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4-08-15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武 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旅游业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逐渐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已经突破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10%。与此同时,高职旅游专业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到2008年底,开设高职教育旅游管理类10个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1043所,累计培养毕业生335948人,在校生人数430904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186270人[1]。这充分说明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发展已有相当深厚的基础,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已较大。但规模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一、实训基地建设内涵

实训基地是指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而建立的单纯技能或带有生产性实践的训练场所。从实训基地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就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来说,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按照旅游业的行业标准、实际工作环境和高职旅游教育规律而设立的专门用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场所。这类实训基地既可以是单纯技能培训的场所,也可以是带有部分生产性实践的训练场所。例如培养学生讲解能力的导游实训室,提高学生酒店服务能力的客房、前厅、中西餐实训室等都可以建成单纯技能培训场所。而能够模拟企业实际运作的模拟旅行社等,一般适于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实践场所。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校内教学内容的社会适应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学生实践校内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也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旅游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如火如荼,基本上有能力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在专业设置上进一步的细化,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酒店管理、旅游英语等。正是专业的发展,迫使各院校不断加大对旅游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总的来看,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多样,建设主体多元,但并未形成一套具有普适意义、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目前,旅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从建设主体来说有三类,一类是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参与的模式。这类模式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很多院校偏爱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模式,它的好处在于专业课程的实训安排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预先做好方案,而且实训教学的灵活性更强。但其成本高,投入大,和企业的实际运作有差距,如部分职业院校依靠自有资金建设的教学酒店等,都属于这种模式。另一类是以企业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参与的建设模式。这类模式也具有一定代表性,学生可以在实训中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但是企业的主要工作还是生产和经营,所以实际合作中,学校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规律和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实训,要经常迁就于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比如和旅游专业实训联系密切的各大高星级酒店,由于客情的变化,经常会突然性的更改和学校早已达成的实训计划变更实训时间和地点,这对学校安排教学非常不利。最后一种模式是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倡导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产学融合的最新理念,解决了上述两种建设模式的一些不足,是高水平职业院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建设模式。

二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渐大,类型趋于完善,但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率有待提升。由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要求旅游专业教育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的适应性。因此,近几年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大做文章,尤其是旅游专业院校更是倾其所能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部分院校仅校内实训基地的面积就有数万平方米。一般院校的旅游专业,由于专业规模的不同,也都至少在一两千平方米以上。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类型的不断完善,实训基地的实际使用效果及使用率并未由此提升。究其原因,有些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进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导致实训课时不够、内容不合理,此外教师自身技能素质低下也是造成此问题的因素。另外,教学资源的匮乏导致部分实训基地和设备的使用率偏低,如3D导游实训室,由于缺乏景区景点的模拟图像资源,很多院校都将其当作普通多媒体教室来使用,这是对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建好实训基地的相关措施

第一,建立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模式,完善实训基地的运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校企双主体的合作模式是指专业教师与高水平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学院与旅游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首先,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校企双方的要求,在基地建设前期规划和报建环节中就应该引入合作企业的旅游专家共同完成审评工作。让实训基地既能满足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如实训设备和企业经营设备互通互用,实训环境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双向切换等。其次,校企双方应互聘互训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应该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这个有效平台,在互聘互训的过程中交流经验,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快,变化也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游人对服务的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训中不断汲取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并且要有预见性地开展实训教学活动,而互评互训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最后,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企业最终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看重的是实训效果和学生最终的工作适应能力,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紧密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学校,订单培养自己所需的旅游人才。

第二,做好旅游课程改革工作,积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实训效果评价机制。旅游课程的改革要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实训课程,要吸收旅游企业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教材的编写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来。要积极探索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比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旅行社、虚拟酒店并且模仿旅游产业信息链进行模拟交易。目前很多科技公司都开发了旅游专业教学实训系统,具体使用反馈据说还是不错的。此外,实训效果是我们判断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要和旅游企业合作,参照旅游行业资格标准,结合教学和企业用人需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效果评价机制。

第三,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和教指委的桥梁作用,促进校企、校际间实训基地建设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旅游是一个极其开放、包容性极强的行业,因此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学习多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通过行业协会和旅游教指委的交流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际交流。我们很多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自身就是行业协会会员,或者是教职委委员,这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交流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好实训基地。

[1]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OL]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 =2010052700023&cata_id=N039

[2]罗德清.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S1):149.

[3]王秀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8.

[4]彭娟.广东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改革措施[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8.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