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参降糖胶囊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

2014-08-11朱庆丰

中医药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吸湿性浸膏辅料

朱庆丰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糖尿病(diabetes,DB)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导致体内血糖持续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临床根据疾病的特性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胰岛素类、磺酰脲类、双胍类等药物,短期内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长期使用有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1-2]。糖尿病即为中医学中的消渴病,为热盛阴伤之病,由肺、胃、肾三脏热灼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3]。玉参降糖胶囊是将玉竹、人参、益母草、桑叶等中药经现代工艺制成的中药制剂,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4-5]。笔者详细研究了玉参降糖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以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工艺稳定、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药物。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淀粉(Starch,成都恒信淀粉有限公司);糊精(成都恒信淀粉有限公司);甘露醇(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乳糖(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乙醇(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责任公司);玉竹、人参、益母草、桑叶、淫羊藿、黄柏等中药材均购自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经鉴定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要求,可用于玉参降糖胶囊的制备。

1.2 实验仪器

RT-02B粉碎机(泓荃制药机械公司);RE5201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ZK025电热真空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ZB-1C智能崩解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AL104/01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

2 方法与结果

2.1 玉参降糖胶囊的制备工艺

取玉参降糖胶囊处方量的中药,加入10倍量的纯化水浸泡2h,回流提取2h,取药液,再加入8倍量水回流提取1.5h,合并两次所得药液,于旋转蒸发仪中蒸至密度为1.25时,将流浸膏置于减压干燥箱中干燥、粉碎,所得浸膏粉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制粒,干燥,将所得干燥颗粒填装于 0 号胶囊中,即得玉参降糖胶囊。

2.2 浸膏粉特性考察

2.2.1 流动性

采用漏斗法测定浸膏粉的流动性,具体方法:将两只直径为5cm的玻璃漏斗串联固定于铁架台上,下端漏斗距离坐标纸的高度(H)为1cm,将浸膏粉(批号20120005,60目)于上端漏斗倾入,直至浸膏粉形成圆锥体的上端与下端漏斗的尖端接触,通过坐标纸的刻度读出圆锥体的直径(2R),计算出浸膏粉的休止角(tgα=H/R),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浸膏粉的休止角大于40°,表明玉参降糖浸膏粉的流动性较差。

表1 浸膏粉休止角测定结果

2.2.2 吸湿性

将浸膏粉平铺于已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约为2mm,准确称重后置于盛有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玻璃干燥器中,玻璃干燥器需置于25℃的恒温培养箱中,定时称重,计算浸膏粉的吸湿百分率。计算公式:吸湿百分率=(吸湿后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吸湿前药粉重量×100%。浸膏粉吸湿性结果见表2,经96h后,吸湿率为14.83%,表明浸膏粉有较强的吸湿性。

表2 浸膏粉吸湿率结果(%)

2.3 辅料种类考察

通过对浸膏粉的特性研究,表明浸膏粉的流动性较差,吸湿性较强,直接将浸膏粉填充胶囊会出现重量差异大、胶囊壳易脆裂等情况,影响制剂的质量。为改善浸膏粉的性质,可加入合适的辅料,以制备符合要求的胶囊剂。

2.3.1 辅料的选择

称取4份浸膏粉,按照1∶1分别加入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按照浸膏粉吸湿率测定方法测定吸湿率,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淀粉与浸膏粉混合后,吸湿率较低,可减少浸膏粉的吸湿性。

表3 浸膏粉与不同辅料混合后吸湿率结果(%)

2.3.2 辅料用量考察

称取5份浸膏粉,分别加入重量为浸膏粉10%、20%、30%、40%、50%的淀粉,按照浸膏粉吸湿率测定方法测定吸湿率,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当加入的淀粉为30%时,混合粉末的吸湿性趋于稳定,增加淀粉的量,吸湿性亦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因此为减少药物的服用剂量,加入30%的淀粉即可。

表4 加入不同比例淀粉的吸湿率结果(%)

2.3.3 粘合剂考察

称取5份浸膏粉,分别加入重量为浸膏粉30%的淀粉,混合均匀,分别使用水、50%乙醇、75%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制粒。结果显示,以95%的乙醇为粘合剂所制得的软材较好,比较容易过筛,不黏筛,所得颗粒比较蓬松,不结块,容易整粒,故本研究采用95%的乙醇作为粘合剂用于玉参降糖颗粒制备。

2.3.4 胶囊型号的考察

分别称取3份10g玉参降糖颗粒,精密称定,将其置于10ml的量筒中,轻轻敲打量筒的外壁,使颗粒均匀填充于量筒中,读出体积并计算颗粒的堆密度。结果见表5,颗粒的堆密度为1.201g/ml。前期研究表明,每天需服用的剂量为6.485g,若分为3次服用,每次3粒,则每粒的重量为0.721g,所需胶囊的体积为0.6ml 0 号胶囊的为0.67ml,故可选用 0 号胶囊壳用于玉参降糖颗粒的灌装。

表5 堆密度测定结果(g/ml)

2.4 胶囊内容物质量控制

2.4.1 内容物休止角

取内容物细粉,按照“2.2.1”项下休止角测定方法测定内容物的休止角,平行测定3次,结果见表6,内容物的休止角均小于30°,表明其流动性非常好,符合胶囊的灌装。

表6 胶囊内容物的休止角

2.4.2 内容物吸湿率

取胶囊内容物,按照“2.2.2”项下吸湿率的测定方法测定内容物的吸湿率,内容物的吸湿性结果见表7,由表7可知,经96h后,吸湿率为8.42%,表明内容物的吸湿性较小。

表7 浸膏粉吸湿率结果(%)

2.5 制备工艺验证

按照玉参降糖胶囊处方,称取适量的中药,提取、浓缩、干燥得浸膏粉,加入30%的淀粉,混合均匀,用95%的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理,将所得颗粒灌装于 0 号胶囊中,即得玉参降糖胶囊。连续制备三批玉参降糖胶囊的中试,所得玉参降糖胶囊的质量均符合胶囊剂的标准。

2.6 玉参降糖胶囊质量

2.6.1 水分

取玉参降糖胶囊适量,倾出内容物,混合均匀,取约1g左右的颗粒置于快速水分测定仪中,测定内容物的水分,每批次样品测定3次,连续测定3个批次的样品。结果显示,三批样品的水分分别为 5.84%、6.12%、5.92%,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2.6.2 装量差异

取三批玉参降糖胶囊,每批样品10粒,精密称定各胶囊的重量后,将内容物倾出,操作过程不得损坏胶囊壳,并用小刷将胶囊壳刷净,精密称定囊壳重量,计算出每粒内容物的装量,并将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比较。结果显示,三批样品的装量差异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2.6.3 崩解时限

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胶囊剂崩解时限的测定方法测定三批玉参降糖胶囊的崩解时限,每批样品取6粒,置于崩解仪中测定。结果显示,三批样品的崩解时限分别为(6.5 ± 1.1)min、(7.2 ± 1.3)min、(6.9±1.1)min,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 版)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3 讨论

中药提取物是一类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不同成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6-9]。本文研究的玉参降糖胶囊,其浸膏粉是直接用水提取而获得,故含有较多的多糖、水溶性蛋白质、鞣酸等物质,吸湿性比较大,影响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进而导致胶囊剂的制备出现困难。通过粉体学特性研究,发现浸膏粉的流动性较差,吸湿性较强,直接使用浸膏粉制粒灌胶囊,会导致其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药物的临床应用[10-18]。

为改善玉参降糖胶囊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通过对填充剂进行筛选,先后考察了淀粉、糊精、乳糖、甘露醇等辅料对浸膏粉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30%的淀粉与浸膏粉均匀混合后,粉末的吸湿性可明显改善,但流动性仍达不到要求,后将混合粉末用95%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后得到符合胶囊剂要求的颗粒,灌装后即可得玉参降糖胶囊。并进行了三批中试试验,将获得的玉参降糖胶囊,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胶囊剂的质量标准,对其内容物的水分、装量差异及崩解时限进行了检查,均符合胶囊剂的相关标准。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简单、稳定、可靠,所获得的玉参降糖胶囊亦符合国家规定。

[1]郑文巧.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32(1):56-58.

[2]牟宏伟.葛根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12,32(3):212.

[3]杨雁.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浊毒论治[J].中医药信息,2013,30(2):3-5.

[4]夏代宇,曾奕新,廖志航.玉参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2):90 -92.

[5]廖志航,夏代宇,曾奕新.现代复方制剂玉参降糖片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药理研究[J].四川中医,2003,21(8):11 -12.

[6]李军民,陈有智,李平.正交试验法优选活血通经胶囊的制备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3):250 -251.

[7]Ninomiya Kazeo,Yao Kenshi,Matsui Toshiyuki,et al.Effectiveness of Magnesium Citrate as Preparation for Capsule Endoscopy:A Randomized,Prospective,Open - Label,Inter- Group Trial[J].Digestion doc,2012,86(1):27 -33.

[8]盛琳,张俊清,符乃光,等.枣仁益眠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2):148 -150.

[9]张叶青,宋志勇,郝立娟,等.枳香和胃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59 -60.

[10]陈凌,牛恒立,冲喜俊,等.正交设计法优选复方山芪参胶囊制备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4):1197 -1199.

[11]赖玲,刘华钢,秦艳娥,等.正交试验优选三七总皂苷肠溶胶囊制备工艺[J].亚太传统医药,2011,7(9):19 -21.

[12]万元泰,黄惠明,虞金宝.肝复康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22(5):52 -55.

[13]Zhao GH,Li YF,Liu XX,et al.Preparation of capsules containing 1-nonanol for rapidly removing high concentration phenol from aqueous solu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doc,2010,175(3):715-725.

[14]郑婷婷,付克.肿节风有效部位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4,31(1):22 -25.

[15]刘明,王慧森,李更生.正交试验优选强心胶囊制备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4):47 -50.

[16]刘丽娜,郑林,何迅,等.莲菊感冒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31):2905 -2908.

[17]李煌,徐伟,洪振丰,等.前列宁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及释放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2357 -2359.

[18]庞毅荣,陈金昌.芦荟珍珠胶囊制备工艺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07-110.

猜你喜欢

吸湿性浸膏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添加不同辅料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
流化工艺对益母草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湿性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流行辅料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