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美的情感带进初中语文课堂

2014-08-12周满强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美的笔者文章

周满强

现行的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形势:学生在学了十年语文后,仍不能真正地运用语文,仍没有锻炼出必要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败与悲哀。长期以来刻板的教学方式和过于理性化的教学思想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美的情感带进教室,带进每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能发现美,并能拥有美,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提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的责任,一方面是教学生以理解前人和他人寓情于道的美妙,另一方面是教学生掌握寓情于道的美妙手法。在课堂上,我们就要用多种手段将美带进课堂,将真挚的情感注人学生的心灵。

一、广泛阅读,重情感教育积累性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极为重视,肯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国家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但是,要想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否则,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内容的选择

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缺乏判断力,再加上书目繁多,会让他们无从下手。对此,教师可以先对其加以引导,推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浓厚兴趣的书刊,如名人传记、传奇故事、精致美文、科学小品文等等,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使学生能有所收获,并从中享有成功的快乐。

2形式的多样

采用读、写、听、画、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知美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除了培养阅读兴趣,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保证一定的阅读时间、保证一定的阅读数量、保证一定的阅读质量。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学做阅读笔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以此促使学生不断地阅读,提高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加强朗读,重情感教育直觉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的深入感知过程,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文字对学生的感染力,其实远不如饱含激情的有声语言,学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象地体味出作者要表现的喜怒哀乐。所以,语文老师绝不能忽视这一手段。要想使朗读能真正地发挥出效果,教师也应从抓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喜欢读、主动读。

1深情朗读,以声动人,以情感人

想要引起学生动情,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先动情。托尔斯泰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难以想象,如果老师的朗读也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又怎能要求学生真正地融情于文呢?

一次,在与学生讨论如何与家长沟通的问题时,笔者向他们朗读推荐了一篇网络文章《世界上我最恨的那个人去了》。文章很感人,读着读着,笔者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等到全部读完后,笔者看见有不少学生都埋着头,擦着眼睛,就连几个平时表现不佳的调皮学生也肃然不语。下课后,好几位学生都来索要文稿。笔者相信他们从这篇文章里,从笔者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过后,有一位老师说:“如果读文章的时候自己的眼泪出来了怎么办?那多难为情!”对此,笔者不以为然,老师能将眼泪读出,说明情感的投入之深,如此的深情又怎能不打动学生?又怎能不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情感之美?一篇美文是作者最深的情感倾泻,我们就应该用最真的情感去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朗读的魅力。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有效的。不久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自觉地去寻找类似的文章,并偷偷地在试着朗读。

2鼓励放声朗读,指导朗读方法

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三分靠讲,七分靠读。只有敢读、多读,才能真正地将情感激发出来,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但有许多学生因为自己朗读的水平不好而不敢开口朗读,即使好不容易开口了,也是声细如蚊,根本谈不上有感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想办法排除他的畏缩心理。因此,每上一篇新课文前,笔者都会让学生先进行5~10分钟的自由朗读;在分析文章时,插入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加以训练。

三、提升能力,重情感教育功利性

鲁迅说:“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地分析而被发现……美的享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这段话辩证地分析了美的情感教学中自由与功利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单是让学生获得美的愉悦,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个性。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实施方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文、做人,学知识、求发展、明人生,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常常会觉得无话可写,究其原因,无非是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体验情感,所以找不到好的素材,没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作文,立意最为紧要,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品》中说:“做文章,但多立意。”清代学者袁枚也说:“欲作好诗,先要好题(题旨)。”而我们的情感教育,就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并能够展现美。许多在学生眼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能让他们挖掘出其内在的深意,一些在学生心中平淡无奇的故事,我们能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深情。

语文课堂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相机诱发,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断积累,不断牵引,不断磨炼,切实做到寓教于乐,寓智于美,寓德于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修养和素质。只有教师真,学生才会真;只有教师有情,学生才会有情;只有教师善于欣赏,学生才能学会欣赏;只有教师能准确把握情感的激发点,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够萌发。学生是一块块纯良的璞玉,我们的努力能将他们打磨成器;学生是一只只沉睡的蛹,我们的点拨就能让他们破茧而出,化蛹成蝶。

猜你喜欢

美的笔者文章
老师,别走……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