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再造夯实“双定”基础机制创新打造“千吨”效率
——开滦集团蔚州公司崔家寨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实践
2014-08-12王希军
文/王希军
流程再造夯实“双定”基础机制创新打造“千吨”效率
——开滦集团蔚州公司崔家寨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实践
文/王希军
河北开滦集团蔚州公司崔家寨矿坚持高标准、高站位,以打造国内同类型一流高产高效矿井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行实施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深挖内部潜力,科学定员,合理分配,增强职工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不断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了人年均效率破千吨的好业绩,有力推动了矿井的高产高效发展。
以再造业务流程为切入点,科学定员、深层融入,奠定“千吨”效率好基础
崔家寨矿前身为冀蔚矿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原隶属于河北井陉矿务局。1995年从井陉矿务局划出,归属河北煤炭管理局。2003年3月并入开滦集团,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个对外扩张区域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化矿井。接管伊始,在劳动定额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过程缺乏监督控制,结果无严格考核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生产环节不畅、生产效率偏低的情况。为尽快摆脱困境,顺利与集团公司推行的定额定员管理工作接轨,崔家寨矿按照蔚州公司要求,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切入点,强化职能,深层融入,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在组织生产、组织分配中的推动作用,通过科学定员、优化劳动组织,提高管理水平,为“千吨”效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一是建立组织,完善制度,为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保障。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崔家寨矿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劳动定额定员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职人员组建了“定员定额科”,明确了责任分工,强化了工作职能,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从规范业务流程入手,先后制定、出台了《崔家寨矿定额定员管理办法》《劳动定额定员日常管理考核制度》《定额定员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制度》《工作日写实制度》《崔家寨矿单项工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设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制定了工作标准,修订了考核方法,完善了奖惩规定,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了“目标—任务—标准—考核—奖惩—新目标”的闭合循环管理系统,为业务流程的再造创造了条件。
二是严细管理,多措并举,为深层融入构建平台。为了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深层融入生产经营过程中,扩大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应用范围和幅度,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促进作用,实现压力层层传递,崔家寨矿通过强化大机电意识、严保正规循环、倡导岗位一职多能、兼并带等举措,确保了各区队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矿综采一队、综采二队连续两年达到行业一级安全高效区队标准,其他辅助单位也通过全面落实“包机制”“四检制”等提高了检修质量,减少了劳动用工,为“千吨”效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科学定员,强化管理,为实现减人提效夯实基础。为全力打造同行业高产高效区队,崔家寨矿坚持按照高标准进行定员,强化了对各基层单位的定员管理,实现了减人提效。例如:在测定综采工作面定员时,将杂活、巷修等岗位的定员不单独分开核定,而是直接合并为一个岗位进行核定,将原来分项的定员7人合并为定员5人,减少了定员2人;在科学测定的基础上,依据矿实际情况,将出勤率调整为井下生产93%、井下辅助95%,比集团公司标准规定的出勤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定员人数。通过科学定员,强化管理,采掘工作面劳动用工更加精干、高效。现在,矿100米的综采工作面,单礃单面平均用工为73个,比老矿平均用工100个少27个;机掘锚杆巷道工作面,单礃单面平均用工41个,比老矿平均用工49个少8个。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优化设计、革新技术,创造“千吨”效率大环境
实践证明,要做好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把科学发展观运用到定额定员管理实践中。为此,崔家寨矿开阔视野,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一是抓基础保重点。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小煤窑破坏严重、走向长度变短及工作面布置困难的实际,在重视各项基础工作的同时,优先把安拆放在重中之重来抓,科学排定工作进度,确保生产衔接;为减少工作面掘、安、采、拆的交接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专门成立了一支能够自掘、自安、自采、自拆及巷道修理的综合性队伍。如果按照采掘、安拆和巷修分别配备队伍,人员需求将达到近400人,而目前崔家寨矿的这支队伍实有人数仅为245人,节省了劳动用工。
二是制定标准搞革新。面对矿井实际,工作面的搬家倒面频繁、设备的型号较多、工作面的安拆及单项工程方面耗费工力严重、执行过程无可靠依据等困难,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定额员反复深入井下进行工作日写实,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崔家寨矿综采设备安拆及单项工程定额标准》,为合理减少用工,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三是技术改造简系统。在井下采掘工作面、运输系统和通风巷道的固定排水点全部安装了自动泵水装置,有效减少了固定岗位看守工人数;对地面风选车间皮带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保护设备,将过去一个点开一条皮带,变为现在一个点开2至3条皮带,将过去的一人一岗变为现在的一人多岗进行巡视,从根本上减少了定员的配备;另外,在新风选系统投入运行时,按照设备台数应增加定员39人,本着减人提效的原则,未申请增员,而是通过推行兼并带,从各单位抽调了人员保证了新风选设备的运行。通过以上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优化劳动组织、减少劳动用工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千吨”效率的实现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以高效人才培养为平台,一人多责,一专多能,打造“千吨”效率硬队伍
崔家寨矿在投产初期,操作人员匮乏,技术人员短缺,给定额定员劳动组织的合理配置工作带来困难。为此,崔家寨矿把高效人才培训作为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大力提倡一人多证、一人多责、一专多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硬队伍。
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各类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崔家寨矿把员工培训作为员工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分层次的培训模式。在全矿范围内,建立了矿、专业管理线和基层单位三级培训模式,各有分工、各有侧重,每年都制定实施详细的培训计划。同时,连续开展了两个“三年素质工程”,分阶段明确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目标和方式方法。建立培训监督考核制度,认真落实学历和技能等级奖励制度,保证了培训效果。在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中,通过下发文件的形式开展了定额员下基层兼职经营副队长,大中专毕业生兼职班组长的人才锻炼培养机制,使员工队伍业务技术素质得到持续提高,进而为岗位兼并带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条件。
二是合理设置部门,减少人员配备。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强调兼、并、带,一些机关管技人员分工从一个岗位几个人,变成一个人几个岗位;本着精干高效和职能相近的原则,全矿仅设置机关部室和基层单位29个,其中机关部室11个,基层单位18个,对工会、共青团、水暖安装、土建工程、设备管理、节能环保、迁建、信访、计划生育、武装保卫等不设置专门部室,均采取兼、并、带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控制机构设置和管技人员配备。目前,崔家寨矿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没有单独设立,全部由党支部书记兼任。同时,在操作岗位推行一专多能,在合同制操作员工中,持有两个以上工种技能等级证书的有410多人,占总数的46%。井下操作员工持有两种及以上作业资格证的有438人,占井下操作员工总数的25%。
以管理创新为手段,政策激励,注重实效,促进“千吨”效率快实现
崔家寨矿在把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确立为动态系统工程的同时,也认识到定额定员管理必须以创新为手段,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千吨”效率快实现。
一是创新薪酬激励方式。在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当中,坚持效率优先、向一线倾斜的原则,把薪酬激励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力手段。实行了以定员为基础,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实施了《一般管技人员工资管理办法》《单项奖励管理办法》《预算工资和效益工资分配办法》等多项针对性的工资管控办法,将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使一线职工的平均收入有较快增加,同时,在工资指标管控上实行了机关与基层分开、管技人员与操作工分开的方法,各个群体单独核算、指标互不占用,保证分配比例的合理性。
二是注重政策实效。在稳定一线农民劳务工队伍方面,制定了《生产一线优秀农民劳务工评选办法》,每季度在一线农民劳务工中评选出10%的优秀员工,给每人每月300元的奖励,发挥薪酬对特殊群体的激励作用,推动全矿整体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效益,2013年决定增加籽煤产量,按照增加的工作量,原计划对选煤车间核定增加定员12人,但选煤车间经过分析,决定通过内部挖潜、调整劳动组织来解决问题,提出了按产量计提工资,不增加人员的方法,既减少了劳动用工,又提高了本单位员工的收入。
三是细化考核全面实施。以劳动定额定员标准为基础,建立了矿对区科、区科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三级工资考核体系。在考核办法中规定了对各单位的考核指标、指标权重、考核程序、争议仲裁方式等内容,并且按规定时间进行调整,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实施过程中不定期督导各基层单位对班组工作任务按照“工序分解、细化管理”的原则做好区队内部的劳动组织,制定“减人提效”激励机制,严格控制用工数量,每个综采区队按生产系统情况配备150至160人,较老矿每个生产区队下降近50人,极大的减少了用工人数,推进了“千吨”效率的快速实现。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蔚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