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司忠柳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清查核算资产

司忠柳

(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 济南250022)

0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2014年上半年我台对固定资产开展了摸底清查工作。通过清查,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有账实不符、资产管理专职人员配置不全、资产交接不及时甚至推诿扯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现状,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1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有的还相当庞大。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定期盘查制度,管理意识淡薄,重购置,轻管理,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要超前”、“高标准”,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这些情况严重阻挠和抑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1.2 保管和使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考评机制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或多或少地构建了一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却没有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考评体系,其导致的后果是制度制定得不合理、存在差异以及差异原因不明等。对人的行为也存在负面影响,导致人们对制度不够重视。因此对固定资产保管和使用制度进行考评,能够提高制度执行力,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管理。

1.3 缺乏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特有的核算规定,使经费一但成为实物后就脱离了监管视线,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上的弱项,资产购置后,直接在“经费支出”项中列支,成为账面上一个数字,2006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固定资产购置经各级财政局下的国库支付中心付款,国库支付中心付款后没有对固定资产再进一步核算,各行政事业单位仅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以数字的方式记录在各单位的账面上,这种核算方式不能反映各级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完整信息,意味着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一旦支付就退出了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财产的现象埋下了隐患。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不能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2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制度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鉴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应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制定和完善资产核算和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暂行办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国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不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单位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从而促使单位自觉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工作,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状况,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保全和合理、节约、有效的使用。

2.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为此,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资产问责制,做到在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严格履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日常管理职责。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要承担相当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

2.3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保障,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种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审批论证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效益分析评价制度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购买的原则,规范资产采购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记录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严格购入、领用、报废手续及凭证传递制度,建立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制约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2.4 采用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作业中心,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固定资产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片,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做及时、准确、系统、全面的反映。

3 结语

为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意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做好固定资产全程管理。固定资产清查是定期梳理资产管理工作,查找、堵塞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财务部门应会同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至少每年全面清查一次。在清查结束后,清查人员需要编制清查报告,管理部门需对清查报告进行审核,确保真实可靠性。在清查过程中发现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应分析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报告审核通过后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保账实相符,并上报备案。

[1]黄潇雪.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2]段慧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1(1).

[3]刘静.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路径探析[J].经济师,2011(2).

[4]熊政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财会通讯,2012(2).

猜你喜欢

清查核算资产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