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深化改革中完善陕西金融市场体系的几点思考

2014-08-12周阿利

理论导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陕西金融机构

周阿利

(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710054)

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被大家普遍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经济模式,它能够带来公平和效率。回顾历史,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在过去的十年内许多经济领域都出现了政府的过多干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由“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市场作用的一个体现,也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方向,现阶段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就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当然,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有其合理的理论和实践背景,陕西的经济落后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建设更是滞后于陕西的实体经济和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设金融市场体系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现实依据

1. 经济运行的现实困境要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过去35 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两轮驱动,但是陕西地处内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薄弱,属于典型的投资驱动型经济。中国在长期不变的政策背景下,又遇到世界经济危机,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又一次陷入产能过剩困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测算,我国制造业产能的利用率是78%,其中比较严重的像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船舶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1% -75%,这与国际上的产能利用率达到85%以上尚有较大差距。这次产能过剩主要是由于2008 年底实施4 万亿投资计划与2013 年下半年在经济下滑情况下稳增长又有许多地方版的4 万亿显现的一个运行结果。

陕西省的情况和全国的形势基本一致,作为二产强支撑型的陕西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相同的结构性行业产能过剩困境,由于我国统计系统指标体系尚未健全,无法获得陕西行业过剩的精确评价,但根据有关调研发现,陕西省电力、水泥、焦化、造纸、电石、铁合金、铅锌冶炼,太阳能光伏、风电新兴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产能过剩是一个实体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投融资体制问题,就是金融资源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间接渠道将资金输送到本已过剩的产业之上,这使得产能过剩愈加严重。陕西现行金融资源的错配和扭曲加剧了传统部门的产能过剩,抑制了市场化企业的成长。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而对外投资除了产业支撑以外,需要一定的金融支持,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我们不断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2. 资产短缺的新形势,要求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资产短缺”是由美国卡巴雷罗经济学教授提出的从宏观视角展开资产供需均衡分析的重要概念。资产需求主要由经济体的储蓄水平决定,资产的供应则由资产的基础价值决定。当资产供给与需求相等时,资产市场达到供需均衡,资产供应小于资产需求时就会出现“资产短缺”状态。

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陕西省也属于高储蓄地区。改革开放35 年,陕西人均GDP 从291 元增长到现在的42752 元,增长了147 倍,而人均储蓄由28 元增长到2013 年5 月末的31689 元,增长了1146 倍。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量增长,代表人们对资产的需求在放大,储蓄的增加产生的资产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反过来说,我省目前资产处于短缺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资产短缺,资产价格泡沫化就是必然现象。因为资产短缺,股票成为稀缺资源,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资产,才会出现“中国大妈”抢购黄金、投资房产的情形。在这个背景下,只有金融大发展,把更多企业推进资本市场,让企业能创造更多的优质资产,市场的资产供给才有可能大幅度增加,才能解决经济泡沫问题。

二、陕西金融市场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陕西的金融市场体系与全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的态势大体相一致,金融市场服务滞后于经济增长,而且金融市场体系落后于全国其它发达地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直接融资的市场比例偏小,增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金融市场存在两种融资方式,一种是以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一种是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可以集聚闲散资金,有利于国家集中调动资金支持重点行业的发展,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工业化早期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历史时期。而直接融资方式将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同时直接融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直接融资比例扩大的过程是金融领域不断推进市场化深度的过程。

陕西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和不合理现象,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失衡等。2013 年末陕西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577.19 亿元,2013 年末陕西上市的公司只有39 家,总市值2207.5 亿人民币,而同期四川上市公司是90 家。2013 年陕西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融资63.67 亿元,其中,通过增股、配股股权融资51.67 亿元,秦川发展、西安民生等2 家公司发行公司债融资10.5 亿元,国德电气在我省为全国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省份的背景下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1.5 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金融市场中主要是间接融资规模,直接融资规模比较小,而且直接融资中债权融资的规模远低于股权融资,金融市场中股票与债券融资的比例失调。

2. 国有控股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不佳,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金融市场对发展陕西市场经济做了很大贡献,但是它的步伐相对落后于其他领域。过去我们一直采用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主要想利用金融体系动员资金的功能,政府用行政手段直接分配稀缺资源的资本,以保证处于优先发展地位的国有大企业和重工业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但是同时也牺牲了金融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截至2013 年末,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43 家,按类型分,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陕西信合等,但是这些都是国有性质,由于国有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缺陷,党委领导下的公司运作机制,使得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进而影响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银行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样使得本来稀缺的资本资源大都流动到大型的基础项目上,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却经常处于“缺血”状态,市场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往往很难得到资金的支持。

3. 金融创新性不足,制约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源泉,无论是金融市场主管部门还是市场参与者,都认识到产品创新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比起来,陕西的金融创新是比较落后的,金融资源分配过于依赖政府,这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并严重地削弱了我省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能力。

陕西的金融创新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体系由大型机构主导,对新兴产业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反应较慢,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山区、农村等区域金融机构力量薄弱。二是银行业务集中度过高,主要依赖存贷款业务,贷款业务又主要集中于大客户,中间业务发展不足,创新金融业务量较小。截至2013 年年末,我省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1026 亿元,短期银行贷款4697 亿元,融资租赁0.28 亿元,期货、信托产品不多,创新金融工具应用较少。三是风险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发育较慢,市场细分步伐慢、层次单一。四是上市公司数量少,至2013 年年末陕西仅有39 只上市公司股票,并且都是通过A 股进行筹资的,没有一家公司通过B 股市场或者海外进行上市融资。

4. 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不健全,制约金融市场的融资效果。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从微观层面来讲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监管体制、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方面的内容。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正在推进,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体经济方面全省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陕北、关中和陕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大等突出问题;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与国内发达地区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城乡信用建设不平衡、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完善、个人信用意识薄弱等问题,全省信用环境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法律环境方面存在系统金融法规缺乏、事件执行的有效性偏低、金融法制专业人才不足、监督资源分散等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内外的成熟经验,进一步完善金融法治环境的建设;中介服务领域担保业仍存在数量少、水平低的问题,缺乏整合和综合管理,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中介服务环境仍需不断完善。

三、完善陕西金融市场体系的对策建议

1. 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提高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陕西乃至全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银行信贷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格局。但随着经济增长格局的变化,金融需求也正在发生转变,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是一种趋势。为此,一是要助推优质企业上市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利用新股发行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的背景和停止一年多的IPO 又遇推迟开闸的时间机遇期,开展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建立起拟上市资源储备库,在推荐省内优质企业上市的同时支持企业进行资产并购重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发挥上市公司配股、增发新股,完善企业分红制度,保护股东的利益。二是要继续稳步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发展国内债券市场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动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直接促进货币的载体功能,以欧洲为例,比较发达的债券市场对欧元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理国内建立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场,对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很重要。作为内陆省份的陕西也应加快步伐,与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筛选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建立我省债券融资企业储备库,跟踪服务,提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

2.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丰富金融市场体系的组织细胞。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主体,也是市场体系的组织细胞。《决定》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陕西省完善金融机构改革,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引入民间资本或国际资本。民营银行的设立有利于扩大投资者投资渠道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形成。目前在我国范围内民营银行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 年7 月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30 家左右带有“银行”名称的企业获得核准,陕西应该利用国家释放出民营银行加速开放的信号发展民营银行,同时建立适合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准的存款保险制度,为民营银行提供重要保障。二是推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实体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个省份,伴随着西安与中亚国家商贸物流的发展,西安服务机构应该趋向国际化发展方向,借机可以将陕西的地方金融机构长安银行、西安银行在西北五省区乃至中亚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共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实体经济发展。

3. 加快金融创新,激发金融市场体系的活力。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决定》指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陕西的金融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创新对接实体经济体经济发展。例如陕西省目前正在建设和开展的35 个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古镇以及陕南、陕北移民搬迁工程,可以通过开发市政债券,来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新的融资模式。二是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种类。首先,建立陕西省股权交易市场。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健康发展,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股权融资。其次,多渠道开发金融产品。可以培育和推荐省内企业通过B 股、H 股进行融资;开发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的金融工具及相关衍生品;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私募债等债券融资工具。三是发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或者移动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它是一种普惠金融形式,也是未来20 年主流金融模式。陕西省可以利用科教优势开发第三方支付、P2P 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4. 完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优化金融市场体系的土壤。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陕西正在努力推进“三个陕西”建设,必须积极完善金融市场的生态环境:一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和分层机制。首先,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在陕的分支机构参加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升监管协调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强化金融信息共享,减少监管真空和过度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其次,设立地方金融管理局。随着区域性小微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一行三会”这种单一层次的垂直监管体制在对小微金融机构监管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应该通过设置双层监督机制,组建地方金融管理局,加强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责任和力度。可以在目前各地金融办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监管责权范围先窄后宽,逐步放权。二是优化金融市场的法制环境。例如已经建立的金融法制联席会议,其中参加联席会议的既有中央在陕的监管部门、陕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陕西人大、法院、检查院等司法机构,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推进法治环境的建设。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金融审判庭、金融检察科和金融仲裁院等机构,逐步推进金融法制环境完善。三是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个人征信体系,培育和规范多元化信用主体,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自由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建立全省金融信息联系机制。在工商、税收、公安、海关等政府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渠道畅通、传递高效的金融信息网络,促进信息共享,提高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和投融资效率。

5.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金融市场体系的示范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对陕西省金融市场体系具有标杆示范作用。为此,一是依托西安作为金融资源聚集地的优势,加快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以浐灞生态区为平台,吸引全国性金融机构将新设公司或后台服务中心的落户,引导现有省内金融机构搬迁浐灞,切实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还可对照上海自贸区积极申请西安自由贸易园区,力争国家首批试点。二是积极推进设立西安高新区和杨凌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发挥西安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聚集和高新区的综合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水平,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科技产业金融服务区、金融创新实验区。三是积极推动榆林能源金融功能区建设。提升榆林金融机构和对周围地区的金融辐射能力,力争对全省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起到标杆示范和带动作用。

[1]李扬,王国刚,刘煜辉.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道路[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2]范从来,刘绍保,刘德溯. 中国资产短缺状况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

[3]张建军,刘旭华. 陕西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评析[J]. 唐都学刊,2012,(1).

[4]袁庆春. 推进实施“四对接一扩大”工程 促进陕西金融服务提质增效[J]. 西部金融,2013,(8).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 -11 -12.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陕西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