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4-08-14马爱卫
马爱卫
【摘 要】协调房地产经济发展与保障居民住房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国家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就是为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但受限于资金不足、执行力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供应比例普遍偏低。本论文从实际执行情况所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探究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政策政策执行;解决措施;政策类型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现状
为完善住房供应合理和抑制商品房价格,加大力度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资金,推出的新政策鲜为人知,但缺少必要的宣传手段,具体细化各个保障性性住房的政策。目前我国出台的保障性住房政策主要有:一是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民众住房需求大,供不应求,同时国家的个人收入申报记录不完整,使得具有保障性的房源流入投资者手中,政府给予的住房优惠政策由于审批程序不规范,给不法商人提供了超高利润的发展平台。随后陆续出台的政策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经济适用住房的数量越来越少。二是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并轨政策的实施,从实施区域看来,住房保障的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受限于本市户籍为申请条件,租房轮候时间过长等因素使得此政策没能得到有效落实。
二、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房源供需不平衡,保障范围小
一般城镇的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夹心层”等困难群体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需求群体。需求群体量大,并且多数地方政府按照城镇“双困户”的标准来确定廉租住房的申请标准加剧了失衡比例。又由于我国房价不断上涨,“夹心层”群体,即无资格享受廉租住房又支付不起经济适用住房住房闲难问题凸显。因此,明确各级政府之间有关住房保障预算支出责任的衔接和確定问题的相关职责,保障建设资金和房源的供给。
2.民众对保障性住房了解太少
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各类消息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直接下达书面文件或是通过互联网通知,民众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了解这方面的相关政策方式又太少。在社会各界,有的人不懂网络,每天忙碌于工作无暇顾及其他消息;还有一些不识字的民众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此类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国家政策的推出都是为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但是由于社会各层群众的学历和文化知识有限,在政策普及方面做得还不够全面。
3.地方政府职责弱化,执行动力不足
在中央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资金的投入金额和补助规模相对较小的严峻形势下,地方政府政策力图压缩在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成本,直接导致保障性住房资金不到位,甚至缩减保障性住房的专用资金等相关政策执行的资源用于开发其他地方性的经济发展,致使实施政策职权的弱化、动力不足、政策执行发生本质性的偏差,再分配型政策执行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影响。
总之,政府、房地产商、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在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中的利益目标不同,加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而在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下,拥有资源优势的利益相关者会在博弈中获利,政策执行发生偏差。
三、解决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1.合理分配政府间职责
合理明确的政府的职责从而减少政府间的博弈行为。中央政府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调控,而省级政府承担省范围内的宏观调控。要解决保障性住房的问题,综合我国地方发展经济的不平衡、保障性住房的调控作用和经济作用等因素,明确中央政府应当承担重要职责。
首先是中央政府支出责任。积极利用地方政府的激励效应,可适当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和资金补助规。此外,应强化监督职责,对地方住房保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渎职行为加大监督和惩处的力度。其次是明确划分相关管理部门间的职责,完善地方相关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责机制。
2.完善政府间财政体制,提升地方政府职责与财力的匹配度
不仅要合理划分支出责任,而且要采取措施保证政府承担职责的支出与收入相匹配。首先扩大财政收入来源,提升其财政职能;其次是中央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第三,规范转移支付等财政管理制度,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设。总之,应在保持宏观调控和调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积极性的原则外,多鼓励地方政府创新资金和房源的筹集方式,提升地方政府的职责与财力的匹配度,减少政府的博弃,促进政策目标实现。
3.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再分配政策执行中利益相关者的监管
(1)保障房建设应完善专项考核指标和增加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监督作用提高住房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制约地方政府政策的博弃行为。
(2)资金监管制度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加强各部门的住房保障资金的监督和审计。
(3)土地审批和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具体就是: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信息公开化;加大各环节的监控;发挥媒体的曝光效果对各个保障房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作用。
优化组合政策工具,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应该保分配公平这条安居工程的“生命线”, 避免造成事与愿违的不公和社会新矛盾。当前政府应调控房地产市场,适时加大商品房价格调控力度。必须从申请标准、审核程序、动态追踪、退出执行等方面制定一整套保障性住房制度,实行保障住房的房源、分配过程和最终结果的三个公开政策,接受社会各界的全过程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加大惩罚力度。做好家庭基本状况的调查工作,掌握具体情况,让符合条件的家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徐虹.城市公共住房供应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刘琳.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沖国计划出版社,2011年版
[3]王国林.廉租房短缺及增量路径探索[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