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思政课程改革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2014-08-12鞠野飞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

鞠野飞

摘 要: 职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高职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载体。思政课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思政课改革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规格内涵不断变化。职业核心能力成为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是职业人才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升成功的重要因素。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高职思想政治课(简称思政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载体。思政课堂教学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改革现有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养成历练和点拨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一、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不足的表现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是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这些能力能让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长期以来,多数高职教育片面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侧重于“一技之长”的培养,学生是从“我做什么工作,就学什么知识”的角度对待当前学习的,忽视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企业虽有“一技之长”,却总难令用人单位满意。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高职毕业生的“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这些素质是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可以弥补;缺乏这些素质,专业技能再好也发挥不出来。

二、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政课改革

思政课是高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面对激烈、严峻的就业形势,适应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思政课不仅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1.从高职生职业核心培养角度看,思政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高职思政课大多沿袭普通高校教学目标,只偏重思想政治导向,忽视职业导向,从而背离了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二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过度强调统一性。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的内容对于思想务实、长于实践操作的高职生来说,接受较难,造成课堂睡倒一大片,考试抓着一大帮的现象。三是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以纪律检查维持教学秩序,以作业、考试检查学习效果。致使学习僵化,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性。最终使思政课失去吸引力,更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四是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多数高职思政课考核方法都是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教师按标准答案阅卷,只考查学生的“背功”,只重视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平时和实践的表现,很难考查学生与人交流与合作和自我学习等职业核心能力。这种考核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高职思政课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1)培训思政教师,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资质。通过培训,改变观念,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其责任是精心设计项目、任务,组织和控制教学进度与方向,使学生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课中互相交流、质疑,学生自我评价,最后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种养成历练和点拨提高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实现将知识把握、能力锻炼、思想素质提高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

(2)整合教学内容,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思政课具有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的特点,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学生需要、社会实践结合,把知识与职业核心能力结合,增设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项目和教学案例。比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把“空气质量排名”、“高考体制改革”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入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改革教学方式,适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必须逐渐改变教师“一言堂”式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采用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用项目教学法驱动整个教学,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和情感性。重构教师与学生的“施”与“受”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角儿”,教师成为“编导”,变呆板的课堂为仿真乃至真实的职场。这样,既可以增加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4)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激励职业核心能力养成。在考核方式设计上改变“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法,我们尝试以“平时成绩40%+课程小论文30%+期末闭卷笔试30%”的考核为主线,不再只是考核“背功”,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增加实践、参与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注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考核。通过“过程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为自己的论点寻找独特又新颖的观点,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清晰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理解能力和抽象归纳能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同时,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在网络时代运用新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之,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政课改革方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激活了高职思政教学课堂。实践证明,这项改革能有效强化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云忠,毛建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化课堂教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80-82.

[2]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3]胡冰.论高职教育中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体系[J].2009(7):146-147.

基金项目:本文是吉林省职教学会“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农业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SZJ1310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营改增”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