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不文明行为及其矫正——一个实践研究
2014-08-15姜苏亚
姜苏亚 石 慧
(南通技师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
1 技校生文明行为调查
1.1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技工院校学生行为文明素质基本情况及其对不文明行为的认识,深入剖析其成因,以行动研究法探索提升学生现代文明素养的路径,以促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 调查方法、对象以及内容
课题组以本校2013级新生为研究样本,采取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921份,收回919份,有效问卷917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X个专业和生源地、家庭背景和性别等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兴趣爱好、生活费分配等,共21题)和不文明行为现状(如是否会乱丢垃圾、是否会说脏话等,共33题)。
1.3 调查结果
1.3.1 技校学生不文明行为面面观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农村生源的学生占85.3%,父母是产业工人(含农民工)和农民的占94.7%;家庭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占89.9%;21.7%的学生从不打扫宿舍卫生;经常随手扔垃圾的占53.9%;从不说脏话的学生只占15.4%;经常、较少、偶像抽烟喝酒的分别占2.2%、5.3%和22.5%;14.8%的学生现在有男/女朋友,19.6%的学生曾经有男/女朋友,3.7%的学生经常与男女朋友同居,12.9%的学生很少或偶尔与男女朋友同居;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60.3%的学生选择 “以牙还牙”,认为应当宽容、“以德报怨”的只6.6%%;曾经与人打过架;当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父母支持时,20.5%的会选择赌气或争吵……
1.3.2 技校学生对不文明行为的看法
一些技校学生对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或看法错误。比如:认为抽烟喝酒是新潮、能交异性朋友说明个人魄力强、随手扔垃圾方便、经常打扫宿舍卫生没必要、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以牙还牙”是维护自己的尊严,等等。
2 技校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成因
按照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理解,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地养成自己特有的惯习。这种惯习“通过家庭出身、学校教育、工作环境等因素逐渐将个人所接触到的社会状况有意无意地内化到人的性情体系中,并长期持久地指导行动者的行为”[1]。技校学生不文明行为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2.1 家庭生活习惯的影响
学前是个体以接受家庭教育为主的早期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学生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知识、技能、趣味、教养和感性等身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开始形成的主要场所,其承接何种形式和何种程度的文化资本,与其家庭所的文化传统、经济实力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等直接相关。父母对子女有意的传导或无意的示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中西文化融合、激荡过程中,家长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其子女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代表主流社会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惯习”规训和教化的场所[2]。家庭教育的内容有的与主流社会一致,有的会与之冲突。技校学生一般出身于较低社会层次的家庭,他们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与学校要求的一致性程度较低,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则表现出文化上的劣势。加之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在升学压力下文明素质教育缺失,使一些技校学生进校后对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群体“关系场效应”又会导致这些不文明行为的漫延,而一些中职教育工作者因“有色眼镜”而采取的不当的教育方法,又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3 技校生文明行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本课题立项以来,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我校对照中央文明办提出的“七大不文明行为”,切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生“十大文明行为指标”,即“礼貌待人、理性处事、严守秩序、遵守法规、仪表端庄、语言恰当、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爱惜公物、节约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把该行为指标渗透至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放学生文明行为读本;定期开展“十大文明行为指标”专题讲座,为学生详细阐述各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开展文明行为征文、演讲和摄影比赛;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有针对性张贴文明提示标语;发挥学生自管会的作用,组织学生在校内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等等,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1)技校生的文明行为教育迫在眉睫。技校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其心智相对不成熟,而这一年龄段又正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技校教育效果如何将对其终身产生影响。中职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其文明程度将影响现代化和社会的文明进程,因为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行为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观念领航是技校生文明行为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技能至上”、“能力本位”和片面追求“简单就业”、“一时就业主导着职业教育,现代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相对处于“边缘”的境地,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党的教育方针相悖。技校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文明行为教育。(3)好懂好记是技校生文明行为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因材施教”是老生常谈、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是教育必须遵行的基本原则。技校生的文明行为教育的形式要力求让他们喜闻乐见,内容应深入浅出,以实现教育“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1]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王海岳.家族企业继任者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基本范式[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