个人是否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到应尽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实现科学发展。因此,作为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众因子的领导干部,应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守好自己的岗,唱好自己的戏,尽好自己的责,为推动经济社会这个大系统平稳较快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掀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高潮扮好自己的角色。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群众服务是领导干部应尽的社会职责。一个有正确核心价值观和政绩观的领导干部,应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盼群众所盼,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和实事。如果权力观发生错位,地位观产生偏差,利益观就会出现误区,就无法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就无法做到廉洁自律。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地用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是更好履行领导职责、发挥导向作用的需要。
2.领导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行者的紧迫性。第一,社会失范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我们党之所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战略高度,是当前社会失范的现实要求。社会失范在当前已很严重,如经济失范(制假贩假、乱收乱罚、强买强卖、非法集资、恶意透支、无证经营、偷税骗税等)、政治失范(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以权谋私、侵吞公款、奢靡腐败等)、道德失范(不忠不孝、传播谣言、污染环境、偷猎珍禽、违章搭建、见死不救、诬告碰瓷、绑票诈骗、为官不为、职业失范等)、知识失范(非法出版、盗版侵权、虚假广告、考试舞弊、窃取信息、文凭造假、项目不实、职称虚评等)、秩序失范(围标堵标、暴力抗法、非法拘禁、地下海关、拐买拐卖、敲诈勒索、车匪路霸、盗掘古墓、走私文物、强奸杀人、吸毒贩毒、盗窃抢劫、偷渡出逃、裸官、吃空饷等),等等,都对我们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的社会失范形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自身做起,从家庭成员与身边成员做起,以自我为中心,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形成一波波的涟漪来影响更多的人。第二,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期待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人民群众对党的期待有四:一是对继续深化改革的期待。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能否实现“两个100 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要看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成效,为此人民群众期待改革能够尽快走出深水区。二是对反腐倡廉的期待。反腐倡廉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当下反腐的高压态势极大地振奋了民心,但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特别是在这个“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环境下,人民群众期待反腐倡廉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效。三是对加快经济转型的期待。目前,我国产业层面的产能过剩、财政层面的地方债务、金融层面的影子银行、科技层面的创新不足、社会层面的人口老龄化、要素投入收益下降、社会贫富分化固化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迫切需要通过经济转型来实现软着陆。为此,人民群众期待我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四是对保障民生的期待。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能否通过向人民群众释放改革与发展红利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全国人民所关注,人民群众期待有更高的民生保障水平。正确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我们党才能够赢得信任,党所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响应。而正确并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因为没有领导干部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一切都只能是空话。第三,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的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各级领导干部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改变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问题已经出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最根本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在一些领导干部心中扎根,没有正确把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质,没有真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把活动当任务当差事去看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则其相关的要求也被丢之脑后。因此,要巩固活动的成果,就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起来,把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之首。
二、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
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非常复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不同层面的因素都或多或少会对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影响,仅与领导干部个人直接相关的因素就有以下诸多方面。
1.领导干部学习与“四问”要求相脱离。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并依据情势变化对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从客观上讲领导干部对学习是重视的。然而,领导干部有“对政治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不够深入”“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学习碎片化”等不同认知,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学习与“四问”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所谓“四问”就是扪心自问自己的理想信念坚不坚定、宗旨意识牢不牢靠、党性修养高不高、政治纪律严不严?我们知道在新的形势下,西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宿命论、过时论”不仅没有偃旗息鼓而且更无孔不入;后现代主义所谓“时间不再连续,理想毫无意义,把希望寄托于未来是乌托邦”,“反权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等思潮不仅不受排斥而且呈现被推崇之势;存在主义哲学所谓“存在即合理”的思想不仅在一般群众思想中扎根而且在很多党的领导干部头脑中存在;市场经济主义所谓“腐败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有钱就有一切比有权就有一切文明得多”;等等。这些论调不仅为一些干部个体所接受,而且成为一些政府官员集体采信的潜规则。凡此种种,无一不对领导干部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尽管我们的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对这些影响有一定的警觉,在学习与思考时有一定的结合,但如果不用“四问”标准去审视,自觉抵制消极影响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并会在不自觉中弱化自身的理想信念意识、党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政治敏锐性,甚至导致因“缺钙”而成为难以治愈的“软骨病”人。
2.领导干部思想改造存在“四自”融合度低的现象。斑驳陆离的世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领导干部受此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困惑、犹豫甚至是心动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加以有效抑制。古代圣人把“修身”放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现在党则要求每一个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古人靠“君子慎其独”“一日三省吾身”来达到“清心”“寡欲”“克己”,而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则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来实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客观上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四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在做,各行各业也涌现出很多“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先进典型,但对大多领导干部而言,普遍存在“四自”融合度低的问题。所谓融合度低是指“四自”之间没有形成有机链条,“自重”没有推动“自省”,“自省”没有促成“自警”,“自警”没有达到“自励”,“四自”在孤立发生作用,以致领导干部思想改造呈现主观性、随意性、间断性、不彻底性等特点。所谓“主观性”就是凭个人认知去改,缺少强有力的约束标准。“随意性”是指依据自我需要,改什么、改多少、什么时候改,完全是自己的意愿,不想改时就不改了。“间断性”是指改了停、停了再改,反反复复。“不彻底性”是指思想改造没有达到党组织所期待的目标要求。我们知道思想改造本身具有艰巨性和反复性,正如周总理所言,“旧社会的习惯势力不是一下子就会消除的,改造是长期的,哪能一次改造就成功呢?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于各个角落里,各种机关团体都有”,“你改造了它,它又影响了你,互相改造,这是个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而且,你在这个地方过好了社会关,换一个环境,那个地方的旧势力、旧习惯又影响你”,“所以过社会关要有精神准备,要有长期奋斗的决心”。尤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因子通过便利的网络平台,时时处处侵蚀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思想改造变得更加困难。正因如此,领导干部“四自”融合度低就易导致以下结果:一是改造深度浅。注重思想表面的改造,思想深处的私心杂念触及不到位。二是改造标准低。往往与身边的其他领导干部比,认为不比他们差就行,而不与领导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比。三是改造方法单一。仅仅靠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来进行改造,不善于借助同志们的批评来改。有时候故意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足,怕别人议论,使自我改造缺少外在监督,导致思想改造断断续续。四是改造内动力不足。在以上结果的综合作用下,一些私心杂念在领导干部思想中得以存续甚至被固化,为“四风”问题的滋生预留了空间。
3.领导干部群众观的“知”与“行”合而不严。目前,尚存在思想上背离、行为上疏离、工作上脱离、生活上游离、道德上失离、作风上远离群众的“六离”型领导干部,但这不是主体。现实中更多的领导干部是能够做到对群众思想上尽心、行为上尽力、工作上尽职,并且在生活上、道德上、作风上能够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领导干部,尽管工作条件待遇很一般,但为群众服务的态度不一般,能够为群众尽其所能,经常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群众办事,有时连自己的孩子上学、老人有病都顾不上管,甚至时常用私钱为群众办事。也正是领导干部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才换来了人民群众对党的无限信任,换来了党的事业兴旺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一些领导干部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知”与“行”合而不严。第一,对人民群众的爱融入了个人期求政绩的元素。个人进步不仅需要良好的岗位业绩,更需要群众的广泛认可,这一点每一个领导干部很清楚。由此,一些干部产生了扭曲的政绩观和老好人思想,甚至以作秀来掩盖工作上的瑕疵,形成了短期行为。第二,贯彻群众路线渗透着期求个人政治进步的因子。贯彻群众路线既是党组织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群众衡量干部优劣的标尺。领导干部想进步就必须把贯彻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为求个人升迁,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政治进步的工具,一旦这种思想不能够在自己预期内得到实现,就会受“怀才不遇”思想的侵扰。尽管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化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干部升迁所起的作用不断凸显,但群众所起作用的权重值与上级党组织及其主要领导的权重值相比还相差较大,致使一些领导干部感觉自己在现有领导岗位上之所以一直不动,是不被上级党组织及其主要领导所重视,因而群众对自己认可度再高也作用不大。于是,唯上唯权、注重干好分内工作而对其他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群众说的多做的少等问题就会滋生。第三,工作推进伴随着个人现实利益得失的考量。领导干部为群众利益着想是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本不应该夹杂领导个人的任何私欲,但领导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赡养老人、供养子女、人情世故等是领导干部个人及其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加之受社会浮躁风气影响,一些干部在推进工作的同时也会产生尽量多争取一些实实在在现实利益的私念。于是,比贡献变成了争荣誉、讲责任变成了比待遇、客观为群众变成了主观为自己。久而久之,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挚度、评价敬畏度、诉求关注度必然有所下降,很多问题的滋生、发展也就见怪不怪了。
4.领导干部自我纠偏存在“四不”思想。领导干部自我纠偏存在“四不”思想,即“不想”自我纠偏、“不愿”自我纠偏、“不敢”自我纠偏、“不会”自我纠偏。存在“四不”思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对党的宗旨意识的认知水平不高。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国民党统治时期那种白色恐怖的险境,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那种“血与火”的洗涤。所以,我们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个意识没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尤其在和平时期执政条件下,缺少了“革命战士离开群众支持、保护,随时有被捕或牺牲危险”的环境,“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意识经常被泛化甚至是扭曲,一些领导干部尽管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得起党和人民,但由于自我要求标准低,对群众的思想变化、政治诉求、生活及家庭状况等仍然关心不够。第二,对工作岗位的认知狭隘。从理论上讲,党的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异,但现实中的诸多因素导致权力寻租,不同的岗位因其社会认同及社会地位不同而被无形地区分开来,一些单位则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清水衙门”,加之领导干部相互交流机制不活,造成一些领导干部长期在某一单位或岗位工作,因而安于现状的思想逐步产生并不断得以固化,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第三,对个人成长的认知存在误区。任何党的干部的成长都是组织关心、群众帮助的结果,在工作岗位都应以百倍努力才能不辜负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一些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对组织和群众的感恩,但更看重自己的成长是个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自己已经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现实情况下,总认为再努力工作也没有成长空间了,于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得以萌生,工作仅满足于干好分内任务,以不给组织或领导添乱为基本要求,缺少工作创新的动力,不愿主动承担分管工作以外的任务。
三、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改造。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而且科学全面地阐明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党员干部的权力与责任、自我价值实现与为党的事业奋斗等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进行思想改造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曾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中也强调“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及其政党的根本标志。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思想改造,并通过思想改造来确保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发生变异。周恩来曾告诫我们,“我的确常说我也要改造这句话,现在还在改造中。我愿意带头。我希望大家都承认思想改造的重要性。要承认各种关系各种事物都会影响个人的思想。要经常反省,与同志们交换意见,经常‘洗澡’”,“自我改造是为了进步,是光荣的事情”,党员“要把思想改造看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思想改造既不能自发产生,也不会一蹴而就。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真学、真懂、真用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第二,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感悟保持清正廉洁的革命品质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本质联系,真正在思想深处看透、看淡个人的名誉、地位和利益等问题,增强识别、抵御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增强自我反省与克制自身贪欲的能力,从思想上筑起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奢靡之风的防线,切实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第三,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情操,是做人之本、立世之基。领导干部只有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感召力。
2.强化责任意识,做敢于担当的模范。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贯穿于我们党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过程。领导干部敢担当、敢负责,体现的是党性觉悟和德才素质,检验的是宗旨观念和务实作风,既是“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强烈体现,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政治品德和良好作风。领导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骨干、事业发展的中坚,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归结起来,就是看其有没有担当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邓小平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事难免会出错,但不干事却是绝对的错。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有权必有责,责任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胡锦涛指出,“领导就是责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温家宝曾告诫干部要“事不避难,敢于担当,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因此,领导干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工作中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苦干。以甘于奉献之精神,在大局面前不讲条件,在奉献面前不讲困难,在责任面前不讲客观,不怕吃苦、流汗,扑下身子去干好工作。二是实干。以脚踏实地之态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三是巧干。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之方法,在工作中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真正“用心、用力、用脑”去工作,切实做到让群众高兴、让组织满意。
3.紧紧依靠群众,当好人民公仆。胡锦涛曾强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因此,领导干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群众观念就是要树立向群众学习、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受群众监督的思想意识,把维护、实现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标准。第二,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简单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自身工作,要做好六个方面:一是注重调查研究,让各项工作符合群众实际;二是组织、教育、动员群众,把群众思想统一到具体工作当中;三是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形成干事、团结的工作氛围;四是按照“人尽其才,合理授权,职责相称”的原则,把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五是强化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六是及时总结,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第三,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反应机制、民主决策机制、问题调查处理机制、工作督查机制、评优评差及奖惩机制、群众监督机制等,切实保障群众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第四,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是向群众学习,把群众智慧变成工作思路;二是尊重群众的经验、创造并及时推广;三是让群众自我决定干什么、怎么干、啥时干。第五,以人格魅力凝聚群众。一是凭扎实过硬的作风信服群众;二是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群众;三是用坦诚亲切的感情亲和群众;四是以清正廉洁的形象示范群众;五是用关爱民生的行为贴近群众。
4.强素质树形象,做带头宣传的“火种”。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定的素质支撑。没有较高和过硬的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长久和彻底。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领导干部面对各种困惑、诱惑必须内强素质,把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党性修养三者有机融为一体。三者之一出了问题,都将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领导干部在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勇于担当、公正为民、清正廉洁、慎独自尊等方面的形象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素质的提升,还会影响周围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全社会推崇,社会失范现象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经济社会才能够得以健康发展。基层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广大的接受者和实践者,脱离群众的任何价值观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广大人民群众做支撑。每一个领导干部有责任加入“宣传队”,有义务当好“播种机”,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火种,影响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加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队伍中来,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