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荣心背后的责任担当意识

2014-08-12杨学锋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玛蒂尔项链教学

杨学锋

不同人从不同角度阅读《项链》会得到不同的感受。笔者把这部小说作为“正能量”的研究素材,与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紧密结合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全新体会。

一、走出传统《项链》教学的樊笼

小说的情节众所周知,身份低微的教育部小科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能体面地参加教育部长召开的舞会,用丈夫本来打算买猎枪的钱买了漂亮的礼服,并巧妙地向朋友借了一串自认为价值连城的钻石项链。她虽然在晚会上出尽了风头,但是在回家途中却不慎丢失了项链。万般无奈下,她只得到处借钱买了一条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丈夫还靠为别人誊写账目、替别人抄写来积攒一点可怜的钱,夫妻俩整整劳苦了十年。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她终于还清债务,如释重负地去久别的公园散步时,偶遇福雷斯蒂埃夫人,竟得知所借的项链居然是一串“山寨版”钻石项链。

传统教学认为,小说以“项链”为线索,描写借项链、丢项链、买项链、还项链,一环扣一环,故事情节顺其自然地铺开,带着读者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小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让读者身临其境地领略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的小人物根本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现实。整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其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揭露得很彻底。此外,末尾欧·亨利式的结尾,让人叫绝且更令人心酸。

笔者反复研读后认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有自己的幻想和虚荣心是很正常的。因此,笔者觉得过多地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会与作者的创作意图不相符合。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挖掘出教育应当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教师应该揭示玛蒂尔德的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面对项链的丢失,玛蒂尔德能主动承担责任,通过借债、还债等一系列行为弥补她的过失,这样的精神正是当今那些“缺乏担当”的中学生所需要的。

二、结合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分析

玛蒂尔德愚昧: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却整天幻想着“四壁蒙着东方绸、青铜高脚灯照着、静悄悄的接待室”,“接待室里两个穿短裤长袜的高大男仆,如何被暖气管闷人的热度催起了睡意”;玛蒂尔德虚荣:为了参加晚会,她制作新衣服,借来了钻石项链。但在那个时代,妇女们“原就没有什么一定的阶层或种族”的归属,“她们的美丽、她们的娇艳、她们的风韵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她们天生的聪明、审美的本能和脑筋的灵活”可以把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提升到和贵妇人一样高的社会地位。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女子,一个漂亮的女子,她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就是这么一个平庸的女子,在面对因赔偿项链而带来的巨额债务时,她却勇敢地抛弃了她引以为傲的美丽,搁置了她狂乱的幻想,放下了她死死抓住的面子,她开始做种种家务上的笨重工作和厨房里烦人的日常琐事。“碗碟锅盆都得自己洗刷,在油腻的盆上和锅子底儿子上磨坏了她那玫瑰色的手指甲。脏衣服、衬衫、抹布也都得自己了晾在一根绳子上。每天早上她必须把垃圾搬到街上,并且把水提到楼上,每上一层楼都要停一停喘喘气”。并且穿着得像是一个平民妇人了,她“手里挎着篮子上水果店,上杂货店,上猪肉店,对价钱是百般争论,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保护她那一点可怜的钱,这就难免挨骂”。十年还债生活褪去了她皮囊的铅华,却让她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美丽,那是坦然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日复一日的精神洗礼所塑造的。鲁迅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玛蒂尔德,作为一个并不算明智的女子,尚且有勇气与挫折做斗争,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又该如何?

目前的社会中尚存在少数人钻营私利、坑蒙拐骗等现象。

玛蒂尔德是一面光洁可鉴的镜子。有这么好的“正能量”,不加以利用、挖掘,太可惜了。教育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名称职的老师应尽心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的习惯、树立高尚可行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这些能力、这些情感在什么时候培养呢?当然在每天的教学中,在每篇优秀课文的欣赏中。有什么比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带来的效果更彻底、更好呢?可是,我们心痛地看到,这么多年来,“在分数至上”思想的指导下,课堂已变成应考知识、应试技巧的传播场所,分数的多少已成为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录取率的高低也成为判定老师是否出色的条件!多年来,有效的思想教育的缺失,让我们看到有的年轻人,当他们遇到玛蒂尔德的情况时,不是赖账,就是逃账,再不然就是一死了之,就是缺少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通讯快捷、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关“自杀”的消息报道经常充斥我们的耳畔,刺激我们的神经。更让人悲叹和不解的是,其中很多还是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据统计,“自杀”在中国是位列第五的死亡方式。近几年,一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令人深深担忧。作为祖国的未来,家族的希望,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享受家人宠爱带来的无忧生活。成长之路上的一帆风顺,使从没接触过什么困难挫折的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时,自然抵抗力几乎为零。再加上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他们一遇到看来“不可逾越的人生挫折”、“不可战胜的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或轻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充分利用正面的形象,积累“正能量”,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最近,《爸爸去哪儿》火遍了全国,在大多数人因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欢笑的时候,不少有识之士在看到孩子遇到问题而习惯性地依靠爸爸解决时紧锁了眉头。不能独立的孩子将来怎么能够担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的孩子”更早地学会了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或是靠别人。能早早担当起来,将来的生活无疑会更“阳光”些。

所谓的命运,不在于你的出生、你的背景,而在于在面对那些阻拦你前进的厄运时,你是否能战胜它,将它历练成自己的财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这正是《项链》隐而不喻的。玛蒂尔德是不幸的:丢了项链,为了还债,曾千辛万苦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玛蒂尔德又是幸运的:还清了债务,担当起一切,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可惜命运跟她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项链》这篇小说具有的教育意义,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以挖掘的内涵也有很多,相信作为短篇小说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项链》会不断发出迷人的光芒。

猜你喜欢

玛蒂尔项链教学
丢失的项链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环京城的“月季项链”来自哪里?
找项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真心假项链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