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

2014-08-12陈叶陈文华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网络环境新媒体

陈叶 陈文华

摘 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进而寻求新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环境 大学生 人际交往

随着电话、电脑、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正日益成为大众交往的聚集地,而大学生群体更是这些使用平台的主力军。因此,研究新媒体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社交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界定。

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随意性的人际交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随意自主、情绪化地选择交往的媒介,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充分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新媒体的运用促使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不断拓展,由现实转向虚拟,交往快速多变。友情之间的建立与终结随意性较大,每个人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由参与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更加直白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思想。

2.复杂性的人际交往

“肝胆相照、开诚布公”是每个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理想状态。寻求纯洁的友谊和精神共鸣是每位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交往呈现虚拟化趋势,多数人以匿名方式、多重角色开展交流,真实性、规范性存在缺位。网络或移动交流双方难以核实真实身份,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易遭不法之徒利用。

3.功利性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以其张扬个性、行为果敢、思想活跃等特点,更易于接受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人际交往改通过网络或短信进行,同学间的交往由重喜怒哀乐转变为文字图片信息的交流。朋友间少了真挚的祝福,人际交往变得淡化与冷漠。

(三)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手机、e-mail、BBS、QQ、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网站的主要使用人群,新媒体对其人际交往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

(1)新媒体的开放性、无地域限制性、虚拟性等特性使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愈发广泛。

新媒体以其多种多样、快速随意等特点,使大学生可以不受空间、时间、交际范围等局限地进行人际交往。使用新媒体,大学生不但可以及时关注朋友们的动态,还可以通过虚拟身份认识更多拥有相同兴趣的人。随着人人社交网站、微博和聊天工具(QQ、微信)的普及,网上各类思想交锋、碰撞,人们的主体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由此,大学生的交友范围更加广泛,互动更加频繁。

(2)新媒体的相互性、平民化、多元性等特性,使大学生沟通更加无阻碍。

大学生个性独特、表现意识强、思想开放独立,接受新事物快,与新媒体的特点相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人际交往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中社会、文化、自身心理等障碍。在通过网络、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技术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随意地与他人交流,在人与人之间留有回转的余地。并且新媒体具有的隐秘性,使一部分内敛、不善言谈交际的大学生乐于使用新媒体实现自身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2.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沉溺网络社交,脱离现实,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冷漠化。

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再加上部分大学生意志较薄弱,面对五光十色的新媒体社交平台,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容易产生依赖。大学生忙于经营自己的网络社交平台,疏于与现实朋友之间面对面地交流接触。他们通常把更多时间用在了与陌生网友的互动上,却吝于给家人打个电话。

(2)交往过于表面,缺乏深度,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虚拟化。

大学生的新媒体社交中,“广而不深”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的“好友圈”动辄上百名好友,很多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交结的人。他们喜欢“晒”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虚荣心。大学生的新媒体社交很多时候都浮于表面,限于虚拟的“浅尝辄止”的互动关系。

(3)不良信息侵害,监管不力,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低俗化

目前我国对于新媒体社交平台的监管存在滞后性,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予以制约,给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面对来自各方的思潮,大学生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害。社交网站的非直接性和保密性让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自己已经摆脱了现实人伦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网络平台的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出现失衡,产生网络道德败坏,做出不讲诚信、散播流言、诬陷诽谤造谣等失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四)新媒体网络社交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大学生的个人因素

当今社会,大学生缺少更多的热忱追求理想和信仰,自制力和抗环境力差,奋斗精神缺失,对主流意识形态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媒介的评估判断上,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功能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易受不良信息影响,价值取向偏离主导价值取向。

2.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因素

新媒体锁定目标受众精确、信息抵达率高、传播速度快、受众支出费用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距离,把人们从时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与人之间可以平等对话。特别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备受人们推崇,它的传播速度几乎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使人们能同步了解事实。新媒体以相当强势的姿态,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并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渗透到大学生活的各个角落。

3.社会因素

冯友兰认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但它也是将来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还是将来的起点。”“和而不同,礼尚往来,重情重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有着积极意义的优良传统,却在现行的网络文化中遭到扭曲,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甚至,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被片面地换位,然后被“整”得支离破碎。网络上追星、拜金、享乐之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污染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纯洁性,少了真诚,多了手段和功利,影响了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新媒体社交网络环境下正确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预防并解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新媒体的全面认识。

新媒体的出现带给大学生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而处于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人际交往较现实社会有着鲜明的特点:简单平庸、形式单一、关系不清晰;以网络为中介,使用者的身份神秘虚拟,现实社会中的人伦道德、法律都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但是,大学生应该明白,新媒体仅是一种新式的交流媒介,大学生应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自律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避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

(二)虚拟与现实结合,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社交能力。

在将网络交往作为现实生活的补充及延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现实社交活动,实现“网上网下——虚拟和现实”相结合,锻炼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防止出现“网上口若悬河,网下呆若木鸡”的现象,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现实社交技巧和水平。思想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宣传教育、开展网络心理辅导班等方式传播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咨询室、心理讲座、心理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网上平等交流、网下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增强网络防范意识。

发达的网络技术已经把世界各地的人相连在一起,在网络的海洋,任何人都可以传播接受信息,既是网络的受益者,又是网络的受害者。因此,高校可以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开展网络知识讲座和相关活动,普及新媒体知识,增强大学生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意识、防范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和法制观念,提高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三、分析与思考

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社交形式和人们的生活。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中,交流人群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交往阵地中的绝对力量。如何发挥新媒体社交网络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交环境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玉翠.勾勒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素养[J].电子测试,2013(18).

[2]田芳.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2(36).

[3]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大学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

[4]郑蕊,王丽.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2(8).

[5]李荔.伦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6]程博,胡澜,陈耀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交往及网络道德调查[J].经济师,2013(8).

[7]宋杨,张涛,王强庆.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

通讯作者:陈文华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网络环境新媒体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