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论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机制探析

2014-08-15刘兵勇王雅静

老区建设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刘兵勇 齐 宁 王雅静

“协同学”源于希腊文,意为“协调合作之学”,其理论创始人是西德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简而言之,协同学就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它力图阐明在具体性质极不相同的系统中产生新结构和自组织的共同性,揭示合作效应引起的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在千差万别的各科学领域中确定系统自组织赖以进行的自然规律。[1]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协同效应、伺服原理、自组织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心理综合教育的实践。就其性质说,属于社会文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人们产生了合作行为和协调运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具有头脑、可以思维的人,可以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2]思想政治教育完全符合协同理论的要件,将协同理论引入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中,帮助寻找最适当的协同思想教育模式。

一、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必要性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由于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专业背景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工作的方法、技巧、习惯不同,他们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在协同配合中形成新的思路、方法、技巧,结构的改变也能发生质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紧密协同配合的灵感与火花可以形成协同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有重要促进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实践上,可以形成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优势互补,是二者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现实基础。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不存在高低优劣,他们地位平等,各有专长,优势互补。辅导员知识面广,掌握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熟知学生成才成长的规律,掌握丰富的思想教育的手段,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学生,与学生互动性强,综合判断能力强。是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其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和引路人,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接受熏陶。如果使学术魅力、教学魅力、人格魅力相得益彰,则不仅能提高专业教育效果,更能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辅导员需要学一些专业的知识,专业教师需要补充心理学、政治学等知识,二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第一、第二课堂中,如果二者能互相配合,有效合作,辅导员可以发挥组织管理的优势和思想教育的优势,来加强专业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发挥专业的优势,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校园和谐。两支队伍在协同配合过程中深入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前进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专业水平的提升,反过来,专业水平的提升又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二者相互促进,两支队伍的有效协同和配合对提高两支队伍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水平有重要意义。因此,利于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的风气,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促进校园和谐。

4.促进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良好的协同配合,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3]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工作对象都是学生,以学生的培养为工作主体。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依托、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专业课教育是高校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知识传授等方式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反应特点。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分别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专业素养状况,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展开工作,但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5.弥补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的需要。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明确。长期以来,很多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学生身上,而忽视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专业教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意义,自觉地重视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困境

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两张皮,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或者合力程度、深度、广度都不够。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及其功能的不重视,甚至处于无知状态,自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必然会产生“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到位、投入不到位”的现实。[4]

1.思想观念的不协同。把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割裂开来,认为专业教育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重专业素质的培养,不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缺少系统论的观点,缺少共同的目标意识和任务意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彼此轻视,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师轻视辅导员的工作。利益观和功利主义的偏差,也包括考评的指挥棒导向,使部分教师只重科研,不重教学;只重专业发展不重育人成才。也有对第二课堂的轻视现象。

2.体制机制的不协同。专业教师考评的重科研体制,致使重科研,轻教学,轻社会工作,很多高校不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考核范畴。辅导员的考核与专业教师考核没有统筹考虑,两者的考核机制未能形成交叉点。专业教师职称评聘机制的导向偏差、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缺乏流动机制,两种身份难以转换,形成壁垒。缺乏动态的、交流转换机制,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一些体制机制上的不完善,不利于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不协同。“对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不是对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系统教育,不是要使他们都成为这方面的人才或专家,而是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上的教育。[4]不论是什么样的老师他都在育人,尽管他说他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感兴趣,但是他总会以某种方式来影响学生,大多数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好的,但也有很少的老师,甚至有小部分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课堂上存在对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把握不准,不管学生迟到缺席,不管课堂纪律,不管教室动态,不进行思想教育的现象,成了尾巴主义。有的教师甚至散布片面的、偏激的、错误的言论。辅导员参与第一课堂的形式、路径与方法不明确不科学,职责界定不清晰。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缺少沟通,在第二课堂中往往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张皮,没有形成合力。由于学校考评、教师的责任心和观念等多种原因,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第二课堂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再者,二者协同配合的平台、路径和方法手段不多。

三、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机制的特点

1.系统性。从系统论的视角,以高校教师之间协同关系为研究内容,将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工作机制为主要研究目标,从内部系统、外部系统、控制系统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整体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不能单独割裂开来。只有建立起有效地系统运行机制,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3.统一性。以前有的观点比较重视专业课的教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作用。现在两者的协同配合机制则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统一在育人上。差异只不过是在共同目标下的分工,而且只有在这种分工合作和相互支撑下,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才能实现我国教育的目的——人民满意的教育。

4.开放性。所谓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机制的开放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其内在的元素之间与这个系统、社会环境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主题的变化而改变策略,形成新的教育模式,而不是一成不变。

四、切实落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机制的举措

1.要让专业教师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学科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从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体系中分化出来,又加以系统化后形成的一门相对独立的、不断发展的新学科。只有思想上重视认可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在行动上全力配合。

2.以人才培养为共同目标,以全员育人为协同理念。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工作对象都是学生,以学生的培养为工作主题。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依托、紧密联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专业课教育是高校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知识传授等方式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反应特点。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分别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专业素养状况,不同层次地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理念,将培养人才作为系统的核心目标。

3.建立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共享和交流平台。要注重这两支队伍的沟通交流,首先要注重对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进行专业教育的培训,让他们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理论,使其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业问题,从而配合专业课教师搞好专业教育。同时,专业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工作的特点以及内容,更好的配合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求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情况,通过集体备课、开展案例分析等不断改进教育工作的方法。再次,建立一支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课教师队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业教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由此可以建立邮件沟通机制、信息平台互动机制和有教研组长、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参与的教学会议机制。

4.构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网络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日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邮件、QQ、博客等新媒体沟通机制,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沟通效率。同时,高校应建立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统一网络平台。可以解决时间、空间等影响协同配合的矛盾因素和思想教育对象的容量限制,也能实现资源集成、信息对称共享、交流沟通渠道功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5.完善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评价和监督体系。建立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考评机制,防止只重科研和学术的考评机制,主要是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算工作量问题。如给与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老师按照参与程度给与工作量或者科研量的认定,在进行教师考核时给予适当的加分。

6.创设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性,就必须解决好激励问题,建立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使两者有热情、高质量的参与到协同配合中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刘大伟.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德育网络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

[2]朱松柏.李秀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基于协同学的观点[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7).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文).

[4]罗春潮.莫碧珍.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形成——从《反杜林论》的自由与必然之关系谈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8).

[5]王海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5).

[6]李成龙.秦泽峰.研究生德育工作系统协同性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3).

[7]白列湖.系统论与管理协同理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7,(5).

[8]韩力争.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思考[J]江苏高教,2008,(1).

猜你喜欢

专业课协同辅导员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