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2徐文立

考试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教学应用课堂教学

徐文立

摘 要: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化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过程。其核心是师生围绕“问题意识”进行教学和学习。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 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取决于问题的设置或问题的提出。因此,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转变教学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教学内容化做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心理品质的过程。

传统问题教学法侧重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学答”,满足于提问一些确认性问题,其目的主要是便于控制课堂,节约时间,多灌输一点知识给学生,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限制学生的发展。新型的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前提的,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问题。新型的问题教学法侧重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问”。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学习。

问题教学法重视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将知识迁移应用,提出质疑,再生问题,最终将知识内化,逐步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架设一座学习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带着“问题意识”组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归纳总结等一系列环节,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包括以下环节。

(一)编制学案

问题是知识的载体、思维的引擎,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建构,所以问题导学案中问题设计是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证。编写“学案”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学案就是教师备课时对问题的设计,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提纲。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案包含以下环节:

1.复习相关知识。学案开篇通过每课一题,以问题的形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和知识准备。同时起到“承前”的作用,为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2.预习提纲。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自学学案,以基础填空、典例分析、列表归纳等形式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开展自学,达到对知识初步消化理解的目的。

3.知识检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编制不同梯度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

(二)自主学习

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和知识结构进行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预习,习得“自我测试”环节的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教师课前收集学生预习过的学案,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点拨的方向和重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切实做到“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力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巡回了解各组交流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必要时还可以在班级层面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通过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四)精讲点拨

虽然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在小组内得到交流和分享,但是,中学生对个别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对特定问题的归纳、总结和反思尚有待引导。因此,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必须有一个全班分享、质疑、探究、提炼、总结、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小组汇报的成果或尚未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对个别问题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教师可采用精讲点拨的方式针对疑难点,抓准要害,讲清思路。另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经常自我设问、形成思路、掌握方法。例如“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异同”?“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思考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解更好”?等等。

(五)达标练习

必要的练习,对巩固、内化、延伸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可以分三级: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三、实施问题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设问与情境创设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过于暴露、直接,又不能过于隐蔽,使学生难于发现问题,要做到“暗示”。在“问题意识”培养中,对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要加以注意:如知识的积累、心智技术发展、动机与情绪状态和个性思维习惯等。

(二)在理念上,不要为问题而问题,要从创造性教学培养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和构建创新素质的宗旨出发,注意问题的层次性;不能只限于“呈现型”问题,要注重“发现型”问题与“创造性”问题。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智力探险”。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上。对于问题答案只要有合理性,就要肯定,不搞唯一的标准答案。为此,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首席”,而不是问题解决的“裁判”和知识的“权威”。

(三)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要大力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归纳、综合,进行集中性思维,使二者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同时,做好知识的建构与积累。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通过不断训练,让学生养成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的习惯。

总之,问题教学是强化所学,也是提升所学。学生在提出问题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成长,互教互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学潜力得到充分彰显,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叶禹卿,主编.新课程听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教学应用课堂教学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