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方志敏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启示

2014-08-15梁晓宇徐佩瑛

党史文苑 2014年4期
关键词:方志敏信念革命

梁晓宇 徐佩瑛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 重庆涪陵 408000;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1)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继承弘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烈士的革命精神,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

方志敏的爱国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上。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农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留恋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是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1]。方志敏是通过打土豪、创立革命根据地,成立政权、发展经济,高举红色苏维埃旗帜来实现他的爱国梦想的。源于长期爱国救民的社会实践,源于认识中国最现实的逻辑起点,方志敏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发现,这就是“可爱的中国”。他的《可爱的中国》脍炙人口,世代相传,是中国共产党人时代精神的千古绝唱。爱国是方志敏一生全部信念中的最高信念,是方志敏精神宝库中的一大亮点。

方志敏的爱国主义还表现在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憧憬中,他认为中国一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他在临死前也坚守着对伟大祖国光明前途的热切渴望。“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1]方志敏的语言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国,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志敏的爱国思想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日益成熟,他深刻地体会到,救国救民就必须参加中国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不难看出,方志敏精神是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有机统一,深深扎根于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与追求,来源于最深厚的民族感情,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方志敏所处的时代,由于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遭遇了极大的民族灾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前无古人的。方志敏精神就是爱国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集中体现。在方志敏生活的那个年代,爱国就是要推翻反动腐败的旧势力,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革命先辈就是满怀这样的爱国热忱投身于革命的。

今天,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方志敏精神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自觉将个人命运融入民族发展的大业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

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作为苏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方志敏在赣东北担任了许多重要的领导职务,可是他从来都不谋私利,不奢侈浪费,他的一生是清贫的,他与干部、战士吃一样的大灶。方志敏在担任党的县委书记、省委书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期间,经手的钱有数百万,但自己却身无分文,没有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任何的物质财富。在金钱和利诱面前,方志敏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一身正气,甘守清贫。在方志敏担任闽浙赣政府苏维埃主席期间,他住的是普普通通的民房,有时宁愿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里,用的是粗布被子。当他被捕遭到敌人搜查时,敌人怎么也没想到,像他这样重要的领导人,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没有一文钱。他清贫廉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风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1]他在粉碎敌人的“围剿”中,不顾自己患有严重肺病,废寝忘食地工作。在一次缴获敌人20多万银元、2000多两黄金和许多枪支之后,他和战友们并未把它当成自己的战利品,仍然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方志敏从事革命斗争十余年来,经手的钱财数以百万计,却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妻子从红军在白区缴获来的物品中要了一块绒布做演出服,马上被方志敏批评了一顿并要求立即送回。他被囚期间,朋友出于仰慕送来钱物,他马上转送狱中病饿的难友。方志敏的清贫思想和实践,是他一生信仰坚定、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和生活朴素的原动力。方志敏以清苦为荣,以清贫为乐,集中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斗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重要原因正在于有千千万万方志敏这样的干部。当时老百姓私下都把国民党称为“刮民党”,这一称呼也决定其必然被推翻的命运。

在方志敏那个时代,如果羡慕奢侈,贪图享乐,就不可能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也不可能经受住革命斗争种种艰难困苦的考验。方志敏当时不是不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他断然抛弃这些,心甘情愿过艰苦的革命生活。方志敏的“清贫”思想是我们党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作风的理论基础,对加强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清贫”内容渗透在方志敏的整个文献中,凝聚为方志敏的思想核心。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弘扬党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着力整治庸懒散奢,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从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苍蝇老虎一起打”“把权力关进笼子”,到“八项规定”“六项戒令”的严格执行,继而中纪委严惩省部级腐败高官等一系列举措,昭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腐倡廉的铁腕和决心。学习方志敏坚守清贫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对于今天整治党风官德,化解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

对党无限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自从选择了共产主义,方志敏就矢志不渝,从未动摇。而革命的爱国主义成为他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艰苦的物质条件、长期疾病的折磨和恶劣的政治环境,都不能动摇他的信仰和决心。他是无限忠诚的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全部交给了党。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笃诚信仰者”,当身陷囹圄,面对生死抉择时,他大义凛然地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1]方志敏最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后期,当他第一次从《共产党宣言》那里找到了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之后,就坚定不移地接受了他。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他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苏维埃可以救中国,就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2]方志敏光辉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就有了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方志敏在1935年北上途中遭到敌人的围困,他七天没有吃饭,但他还是忍受了下去。他说:“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越快乐。”[1]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时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2]也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4]

加强包括方志敏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教育,对增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青少年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使广大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树立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事关民族未来的大事。江泽民同志强调: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希望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远大理想的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3]。在青少年中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而广大青年只有信念坚定,才能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自觉地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建功立业和无私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四、为民谋利的群众路线是方志敏精神的落脚点

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走群众路线是方志敏精神的落脚点。弘扬方志敏精神,做优秀共产党员,就要时刻牢记并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农民的儿子,方志敏在自己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定位于饱受现行社会制度下被压迫的农民阶级。这种现行制度叛逆者的身份,使方志敏始终与广大农民保持强烈的认同感。他把自己视为中国农民的一员,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来看待和思考中国的问题。方志敏出身于中国最基层的农村,深刻了解人民群众的痛苦和需求。他的一生是爱国、救国的一生,同时也是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奋斗的一生。1927年12月,方志敏深入山区,为贫苦农民进行启发教育,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高呼“打倒豪绅地主,实行平分地田,建立工农政府”的口号,发动革命大暴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深深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的伟大力量和争取群众的重要性,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设想了许多方法,帮助和指导他们走上了更进步的生活”[4]。方志敏在谈到苏维埃政权的任务时,不仅仅是关注战争,而且也关注着群众的基本生活,将在战争中改善群众生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方志敏指出:“苏维埃政府时时刻刻都是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1]他将共产党的革命军队与国民党的军队相对比,得出了一个结论:“凡是能够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反之,残害群众,与群众作敌的军队,就是有较优的物质条件,也必失败。”[1]1930年秋,方志敏率军从景德镇返回中心苏区,沿途调查,发现有些地方政权强迫命令,打骂群众,有脱离群众的倾向。回到葛源后立即写了《苏维埃与群众关系问答》的通俗小册子,教育干部多联系群众,指出苏维埃政府是人民的,干部不能成为群众的老爷,谁要是脱离群众犯了官僚主义,群众有权把他的职务撤掉。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谁能争取群众,谁就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坚持群众路线是方志敏实事求是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内容。为此,他十分注重群众工作,“希望同志们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地站在群众前面,领导群众斗争”[1]。方志敏心中时刻装着群众,为革命舍生忘死,家人却饱受敌人迫害,房屋屡屡被烧,生活十分艰苦。妻子为革命不幸被捕入狱,在大家都同意用400大洋去营救的情况下,方志敏却持坚决反对的意见。方志敏的婶婶们向他讨要盐钱,他却说革命的钱一个铜板也动不得。一心为民、干干净净,方志敏真正践行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使党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今天,脱离群众仍然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少数共产党员宗旨意识淡薄,甚至日益沉沦于庸俗势利的泥坑,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坚持群众路线,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人民的忠实公仆。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才能把党放在心上、把党当作亲人,党也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方志敏,弘扬方志敏精神,对于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方志敏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方志敏.可爱的中国[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方志敏信念革命
为了信念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发光的信念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信念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