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金介甫译本阐释翻译观

2014-08-15陈丽娜

关键词:斯坦纳译作边城

陈丽娜

(湖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边城》金介甫译本阐释翻译观

陈丽娜

(湖南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4)

《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2005年,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将《边城》重新进行了英译工作。为了给《边城》英文译作研究注入新鲜血液,从阐释翻译观角度对金介甫的《边城》英译本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并找出其中的优缺点,这也是对沈从文研究的有益补充。

《边城》;金介甫;英译;阐释翻译观

H059

A

1673-9272(2014)06-0141-04

2014-08-10

201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沈从文小说中的湖湘民俗翻译研究”(编号:13WLH19)。

陈丽娜(1980-),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重要的语言论转向[1],而阐释翻译观就是孕育于阐释学其中,又在发展中结合了相关翻译理论而形成的一门系统的跨学科翻译理论。德国学者费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Hans-Georg Gadamer),以及美国学者乔治·斯坦纳 (George Steiner) 都是这一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共同的主张是:“翻译即解释”。其中,乔治·斯坦纳的代表作《通天塔: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1975)被誉为战后“翻译理论界影响最为广泛的权威性”理论专著。斯坦纳认为:翻译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活动之一。他从哲学、语言学、诗学、文艺批判、西方文化结构等诸角度,对语内、语际翻译进行了详尽的阐释[2]。

小说《边城》是湘籍作家沈从文先生享誉国内外的一部经典小说。这部小说自1935年出版以来,被多位国内外译者反复翻译,出现了多个英文译本。2005年,由美国著名汉学家金介甫先生翻译的Border Town是《边城》的第四个英文版本,也是最新版,此书由Harper Collins出版社出版。金介甫先生一生致力于沈从文及其作品的研究,他被称为国外研究沈从文第一人,也被看作是沈从文先生的异域知己。因此,此译作一经出版,在国内外就备受瞩目。新译作不仅为外国读者提供了又一次重温沈从文经典之作的难得的机会,也为《边城》英译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主要从阐释翻译观中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金介甫先生英译《边城》的过程以及译本进行初步分析与研究。

一、斯坦纳翻译阐释四步骤

在斯坦纳的翻译理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当属译者的阐释过程(hermeneutic motion),即翻译的四个步骤:信任(trust)、侵入 (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 和补偿 (compensation)。第一个步骤是信任。信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译者相信待译材料是严肃的作品,言之有物,有翻译的价值。这种信任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方面来自译者独特的个人经历,另一方面在于译者已经掌握的翻译理论知识[2]。第二步是侵入。海德格尔把理解看作是一种靠近的行动,这在本质上带有掠夺性,故免不了要使用暴力。第三步是吸收。翻译不是把内容或形式吸收到一个真空地带。译语的语义场早已存在,而且意义非常丰富。我们对接纳的东西加以不同程度的吸收,这种吸收程度的一个极端是归化,另一个极端则是异化[2]。第四步是补偿。翻译过程如果缺少第四步仍不完整。翻译必须提供补偿,真正的翻译必须有来有往,才能保持平衡。常见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译文不及原文和译文高于原作两种。“完美”的翻译是与原文完全平衡的译作,虽然这只是一种理想,但仍是值得译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信任

一切翻译活动始于信任,因此,信任(trust)是斯坦纳四个翻译步骤中的第一步。金介甫先生对于小说《边城》的信任,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一种会必然发生的事情。它主要来源于金介甫先生的教育背景以及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

金介甫,美国人,出生于1948年。他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和史华慈的亲传弟子。1972年开始,金介甫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始研究中国作家沈从文,并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南部湘西文化的浓厚兴趣。1977年,他以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并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4]。毕业后,他在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历史系从事教学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沈从文和湘西文化研究,在将其博士论文重新修订的基础上再次出版,更名为《沈从文传》[5]。在1980年6月至7月,金介甫对沈从文先生进行了十二次深度访问,从此他们成为了朋友。同年8月,金介甫第一次来到了凤凰县,这是《边城》中所描绘的美丽的湖南湘西小镇。只是当时的凤凰与沈从文笔下那种惊心动魄的美比起来,破旧的凤凰县让金介甫先生非常失望[6]。尽管如此,他还是深入了解湘西当地的民风民俗。这些都为他后来翻译《边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由此可见,金介甫对于《边城》的信任,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基于他对沈从文先生和湘西文化长久而具有深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二)侵入

第二步是入侵(aggression),就是侵占与发掘。这里的入侵,也就是译者对原文的感知和理解。海德格尔把理解看作是一种靠近的行动,这在本质上带有掠夺性,所以避免不了要使用“暴力”[7]。哲罗姆曾这样比喻:译者将原文的意义移植到译文,就像抓俘虏一样。因此,我们要透彻地理解原文,就必须砸碎外壳,撕裂皮层。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英译《边城》时,他的美国文化背景与原作的中国文化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8]。在对于一些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原文进行翻译时,他的理解是具有暴力性的。

[例1]

原文:初五大清早落了点毛毛雨,河上游且长了点“龙船水”,河水已变作豆绿色。祖父上城买办过节的东西,戴了个粽粑叶“斗篷”,携带了一个篮子,一个装酒的大葫芦,肩头挂了褡裢,其中放了一吊六百制钱,就走了[9]。

译文:A fi ne rain was falling at daybreak on the fi fth of the month. Rising water levels upstream had provided the seasonal “Dragon Boat tide” and the river was already pea-green. Grandpa was on his way to town to buy goods for the festival, with a coolie hat made of phrynium fiber on his head and a bag containing a string of six hundred old imperial cooper coins slung across his shoulder[10].

原文描述的是翠翠的祖父在端午节时,进城买办过节所需物品的一个场景。文中提及的“龙船水”,不是一般意义的“水”,而是一种随着季节变化,所形成的涨潮或潮水。金介甫将其中的“水”译作“tide”,而不是“water”,并且在此之前,还增加了“seasonal”一词,这无不体现了译者对“龙船水”一词的透彻理解。译文不仅渲染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而且也是对端午节时季节性气候的一种描述。译者在此对“龙船水”一词进行了解密和解剖,他对于“龙船水”一词的阐释不是温和的,而是具有暴力性的。

原文中所描述的下雨时祖父的着装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比如 “粽粑叶”做的斗篷,以及买酒用的葫芦,肩头挎着的褡裢。其中,尤以“褡裢”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特点。“褡裢”是昔日中国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布口袋,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褡裢搭在肩上,小的褡裢挂在腰上。译文“a bag slung across his shoulder”显示出金介甫对“褡裢”这个独具中国特色词汇的理解的到位。对于一位出生、学习和工作都在美国的译者,将“褡裢”翻译得如此接近原文意义,这与金介甫对湘西文化的研究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

[例2]

原文:气候既到了中夏,半夜里不冷不热,穿了白家机布汗褂,到那些月光照及的高涯上去,遵照当地的习惯,很诚实与坦白去为一个“初生牛犊”的黄花女唱歌[9]。

译文:It was midsummer; the nights were neither too hot nor too cool. Wearing plain white homespun undershirts,they’d ascend the high bluffs where the moon shined bright and, according to local custom, truthfully and earnestly sing for the girl — an unspoiled maiden, made unafraid by her innocence[10].

对于原文中“一个 ‘初生牛犊’的‘黄花女’”的阐释,中国译者也许可以驾轻就熟,但是对于域外译者却是一个挑战。在这段原文中,译者不仅要正确理解中国民间所使用的“黄花女”一词的涵义,还要准确阐释中国成语“初生牛犊”的意义。外域译者在自己原有的文化背景下,通过暴力手段,侵入到目标语文化环境中理解原文的真实涵义。从译文“an unspoiled maiden, made unafraid by her innocence”中的“unspoiled maiden”可以显示出金介甫所理解的“黄花女”就是“处女”,而“unafraid by her innocence”则体现出未经人事而不畏惧的特征。金介甫正是砸碎了原文的外壳,撕裂原文的皮层,获取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域外译者的这种理解绝对是具有暴力性的。

(三)吸收

第三步是吸收(incorporation)。翻译不是把原文的内容或者语言形式吸收到一个真空地带。译入语的语义场早已存在,而且意义和形式都非常丰富。译者在侵入之后的吸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阐释,使原来陌生、不可理解、抽象的原文在译文中获得新生,及译者按照自己意识以及理解“侵入”文本后,把原文的意义与形式等各个层面移植到新的译入语文化[11]。

1. 意义

《边城》中描述的故事都是平民百姓的故事,因此,《边城》中使用的语言很多都是非正式,甚至是地域方言。在翻译此类语言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的实际意义,还需要考虑使用这种语言人的社会属性。

[例3]

原文: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9]。

译 文:Short-term commitments, long-term engagements, one-night stands —— these transactions with women’s bodies, given the simplicity of local mores, did not feel degrading or shameful to those who did business with their bodies, nor did those on the outside use the concepts of the educated to censure them or look down on them[10].

《边城》中描述了中国封建末期,湘西小镇里存在的青楼女子性交易的现象。这些青楼女子的生意对象主要是从外地来到本镇做生意的生意人以及水手们。她们的交易形式,主要分为三种: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对于这三种交易形式,前两种较容易理解。而争议主要集中在对“一时间的关门”这种交易形式的理解。英籍译者戴乃迭将此处译作“a temporary retirement”, 意为“零时休业”[9]。如果将这种理解和翻译独立起来看,并无大碍。但是,如果将其与前面两种交易形式合并在一起,这种翻译就破坏了原文的连贯性,信息出现中断和缺损,西方读者难以理解。另外,译文中“retirement”的使用与青楼女子的社会属性显得格格不入。而金介甫将其翻译为“one-night stands”,即“一夜情”。这种翻译延续了原文中青楼女子性交易的形式,是前面两种性交易的补充。这种翻译还将西方的相关文化和语言植入到了译入语中,西方读者一看便明白其涵义。

“一夜情”是一个西方的外来词,金介甫对其的使用体现了译入语语义场的存在。金介甫的这种异化翻译,不仅意义与原文意义吻合,而且用词也与青楼女子的社会属性高度契合。译者的理解是积极主动的,他客服了自己原有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按照自己的意识和理解“侵入”文本,并将原文的意义植入到新的译入语之中。

2. 形式

《边城》中表现的是湘西苗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当地人们所传唱的民谣与民歌是小说中的又一个特色。在对民歌、民谣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文意义上的原汁原味,也要将湘西民歌、民谣的语言结构,以西方读者所熟悉的民歌形式移植到译入 语当中。只有这样,译文才能既满足译入语读者的要求,又能在译入语中保留原作中的民俗风味。

[例4]

原文: “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莫得什么戴,耳朵上常年戴条豆芽菜[9]。”

译文:

The tiger at White Rooster Pass feasts on people,And he’ll get the militia captain’s daughter fi rst.

Sister No.1 wears a pair of gold hairpins,

Sister No.2, a pair of silver bracelets,But Sister No. 3, little me, has no jewelry to be found;Just bean-sprout earrings, worn all the year round[10].翠翠在守渡船时看到一个家境富裕的小姑娘,戴着漂亮的绞丝银镯子,投射出的羡慕眼光。等到小姑娘和她母亲下船后,翠翠便唱起了这曲当地民谣。无论是民谣中提到的地名“白鸡关”,还是湘西妇女所喜爱佩戴的首饰“金簪子”和“银川子”,都具有浓郁的民俗气息。金介甫译文中“White Rooster Pass”让西方读者了解到这是一个对与动物相关的地名,而“gold hairpins”,“silver bracelets” 则让西方读者了解到了当地人们喜欢佩戴由各种贵金属打制而成的首饰,我们认为这都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意义。

译文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对于原文中民歌结构的调整。原文中的民歌属于湘西少数民族口语化民歌,口口相传,无结构可言,而英语里的民歌一般都比较讲究韵律和结构的。译者在基于西方读者习惯的基础上,将原文调整为平行结构的民歌,让西方读者一眼就能识别这是一首当地民歌。再加上原汁原味的上面所提到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得整首民歌无论是意义,还是形式,翻译都很到位。在这样的译文中,不仅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播,而且译者翻译中的原创精神也得到了体现。

(四)补偿

最后一步是补偿(compensation)。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通过修饰、增加译文等索取过多信息;或者译者通过删除部分译文而获取过少信息,这就使得“补偿”变得尤为重要。正如,斯坦纳所说,“没有一种语言,没有一种象征性集合或是文化整体在吸收信息时不经历变形的风险。[7]” 因此,为维持原有平衡,补偿必不可少。

[例5]

原文:到了家边,翠翠跑回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哨哪,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了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9]。

译 文:When they reached the side where their house was, Cuicui rushed home to get their little twin-pipe bamboo suona. She asked Grandpa to play her the tune “The Mother Sees Her Daughter Off to Marriage”. She lay down with the yellow dog in a shady spot on the bluffs in front of the house,where she could watch the clouds in the sky[10].

这是翠翠在守渡船时,看到一户人家办婚礼的场景。翠翠非常羡慕结婚的新人,回家后,让祖父用竹子做唢呐吹了曲子。曲子是当地婚嫁时,经常演奏的曲目,名叫“娘送女”。金介甫将该曲目译作“The Mother Sees Her Daughter Off to Marriage”,意为“娘送女去结婚”。译文中“to marriage”的补充显示出金介甫试图补偿在侵入和吸收步骤中对原文造成的不平衡与文化信息后的缺失。如果将该曲目直接译成“The Mother Sees Her Daughter Off”(杨宪译和戴乃迭),中国的读者也许可以领会该曲目的婚嫁背景意义,但是西方读者则不能透彻理解。金介甫在译文中,通过对原文的适当补充,使得译入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湘西当地婚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弥补了文化信息的缺失,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适当的铺垫。

[例6]

原文: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9]。

译 文:The boat’s spend had to follow the sound of the drum and gong, so whenever two boats got to the climax of their competition, the thunder of the percussion, added to the encouraging cheers from both banks, recalled novels and stories about Liang Hongyu beating her drum in the historic naval battle at Laoguan River, and the cacophony when Niu Gao fi shed the rebel Yang Yao out of the water[10].

端午节不仅是《边城》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小说中的一条主线。读者不仅按照这条主线读到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也领略到了中国的文化气息。上面是对端午节时,民间赛龙舟场景的描述。作者描述了当地人们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更是将其与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说岳飞传》中的水战场景做比较,用其渲染气氛,将其推向高潮。文中所提到的“梁红玉”,“牛皋”,“杨幺”都是《说岳飞传》中的英雄人物。译者如果将这些文学人物在译文都删除,如译文“Generally the drum and gong are in the middle, and when the race reaches a critical stage they raise a din like thunder which, added to the roar of cheers and boos on the bank, reminds you of some epic river battle of old.”, 虽然译文也传递了原文的主要信息,但很显然,这样的译文缺少了作者要传递的文化知识,是违背了原文作者的初衷的。

而金介甫的译文不仅忠实于作者的用意,而且还考虑到了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差异问题。他在译文中对原文的文化补偿,可以降低西方读者的阅读难度,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学知识了解。

二、结语

对于一部译作,我们都可以从斯坦纳阐释翻译观中的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翻译步骤中,找到译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金介甫在翻译《边城》之前,对于沈从文及其中国湘西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此译作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金介甫译作是在吸收了《边城》前三版译作长处的基础上[12],通过译者对原文的侵入、吸收和补偿等步骤,较好地在译作中呈现出湘西民俗民风的语言和语言背后的民俗文化。译者还通过增译、异化等翻译手段,以一种译入语读者喜爱的方式,将译作呈现在西方读者们面前。

金介甫英译的第四版《边城》,无论从语言角度,还是文化的角度,都是一部成功的译作。对于译作中的独具湘西特色的民俗翻译部分,金介甫作为一个美籍汉学家,却在译作中表现出如此到位的翻译水平,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1] 屠国元, 朱献珑. 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的阐释 [J]. 中国翻译, 2003,(2): 8-14.

[2] 许 钧.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71-75.

[3] 陈德鸿, 张南峰.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C]. 香港: 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30.

[4] 张 杰. 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J]. 当代文坛, 2010,(6):155-157.

[5] Kinkley J.C.. 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 [M].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 李静睿. 金介甫: 访问沈从文[J]. 往事, 2012,(12):82-84.

[7]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312-323.

[8] 龙鹏屹. 论中国特色文化词语的翻译[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7(1): 108-111.

[9] 沈从文. 边城[M]. 杨宪益、戴乃迭, 译. 译林出版社, 2011.

[10] Shen Congwen. Border Town [M]. Trs.J.C.Kinkley. Harper perennial,2005.

[11] 雷 宇.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下的译者主体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3): 85-87.

[12] 金介甫,安刚强. 永远的 “希腊小庙”——英译《边城》序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7): 1-2.

[本文编校:罗 列]

On Kinkley’s English Version of Bianch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Theory

CHEN Li-na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Xiangtan 411104, Hunan, China)

Biancheng is a world-famous novel written by Shen Congwen, who was born in Hunan Province. It was re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the world-famous American sinologist, Jeffrey Kinkley. Through Steiner’s four steps of translation based on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theory, Kinkley’s Border Town will be analyzed and studied, which concludes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It not only provides new content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s of Biancheng but also offers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Shen Congwen.

Biancheng; Jeffrey C. Kinkley; English translation;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theory

猜你喜欢

斯坦纳译作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what用法大搜索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