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中药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4-08-12姬水英牛菲周玉丽张英杰王千枝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中药学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姬水英 牛菲 周玉丽 张英杰 王千枝

摘 要: 文章分析《中药学》课程教学现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教改组与传统教学组对比,研究学生对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加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中药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课时比例不足50﹪;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整改。

1.改革措施

1.1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实践第一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中药学》课程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2],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医院、药房、药材市场、户外田野等,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理念。学生通过实践,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1.2深化课程内涵,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前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动手能力为根本,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革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实训手册、实践考核标准、技能测试题、CAI课件、电子教材、学练指南、网络测试题、教学录像等资源,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1.3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数。

根据高职医药教育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实训18学时。整改后理论为36学时,实验实训36学时。理论课时数由原来的75%降至50%;实践课时数由原来的25%上调为50%,增加了实践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比例为1︰1。消除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优化了课程体系。

1.4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具、标本、挂图、幻灯、投影仪等各种教具,采用PBL、案例研究、启发式,师生互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工学交替、CAI教学等多种模式,将“学导式”教学法[3]应用于各教学环节,从灌输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5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操作技能。

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原则。近年我院加大投资,建成中药标本馆、模拟中药房、药用植物园、炮制、鉴定、制剂等实验室,设施齐全,设备精良,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外拥有40多家医院和药厂,我院附属医院规模宏大,仪器先进,拥有床位500张,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患者,服务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以人为本,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提高药材辨认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化[4]。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2岁,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98人,对照组96人。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观察,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方法。

实验组实施教改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考核标准一致,比较考核结果。主要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情况。

2.3评价标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推断x2检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与满意度调查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2.4.1研究对象的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考核成绩

表1 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2研究对象的综合能力考核

表2 综合能力考核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3满意度调查

表3 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3.结语

由表1、2、3明显看出,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改革后的教学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通过改革,教学互评,学生对教师满意,教师对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良好。重视课程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个人修养、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医院、药厂、患者的欢迎。在教改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对本课程改革和实践仍需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2]胡金凤,王喜臣,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84-785.

[3]杨志军,邓毅,高慧琴.“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48-49.

[4]韩娜,郭俊炜.关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感悟——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2012,4:94-95.

基金项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ZJY201310.endprint

摘 要: 文章分析《中药学》课程教学现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教改组与传统教学组对比,研究学生对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加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中药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课时比例不足50﹪;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整改。

1.改革措施

1.1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实践第一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中药学》课程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2],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医院、药房、药材市场、户外田野等,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理念。学生通过实践,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1.2深化课程内涵,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前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动手能力为根本,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革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实训手册、实践考核标准、技能测试题、CAI课件、电子教材、学练指南、网络测试题、教学录像等资源,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1.3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数。

根据高职医药教育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实训18学时。整改后理论为36学时,实验实训36学时。理论课时数由原来的75%降至50%;实践课时数由原来的25%上调为50%,增加了实践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比例为1︰1。消除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优化了课程体系。

1.4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具、标本、挂图、幻灯、投影仪等各种教具,采用PBL、案例研究、启发式,师生互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工学交替、CAI教学等多种模式,将“学导式”教学法[3]应用于各教学环节,从灌输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5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操作技能。

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原则。近年我院加大投资,建成中药标本馆、模拟中药房、药用植物园、炮制、鉴定、制剂等实验室,设施齐全,设备精良,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外拥有40多家医院和药厂,我院附属医院规模宏大,仪器先进,拥有床位500张,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患者,服务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以人为本,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提高药材辨认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化[4]。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2岁,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98人,对照组96人。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观察,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方法。

实验组实施教改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考核标准一致,比较考核结果。主要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情况。

2.3评价标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推断x2检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与满意度调查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2.4.1研究对象的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考核成绩

表1 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2研究对象的综合能力考核

表2 综合能力考核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3满意度调查

表3 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3.结语

由表1、2、3明显看出,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改革后的教学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通过改革,教学互评,学生对教师满意,教师对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良好。重视课程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个人修养、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医院、药厂、患者的欢迎。在教改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对本课程改革和实践仍需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2]胡金凤,王喜臣,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84-785.

[3]杨志军,邓毅,高慧琴.“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48-49.

[4]韩娜,郭俊炜.关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感悟——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2012,4:94-95.

基金项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ZJY201310.endprint

摘 要: 文章分析《中药学》课程教学现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教改组与传统教学组对比,研究学生对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加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中药学》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及核心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课时比例不足50﹪;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整改。

1.改革措施

1.1更新教学理念,建立实践第一观念。

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1]。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中药学》课程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种教学形式[2],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医院、药房、药材市场、户外田野等,深入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理念。学生通过实践,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1.2深化课程内涵,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岗位前提,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动手能力为根本,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革新教学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验实训手册、实践考核标准、技能测试题、CAI课件、电子教材、学练指南、网络测试题、教学录像等资源,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1.3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课时数。

根据高职医药教育特色,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为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实训18学时。整改后理论为36学时,实验实训36学时。理论课时数由原来的75%降至50%;实践课时数由原来的25%上调为50%,增加了实践课时数,理论与实践课时数比例为1︰1。消除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优化了课程体系。

1.4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教具、标本、挂图、幻灯、投影仪等各种教具,采用PBL、案例研究、启发式,师生互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情景教学、工学交替、CAI教学等多种模式,将“学导式”教学法[3]应用于各教学环节,从灌输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1.5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实训操作技能。

实训基地建设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原则。近年我院加大投资,建成中药标本馆、模拟中药房、药用植物园、炮制、鉴定、制剂等实验室,设施齐全,设备精良,实践教学资源丰富。校外拥有40多家医院和药厂,我院附属医院规模宏大,仪器先进,拥有床位500张,融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服务患者,服务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以人为本,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提高药材辨认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促使“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化[4]。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3级三年制高职中医学专业学生4个班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2岁,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98人,对照组96人。自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观察,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方法。

实验组实施教改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考核标准一致,比较考核结果。主要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情况。

2.3评价标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推断x2检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4结果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与满意度调查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2.4.1研究对象的药材辨认应用能力考核成绩

表1 药材辨认应用能力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2研究对象的综合能力考核

表2 综合能力考核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2.4.3满意度调查

表3 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3.结语

由表1、2、3明显看出,在药材辨认应用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及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教改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改革后的教学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综上,通过改革,教学互评,学生对教师满意,教师对学生满意,教学效果良好。重视课程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个人修养、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均显著提高,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医院、药厂、患者的欢迎。在教改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对本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够深入,未能将多种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于教学实际中,对本课程改革和实践仍需继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王倩.在中药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5):102-103.

[2]胡金凤,王喜臣,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784-785.

[3]杨志军,邓毅,高慧琴.“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4):48-49.

[4]韩娜,郭俊炜.关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感悟——以香港理工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2012,4:94-95.

基金项目: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ZJY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药学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