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价格竞争力分析
2014-08-15张海军
张海军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竞争力的概念以及价格竞争力的意义
1.竞争力的概念
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从定义上来讲,是指企业比竞争对手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向社会提供产品,并能够持续获得盈利,且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这样的一种能力,我们把他叫做竞争力。很显然,盈利是监测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追求盈利是企业的本质。
2.价格竞争力的意义
价格竞争力是指产品价格降低导致需求增加的能力,即同类产品的竞争,物美价廉是胜出的关键。价格竞争力的实质是单位产品成本的竞争,不仅是生产成本,还包括流通成本。
在中国产业发展或者说工业化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价格竞争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主要是因为在那个时期,中国的企业参与竞争,依赖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本质就是成本之间的较量,即低成本。谁的土地价格便宜,谁的劳动力便宜,那么谁的产品价格也就相对较低。“价格战”实质上就是价格之间的较量,更是企业之间运用价格战略的一个最明显表现。价格竞争不仅是市场经济下的最基本的竞争形式,也是企业最拿手的竞争形式。
物美价廉一直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东西,此时价格竞争就应运而生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价格竞争的存在是很合乎情理的也是很正常的。即使在未来的竞争中,价格竞争也依旧是必然因素。
二、价格竞争力面面观
价格战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企业发挥优势保持活力的工具,也是产业竞争环境恶化,企业败走麦城的通道。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价格战的情况比较复杂,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加以绝对的肯定或者绝对的否定,而应该具体分析,适度的价格战应该是利大于弊,而恶性的价格战则是弊大于利。
1.价格战有力的一面
第一,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市场营销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仅可以淘汰一些追求短期利益和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商,而且有利于遏制假冒伪劣产品,防止重复投资,对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合理利用起到重要作用。试问,在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下,真的要有400 多家空调厂存在的必要吗?试想,如果不是价格战的存在,那么将会有大批的民资企业涌进这个行业,对社会资产将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价格战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市场营销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第二,价格战对扩大内需和社会购买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降价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得益,可以用更少的代价,尽享现代化的生活品质。消费者永远欢迎厂商的降价行为,也永远是降价的受益者。因而,价格战促使产品的降价可导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增加,进而扩大需求市场,使社会购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价格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摆脱价格战,就必须要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面临淘汰危机,企业为了生存就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或开发新产品,或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从而最终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2.价格战消极的一面
一是随着企业之间价格的竞争,企业的利润也将不断降低,导致企业用于投资开发新产品的资源不断减少。企业没有能力来进行经营创新,就会影响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或者说影响持续的盈利能力。我们知道产品之间有差异才有更大的利润,如果两个产品之间没有差异,同样的产品它们唯一可以竞争的就只有价格。那个时候就比拼谁的价格低,会影响技术创新和进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负面作用。
二是价格战会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大家都通过价格血拼,并运用各种方式压低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也就丧失了创新的能力。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会压制要素的提供者,最后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劳工权益的损失。企业没有能力给工人提高工资,也没有能力来保证比较好的工作环境。总体来讲这种经营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靠价格血拼,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独特的产品,长期来看,这样的企业不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强者。
三是消费者的利益受到威胁。价格战虽然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但其负作用十分明显。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的价格与其性能是成正比的。电脑及其配件的价格十分透明,同样配置条件下,不可能花神舟的价格买到戴尔机器。没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如果搞价格大战,极有可能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市场上品牌机再便宜也便宜不过组装机的原因。
三、成本管理规范化
众所周知,企业价格竞争力是以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基础的,而不是以规模实力为基础,因此,要想提升企业价格竞争力只能通过成本管理规范化来实现。
通过对成本管理规范化的整体思考,让企业能从整体统一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的实施,以保证成本管理不局限在形式上,而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成本管理的规范化,并不仅只是表现在某一个岗位或者某一个环节投入的最小量化,而是在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实现的基础上,保证成本控制的优化。一个岗位或者一个环节投入的最小化,包含在企业的整体环节中,所以成本控制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只盯住局部管理。只有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才能避免过于对局部的过度管理,造成整体效益的损失。
规范化是成本管理实施得以稳定的前提,必须杜绝朝令夕改的事件发生。一个较好的成本控制思路和技巧,必须要一个强有力的规范制度来加以约束,而这种制度规范作为一个事先达成的共同约定,企业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并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从内到外全面贯彻落实。很多企业成本控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搞运动式的成本控制。在实施的开始阶段紧抓一阵,领导人的口号一旦降低,成本控制的热潮就立马没了,而以前存留下来的浪费习惯就又开始兴起。
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是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要想形成这种控制激励机制,必须要有成本管理规范化的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股自主产生作用的力量,即成本管理的约束和激励。对在日常工作中能合理利用和节约经费的员工,企业应给予其适当的奖励。
要保持成本控制的效果必须不断进行程序管理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成本控制的基本规范,这是有效控制成本的基础。
确保成本管理制度有效地贯彻,必须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为前提,员工能积极踊跃的去参与。只有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每个员工真正的从内心深处去认同和执行这些制度标准,促使成本管理制度变成一种自我约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约束。
四、赢得价格竞争力的准则
1.战略性准则
这个准则要求企业必须要跳出成本管理来进行成本管理,着眼于未来,并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放眼企业中长期目标,要有统筹全局的战略高度。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更不能节省现在丢了未来。用于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投入,在任何阶段都是不能忽视的。
2.系统实施准则
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分析,打破以往单位、部门之间的封闭界线,在确保每个系统功能全面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使企业的投入最小化。放弃只盯住单个单位或部门消耗投入的最小化。整体系统的思考是设计和规划成本控制体系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才能保障企业投入产出最大化。
3.不断改进准则
成本控制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是无止境的。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成本管理办法,使企业的管理成本不断降低。根据计划,也许一年降低成本10%很有困难,可是分摊到每月降低1%,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全员参与准则
在成本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其实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成本控制点。成本的形成和发生存在于企业组织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而企业组织运行又是通过员工的工作形成的,因此员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带来成本的产生。所以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成本控制的责任人,只有重视成本控制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
5.流程细化准则
这要求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成本形成的过程,对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并加以细化,每一个流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加以确认。这不仅可以让员工形成成本意识,而且有利于员工不断探索创新出完善的降低成本方法,从而达到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6.激励推动准则
想要保证成本控制的效果,必须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降低成本的意识,并有节省成本的意愿。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员工是很难形成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意识的。因此,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让那些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产出的员工得到奖励,鼓励更多的员工在成本控制上做更多的努力和改进。
7.全面预算准则
这个准则就是要求企业要有强化成本管理控制的前瞻性思想,在进行成本控制投入之前通过投入预算的计划,对企业组织整体运行的活动进行全面的预算控制,使成本控制置于各个活动之前,避免一切可能的浪费。
8.重点攻关准则
在一个企业组织运行的整体过程中,对于那些投入量相对较大的环节,必须实施重点攻关突破的策略,以保证帕累托效应的产生。主要矛盾解决的同时,也要注意那些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并再次进行攻破解决。这样不断地进行循环往复,着眼于重点攻破,就可以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得市场竞争的价格优势。
[1]伊辉勇,刘伟.基于产品种群竞争模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J].管理科学,2007(6):29-32.
[2]王金圣.基于创新的企业核心竟争力解释[J].经济问题,2007(9):33-34.
[3]许月恒.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36-38.
[4]肖泽磊.中国风险企业内生核心竞争力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