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思想及实践

2014-08-15潘锦全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权力中国共产党

潘锦全

(江苏科技大学纪委办公室,江苏 镇江212003)

权力是人类社会之中的特有的现象,一切权力都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公共权力,其本质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能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这标志着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已经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开始了全面执掌全国政权的开始。但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新生政权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执好政、掌好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向一切腐败现象和行为宣战,让新生政权真正是人民的政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不倦探索。

1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思想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1.1 对权力实质的正确认识

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力的主体是谁?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反映这个政权性质的关键。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因此无论建国前,尤其还是建国以后,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我们建立的政权必然要反映人民的地位,人民是权力的主体。人民性是权力的根本性质。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在权力主客体关系中居于双重地位,即既是权力的客体,又是权力的主体。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只是代表人民群众执掌国家政权,党和政府的权力最终属于人民。

1.2 对权力要求的准确把握

既然权力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那么这个政权就必须准确把握好权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个层面:

一是我们党的权力要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人民的最大利益是共产党人权力的最高价值标准。

二是我们党的权力要始终对人民负责。权力与责任是辩证统一关系,有权就有责,担责也需要有一定权力资源。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就一定要改正。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充分强调了党的权力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权力在具体实施中必须准确处理好对人民负责这一关键点,同时也要坚持对人民负责与对党的负责的辩证统一。

1.3 必须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执政党的地位如果不注意警惕就极易产生消极腐败现象。对此,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人早有清醒的认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这一命题,要求全党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8年12月,刘少奇在对中央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也充分强调了要高度警惕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可能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他强调指出:“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1]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2]说到底,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保证权力的健康运行,以防止权力的异化。

2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权力思想的实践运用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思想的实践运用主要体现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的具体实践上。

2.1 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以纯洁党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开国之初就开展整党整风运动,正如毛泽东给胡乔木的信中所说:全党整风运动即将开始,这件事情已成为当前工作向前推进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不解决,各项工作便不能向前推进了。建国初期的整党整风运动,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学说,运用和发展了延安整风的历史经验,收到了显著成效。1950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的社论》。这一篇社论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某些党员干部,在我国人民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之后,或多或少地滋生着一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可见,整风运动是为了防止一些干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也是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必要措施。也就是要着重强化对干部手中权力的制约监督,使得他们正确的掌权用权,当好人民的公仆。这次整党整风运动进行了半年,到1950年底基本结束。通过整风,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改进了作风,纠正了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贪污浪费和腐化行为,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2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以严肃惩治震慑犯罪

建国之初的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着重在党和国家的机关内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三反”以严重贪污为打击重点。从性质上来说,这是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反对资产阶级腐蚀的严重斗争,同时也是改造国家机关工作作风、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通过“三反”运动,查出了大量贪污分子,追回了不少贪污钱物,挽回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损失。严肃惩处了贪污腐化分子,教育了广大党员和干部。通过丰富的廉政措施纯洁了党和政府机关。使我们党经受住了地位变化的严峻考验。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从党政军内部揭露出来的贪污分子的违法行为中,发现大多数是和社会上资产阶级不发分子相互之间勾结而形成的。据统计,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西安、重庆等地“五毒”行为猖獗,这里的“五毒”就是指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适时地发出了《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开展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五反”斗争。“五反”运动同样查出了一系列贪污分子,追回了不少贪污钱物,挽回了国家的经济损失,也严肃惩处了大批贪污腐化分子,教育了广大的党员和干部。

2.3 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和人民民主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的主要标志和措施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的监督纪律检查机构与相关的制度。1949年11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成立了以朱德同志为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到1950年年底,全国大部分县以上党委都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各级纪委均设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1952年10月,全国专职纪检干部达到2800人,到1954年底发展到了7200多人。加强行政监督的主要标志和措施是各级监察机关的设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县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内,设立人民监察机关,以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各种公务人员是否履行其职责,并纠察其中之违法失职的机关和人员。加强人民民主监督的主要标志和措施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实施。在1954年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有效的监督形式,使得人民依照法律应能充分发挥管理国家的权力和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这有利于政府清除贪污腐化行为,廉洁奉公开展工作。新中国在加强人民监督方面,还有一项重要经验就是普遍建立和实行人民监察制度。1952年8月,政务院发出《关于加强人民监督通讯员和人民检举接待室的指示》。1953年7月,政务院又公布《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机关设立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各级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的建立,沟通了人民群众与监察机关之间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2.4 制定惩治贪污腐败的各项法规制度

1952年3月,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款赃物的规定》。1952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下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这个条例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性质的反贪条例,不但对当时的“三反”运动中惩治贪污犯罪提供了全国统一的量刑标准,而且给以后惩治贪污分子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可以这样判断和认为,这个条例的立法模式影响深远,对以后的众多法律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此外,针对形式主义、浪费行为中央还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纠正某些党政机关发动群众写致敬信、发祝贺电、送旗送礼等浪费现象的指示》。1952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对集体生活的超支和铺张浪费专门作政策规定。另外,中央还作出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防止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建立工作检查汇报制度;整顿公安司法机关等等。上述法规和各项制度措施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范围,有效地制约和监督了权力。

3 简要评价

从总体上来说,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权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丰富的理论探索,并积极指导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党和干部的权力为人民所赋、为人民所用、受人民监督,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新生的政权,为建国初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加强权力的制约监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由于受到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党的历史经验所决定,采取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方式是可以理解有时候甚至也是必要的。但随着新中国法制进程的加快发展,这种群众运动方式也是显露了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最终还是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以法制权。

[1]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3.

[2]陈云.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M]//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5.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权力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
建国初期剿匪斗争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