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08-14温德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根性终板腰椎间盘

温德勇

腰腿痛是骨科的临床常见病,但病因诊断困难,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很多医院多采取效果明显、不易复发的手术疗法。Modic改变是脊椎终板和终板下骨质的信号改变,在腰椎间盘突出中时有发现。本研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临床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Modic改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主诉均为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或者麻木无力感。均经CT与MRI检查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排除感染、外伤、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及明显腰椎不稳(包括滑脱),伴有社会心理障碍者。随机分为MED组42例,男19例,女23例;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32.4±7.21)岁;L4/S突出17例,L5/S1突出25例,左侧19例,右侧22例,中央型 1例;其中高 Modic I、II、III分别为 12、23、7例;PLIF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35.6±5.12)岁;L4/S突出22例,L5/S1突出18例,左侧19例,右侧21例;其中高Modic I、II、III分别为13、25、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MED术组:硬膜外或全麻,仰卧位,腰椎后正中切口,术中镜下髓核钳清除椎板及黄韧带表面的软组织,用刮勺剥离椎板下缘,同时凿除增生、内聚小关节突,咬除骨刺。纵形剖开黄韧带,去除外缘部分黄韧带,扩大神经根管,游离神经根,切口长约1.6~1.8 cm。PLIF术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切口,术中显露腰椎椎板、两侧关节突及横突根部。咬除椎板及黄韧带,髓核摘除,对于增生的关节突予以减压,植入少许碎骨屑、再斜行置入充满碎骨屑的碳纤维Cage,透视位置满意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后检查明确神经根松弛、无受压,反复冲洗切口直至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置扁管两根穿孔引出,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1.3 临床疗效评定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随访末临床基本情况,采用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2],术前、随访末腰腿痛症状采用VAS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ODI改善率=(ODI值术前-术后)/术前×100%;VAS改善率=(VAS值术前-术后)/术前×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术前改善,MED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1.7%、76.6%、90.3%;PLIF组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5.0%、86.7%、91.8%,PLIF组优于M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见表1。

2.2 MED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 MED组患者中Modic I、II、III分别为12、23、7例,Modic I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5.0%、79.1%、88.5%,Modic II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79.5%、75.9%、91.1%,Modic III手术后ODI、下腰痛及下肢根性痛的改善率分别为82.5%、82.1%、9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见表2。

2.3 PLIF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 PLIF组患者中Modic I、II、III分别为13、25、2例,且对Modic I的治疗效果优于Modic I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MED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ODI(0~45) VAS(腰,0~10) VAS(腿,0~10)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MED 组 42 36.16±6.73 6.61±4.28 8.09±1.41 1.89±1.23 8.79±1.32 0.87±1.00 PLIF 组 40 35.76±4.95 5.38±2.60ab 8.78±1.28 1.17±0.41ab 8.70±1.68 0.71±0.68ab

表2 MED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表2 MED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注:术后Modic I、II、III间比较,F=0.6、0.4、0.7,P>0.05

Modic 例数 ODI(0~45) VAS(腰,0~10) VAS(腿,0~10)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I 12 36.36±8.14 5.46±4.71 7.61±2.03 1.59±1.00 9.03±1.12 1.04±1.03 II 23 35.64±6.71 7.30±4.66 8.35±0.84 2.01±1.29 8.75±1.39 0.78±0.93 III 7 33.35±5.38 5.83±1.78 7.98±1.10 1.43±0.72 8.46±0.93 0.69±0.47

表3 PLIF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表3 PLIF组不同Modic类型间术前、术后ODI及VAS比较(±s)

注:术后 Modic I、II、III间比较 ,F=1.2、4.3、1.6,P<0.05;I、II比较 ,t=4.2,P<0.05

13 36.09±3.67 4.51±2.41 8.80±1.28 0.93±0.24 9.05±1.51 0.47±0.52 II 25 34.89±5.49 6.03±2.64 8.75±0.96 1.33±0.40 8.41±1.89 0.70±0.81 III 2 42.01±1.39 5.52±2.21 7.76±1.52 1.12±0.34 9.33±0.40 1.51±0.69 Modic 例数 ODI(0~45) VAS(腰,0~10) VAS(腿,0~10)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 术前 随访末I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腰椎退变的黄韧带中同样有较高浓度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MED术摘除髓核,可以消除炎症因子的根源,进而使腰痛症状得以改善。PLIF术的基本原则是减压与融合、内固定。减压可缓解神经症状,融合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内固定的目的是促进融合并矫正畸形,PLIF术切除病变终板,消除致痛根源,稳定脊柱,阻止终板损伤的进展。

L5~S1、L4~5节段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节段,而以上节段同样是Modic改变发生最多的节段。说明 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突出有关。有研究者指出,Modic 改变与间盘退变程度密切相关,椎间盘退变、膨出或突出是发生Modic 征的危险因素,Modic 征的发生与间盘动力学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显示,MED组患者中Modic I、II、III分别为12、23、7例,PLIF组患者中Modic I、II、III分别为13、25、2例,其中以Ⅱ型最多见,Ⅲ型最为少见,与相关报道一致[3]。

综上所述,术后下腰痛的改善与终板Modic改变间存在相关性,MED术和PLIF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Modic改变均有效,但处理终板后的PLIF术疗效优于MED术,特别是对Modic II型效果更佳。

[1]尹俊,杨双石,曹海泉,等.腰椎间盘突出致马尾神经综合征13例手术治疗体会.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263.

[2]Fairbank JC,Pynsent PB.The osweatry disability index.Spine,2000,25(14):2940-2952.

[3]Albert HB,Manniche C.Modic changes follow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Eur Spine J,2007,16(8):977-982.

猜你喜欢

根性终板腰椎间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体终板参与腰椎间盘退变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下腰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腰椎上的分布特点
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MRI表现及诊断分析
着眼“根性”,指导学生品评时事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孟子知言养气学说及其对当代价值观的启示
腰椎间盘突出症磁共振成像下终板形态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