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爆发的原因及对策
2014-08-15常克云
常克云
(新源县别斯托别乡党委 新疆 新源 835800)
当前,我国正值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之全国上下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治区“三民”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人民群众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在广大农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社会矛盾爆发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因此,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好农村的各类社会矛盾,是群众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民”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政治安定、国富民强的重要保障。
一、农村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
整体而言,要解决矛盾纠纷,必须了解掌握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当前矛盾纠纷的产生,是因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三民”活动所引发的。这样才能为了解矛盾根源、解决矛盾树立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欠缺,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多年来,农村干部待遇虽每年有所提高,但村干部更为关心的养老问题无法解决,导致村队干部队伍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任的许多村干部都在村队干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其能力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问题习惯于想当然,思想已经有些僵化。现有的村干部待遇,对年轻、有能力的人没有什么吸引力,导致村干部队伍后继无人;一些农村干部素质较低,服务意识较差,对出现的矛盾不能及时调处,导致一些矛盾日积月累;有的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事关村队的重大建设、财务收支和低保等一些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时,不能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办理,直接导致群众不满。
二是农村干部自身不强不硬。在工作中,特别是少数民族村队的群众,考虑部落、亲戚等选进村班子后好办事,很多群众抱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心态,不管自己的人能力强不强、办事公不公,而乡镇许多时候为了完成“一肩挑”和考虑各种农村势力的平衡,也就把一些不太合适的人选进了村班子。这些人中的一部分进村班子后,在办许多事时考虑部落、亲戚利益多,从公平、公正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少,同时,进入村班子后,抱着干完三年等着换届的心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部落、亲戚、朋友谋取私利,人为导致矛盾纠纷的产生。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大,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特别是二轮土地延包和草场划分时,许多地方对当时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在政策执行上走样,而且在当时已错过了最佳解决时间,导致问题越拖越大,往往把一个“芝麻”拖成了“西瓜”,造成现在解决时难度非常大,甚至需要靠时间来消化这些问题。
四是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物质需求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出台,群众特别对改善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高,对要求加入农村低保,抗震安居补贴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这些要求本来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作为基层乡镇和村队,受种种条件制约,无法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物质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群众的不理解和误会。同时,群众信仰缺失,不知道国家、集体在哪里,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不懂感恩,认为得到是理所当然,得不到是政府不作为,产生怨气。
五是土地征迁所引发的矛盾。当前土地征迁执行标准是自治区2011年制定的。虽然较以前标准有所提高,但和当前经济物价水平来讲,仍然处于相对低的水平。从农民方面来讲,土地征迁后,农民也就永久地失去了生产资料。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状况、农牧民素质、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农牧民的养老、就业、安置等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当然也有个别群众想通过土地征迁大捞一把,一夜暴富的想法。从政府方面来讲,由于我们仍处于经济落后地区,财力薄弱,要靠提供相对较为便宜的土地来谋求发展,也无法拿出钱来给予被征地农牧民以更多补偿。这样以来,群众的过高要求和当地政府紧张的财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二、解决农村矛盾爆发问题的对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一要鼓足勇气,直面矛盾。这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思想基础,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直面矛盾,有再好的办法和思路都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矛盾纠纷也只能是放在那儿无法解决。广大农村干部要对群众充满感情,勇于负责。要切实转变作风,多到基层去,多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真情实意去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用不辞辛劳去为群众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消除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要对乡镇、村队干部给予充分理解,不要一味指责、批评,划定时间表,留给基层充分的时间去化解矛盾纠纷。
二要正视历史,把握原则,结合实际,综合施策。我们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时,一定要正视历史,深入了解矛盾产生的背景、根源。矛盾纠纷了解的越深入,掌握的越透彻,才能从中寻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甚至迸发出火花。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原则,综合施策,从法律政策、人情、制度等各个方面入手,去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三要建章立制,发扬民主。规范村级事务的管理也要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样,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村级议事、办事程序,使村队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让群众广泛参与到村务管理中去,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热情,更好的提高透明度,将村级事务管理置于阳光之下,增加群众对村队工作的理解和互信,避免今后矛盾纠纷的产生。
四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结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在农村开展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二是加大感恩教育。要大力宣传近几年来惠农政策、惠农项目的落实以及党委、政府、村队为村里办的实事、好事,使广大群众能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把面临的困难摆出来,争取群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强对群众的管理,要利用“村规民约”等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加强对群众的管理,使之在打击“三非”、民主议事、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五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洗洗澡,治治病”。一是要加强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教育村干部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使之从思想上产生触动,从根本上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二是对有问题的村干部,该处理的处理,该调查的调查,该改正的改正,使村干部的工作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六要选贤任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农村情况比较复杂,不合适“一肩挑”的村队,要结合实际,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分别担任,达到平衡关系、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要从生活上、待遇上关心村队干部,使他们感觉干事有奔头,养老有保障。特别注重把政治上有觉悟、加快发展有本领、解决困难有办法、化解矛盾有权威的党员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增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整体合力,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七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是严格落实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责任,理顺管理体制,狠抓源头责任落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经常性排查化解工作制度,落实矛盾纠纷排查登记、领导包案、跟踪督办等相关制度,把农村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控制有力的矛盾纠纷处置机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网络体系,确保对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果断处置,以赢得有效解决事件的主动权;四是坚持责任追究,对责任心差、作风浮夸、敷衍了事、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选优、提拔任用和晋升晋级资格,并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