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中国图书馆史五个第一的创造者

2014-08-15申卫群

科技视界 2014年26期
关键词:分类法图书馆学图书

申卫群

(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1 杜定友先生生平

杜定友先生(1898-1967),原名定有,后来改为“定友”,省了四笔,笔名有丁右,原来有好几个号:楚云、础云、云郎、寄尘、英等,后来都不用了,改号“又丁”。他的签名字式,把“定友”合一省了三笔。他的西文原名为Bis-mark Ding you Doo,后来改为DingU Doo。1898年1月7日生于上海,原籍为广东南海县西樵乡大果村,其父为谋生到上海,开了一间照相馆。杜定友先生八岁入私塾,因生活等原因而进过几间学堂,后因生活困难而全家迁到汉口。1919年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南洋大学的前身,后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良,获得奖励,同年被保送到菲律宾大学留学。1921年,他成为该校图书馆学系首届毕业生,同时取得了图书馆学、教育学和文学三个学士学位。杜定友先生自学成归国以来就踏上了图书馆工作的岗位,一生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辛勤劳动,笔耕不辍,著述甚富。杜定友先生十五岁起开始写作投稿,他一生共撰写图书86种(其中正式发表55种),论文512篇(其中正式发表320篇),总共600多万字。著述内容涉及到图书馆领域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从宏观到微观,凡图书馆学理论、图书分类学、目录学、检字法、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哲学和童子军等多种学科均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融东西方图书馆学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理论体系。杜定友先生善于创新,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1922年3月,在广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图书馆专业训练班—广东图书馆管理员养成所,培养了一批图书馆专业人才;1924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图书馆专业刊物——《图书馆杂志》;1926年1月,在上海主办了全国第一次图书馆展览会;1933年,出版了《图书馆表格与用品》,并在上海开办了我国第一家中国图书馆服务社,推进了图书馆用品的标准化;1952年8月,在广东省图书馆试行部分书刊开架,为我国省市图书馆开架借阅带了个好头。杜定友先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了半个世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言必称杜定友。

2 杜定友先生爱书如命,但无一本自己的专业藏书

杜定友先生爱书如命,为了保护藏书,他表示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达官权贵纷纷逃离,国民党当局也命令杜先生离开广州去台湾,杜先生则以保存图书为由断然拒绝。当国民党以“你只能奉命疏散,不准留守。如果不走,非但不能保存图书,恐怕连你的老命也难保”威逼他时,他则坚决表示:“我愿意与图书馆共存亡,个人生命已置之度外”,“我服务于图书馆,书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坚决不走! ”[1]

杜定友先生在他任广东省图书馆馆长期间,有董事舞弊,竟以普通版本偷换珍本善本,鱼目混珠,被发现后,该董事还强词夺理,巧言令色,杜定友先生义愤填膺,当即表示:我个人今后绝不藏书,但愿终身为读者服务。此后半个世纪即无一本非自己专业的藏书。他常说图书馆就是自己的家。抗战时期,杜定友为了保护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发动全校同仁进行搬迁,千里远涉,先后经过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中山大学迁到云南澄江时,阅览室缺少桌椅,还带领员工一起动手将运书木箱对角锯开做成桌椅,时人称为“梳妆椅”。

杜定友先生意志坚强、百折不回。1922年,年仅24岁的杜定友先生到广东省图书馆任馆长时,部分人循守旧规,对他的图书馆学新理论,如主张图书馆开放给群众,打破四部分类法等难以接受,甚至公开表示反对,联名呈告省长,要求免他的职。他几次被迫离职,虽异地而不更弦,坚持自己正确方案,义无反顾。

他善于宣传和组织,在主持图书馆期间,以个人对图书馆的忠诚打动员工,希望大家多利用图书馆,促进图书馆事业。他关心的是整个图书馆事业,通过组织图书馆协会、学会,把图书馆界联合起来。

3 杜定友先生的读者服务观

杜定友先生热爱图书馆事业,始终牢记为一切读者服务的宗旨。他说:“凡是要阅读书报的人,都是可爱的。他们不去嫖赌饮吹,不去为非作歹,而手执一卷,埋头伏案,宁不可爱?对于这些可爱的读者,我们不能予以匡助,一旦给人家拉去了,沉缅于浊流之中,还有骂他打他,这是谁之过?我们还谈什么领导青年?天天开会,发表演说,或者重申禁令,就可以有效的换回这个局面吗?”“我们要争取读者,我们要领导青年,我们要了解他们的心情,适应他们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在适当的环境,给予适当的读物,以满足他们的热望,充实他们的知识,升华他们的思想!”[1]

杜先生曾说过:“每一个读者,他到图书馆来,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文凭。他们是自动来的,他们为了求学,为了进修,为了正当的消遣,才到图书馆的。他们都是奋发有为的人,我们怎不竭诚欢迎,忠实为他们服务呢?这二十年来,我为了这可爱的书,可爱的读者,我不忍离开他们。”[2]据资料记载,为了帮助读者找到苏联有关利用外资问题的资料,杜定友先生晚上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并向该读者推荐其所需图书[2]。他还说:“我个人学无所成,但望每天到图书馆来的读者都有所获益。在千百万读者之中,能有一二杰出之士,有以造福人群,则我愿以‘无名英雄’自居。”[3]因此他对待读者一视同仁,“无老无幼,无贵无贱”,“只要到图书馆的人,都一律欢迎,毫无歧视”。他在《研究图书馆之心得》中指出:“阅书人就是我们的主人”,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读者至上”的口号[4]。杜定友先生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争取读者,认为为读者服务是至高无尚的,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读者的需要。

4 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方面的成就

杜定友先生留学回国以后,把他学到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用在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学教育上,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教育及其图书分类思想研究方面,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方面

最能代表杜定友先生图书馆学理论特色的作品是《图书馆通论》。[5]此著作奠定了先生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现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此后相继出版了《图书馆学概论》[6](1931)、《学校图书馆学》(1933)、《图书管理学》(1932)、《图书馆与成人教育》[7](1933)、《图书馆》(1940))和《新图书馆手册》(1951)等7部著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内容十分丰富,理论性强。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学概论》中谈到,图书馆的设立有三大要素:一要能够积极保存;二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要能够活用图书馆。他认为图书馆购置图书,不论古今中外,不论流派,凡属学术论著,有关文化的书都有选购,务求多而齐备,使读者从丰富的资料中得到正确的判断,有如水乳交融,则一国的文化事业一定会迅速发展。图书馆要实行科学管理,并在方法上和技术上作了很多研究,如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定,采用明见式目录、颜色书标等。

4.2 在目录学与图书分类学方面

杜定友先生是中国20世纪前期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主要开拓者。1926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图书目录学》[8],是杜先生图书目录学的力作。他的目录学代表作是《校新义》[9],全书分十个问题,每个问题又设若干小题。

另外,作为我国著名的文献分类学家,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分类学方面亦有杰出贡献。他以毕生的精力研究图书分类法,依次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末迎来第二次高潮;第三次高潮起于50年代初。进入60年代,杜先生又置自身于风口浪尖,指点图书分类法研究工作的新方向。具体体现如下:1922年,他以世界各大图书馆采用的杜威分类法体系为基础,编写了《世界图书分类法》,修改后1925年出版。后经过长期实践,1935年又修改编写了《杜氏图书分类法》。从图书馆里来了到置顶分类表,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体系,成为当时国内使用的三大分类表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先生陆续发表发表了《新图书分类法刍议》和《新图书分类法草案》。1962年前后杜先生根据世界上一些新图书分类法的研究动向,又连续发表了《科学分类与图书分类》、《图书分类法的路向》、《图书分类主词目录的建议》等文章。杜定友先生对图书分类法的研究,可说是高潮迭起,与时俱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愧是我国20世纪图书分类学的领军人物。

4.3 在汉字检字法方面

杜定友先生在图书馆实践中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汉字排检法的发明即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1919年杜定友先生留学期间,开始着手研究汉字排检新法。1925年杜定友先生出版《汉字排字法》,提出“笔画笔法”检字法。1936年杜定友先生经过多年实践,发表了《汉字形位排检法》。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中国文字改革的需要,还发表《中国字根研究》,对其字根研究作了全面论述。这对进一步提高检字法的科学水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4.4 在地方文献方面

一直以来,杜定友先生十分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1957年,杜先生在南京“全国图书馆人员训练班”上编写的讲稿《地方文献的搜集与使用》中,系统阐述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这也是先生地方文献学术观点的精髓。

另外特别指出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收回西沙、南沙群岛的主权时,法国政府提出异议。杜定友先生广泛收集南海诸岛的史地资料,编辑成 《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这个目录收有五百余篇文献,以确凿的记录,证明这些群岛的主权归我国所有。杜先生还提出,广东省馆的地方文献工作除了广东省地方文献外,要注意收集香港方面的地方文献,建立香港特藏。这一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5 在图书馆建筑和设备方面

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杜定友先生一贯黔心。早年发表过译作《科学的图书馆建筑法》,晚年还不断修改《图书馆建筑设计》文稿。杜先生曾兼管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建筑,创办“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制作书架、目录柜等设备和各式各样的簿册、卡片等。这些工作对于读者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顺利地进行工作以及推行图书馆用品的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6 在培养图书馆专业人才方面

杜定友先生1922年任广州师范学校校长时,就设置图书馆学课程,培养学生图书馆意识和业务知识。他曾在中山大学、广州市民大学,先后多次为图书馆训练班、讲座授课。在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杜先生一向循循善诱,亲自培养一批批青少年“乡练习生”,为他们安排中外语文和主要的图书馆专业课程,边学习边实践。甚至对图书馆常用的手写字体如数字、英语字母、中文常用字等的标准规格,都注意到。今天散布省内外的图书馆工作者,出自他门下的为数不少。此外对一些晚学后进,只要有点滴微长,他都关怀备至,诱掖鼓励、不遗余力。1925年,杜定友应聘东南大学,在南京图书馆暑期讲习班讲学。同年9月,又在上海新办的国民大学组建图书馆学系并出任系主任。这是在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后的我国第二个培养图书馆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对图书馆队伍的建设,杜先生不仅积极从事培训工作,而且还相当重视组织活动。他在复旦大学任内,曾发起组织“图书馆学研究会”,跟着,任上海图书馆协会会长(1924),越年,与国内图书馆学界同人成立中华图书馆协会 (1925),他被选为协会的执行委员,兼任募集基金委员会和检字委员会的主席。抗战时期,他主持中山大学图书馆,时该馆总馆迁至粤北坪石,各分馆则随该校各学院而分布附近各地,同时他还兼掌设在韶关市郊的省图书馆。因散居各地的工作人员,彼此很少会面。为此,他建议以十一月十一日为 “图书馆日”,希望从当年(1941)起,每年这一天都能定期聚会,藉以加强队伍的活动和宣传工作,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前进,并引起社会上的注意。1946年抗战胜利后,以广东省馆为活动中心,他先后发起成立广州市图书馆工作者联谊会、广东省图书馆协会,解放后又积极参加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和图书馆学学会工作。当时,杜定友先生也是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的特别讲师和评议部成员,1957年,杜定友先生应邀在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等单位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上讲学,讲授了《分类原则与分类问题》、《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两个专题。

杜定友先生逝世后,把一生积累的图书馆学专业图书,全部赠送给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

[1]白国应.杜定友的精神永存——纪念杜定友先生诞辰100周年[J].图书馆,1998(1):3-6.

[2]杜定友.我为什么办图书馆?[M]//杜定友.杜定友先生遗稿文集(初集).南京:江苏省图书馆学会,1987.

[3]杜定友遗稿,钱亚新,等整理.我与图书馆[J].江苏图书馆学刊,1986(3):17-23.

[4]黄晓斌.论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图书馆学研究,1998(12):70-75.

[5]杜定友.图书馆通论再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6]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7]杜定友.图书馆与成人教育[M].上海:中华书局,1933.

[8]杜定友.图书目录学再版[M].商务印书馆,1929.

[9]杜定友.校新义[M].上海:中华书局,1931.

猜你喜欢

分类法图书馆学图书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寂寞与喧嚣: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剖析
中国图书馆学之当下:反思与瞻望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