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产地红花的质量分析
2014-08-09宋玉龙石明辉贾月梅贾晓光努尔艾力郭宝林
宋玉龙,石明辉,贾月梅,贾晓光*,陈 刚*,努尔艾力,郭宝林,3
(1.新疆医科大学,乌鲁木齐 8300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2;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新疆分所;乌鲁木齐 830002;4.新疆大学,乌鲁木齐 830046)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1]。红花又集药用、食用、染料、油料和饲料于一身,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植物资源[2-8]。红花容易栽培,喜较温暖气候,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盐碱、怕涝,在我国很多省份都有红花的种植区,目前新疆、云南面积较大,四川、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也有种植[9-11]。历史上就有怀红花、川红花、云红花、杜红花、草红花等不同产地的红花品类[12]。由于各地区气候存在差异,不同产地出产的红花的品质存在差异[13]。本文对采自不同产地红花的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吸光度、浸出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花实验样品,为2013年4月—8月采自新疆昌吉、塔城、伊犁,以及云南丽江永胜县、四川简阳的红花药材,经新疆中药民族药研究所王果平副研究员鉴定为菊科植物红花C.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样品编号及采集地见表1。Agilent 1200LC型高效液相色谱仪;G328A型电光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USC-302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精密仪器厂);UV-21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成都科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SX2-5-12马弗炉;CSl01-2A银河电热干燥箱(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甲醇、丙酮、盐酸等试剂为分析纯;流动相所用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水为纯净水;羟基红花黄色素A(111637-200704)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购买。
1.2 方法
1.2.1 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A、ⅨH、ⅨK的测定法测定。
1.2.2 红色素吸光度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ⅤA吸光度测定法测定。
1.2.3 浸出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 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ⅥD测定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不同产地红花的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红色素吸光度、浸出物的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产地红花的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吸光度测定结果
*:我国2010版《中国药典》规定参照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和田地区红花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高于标准,分别为15.68%~22.21%和8.82%~14.56%,其他采集产地的红花样品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标准。和田地区红花中的杂质含量较大在1.40%~1.80%之间,杂质主要为沙尘,其他产地杂质含量较小差异不大。各地产红花水分含量差异不大,平均值为6.73。和田地区红花吸光度较小为0.209 0~0.357 3,其余产地红花吸光度差异不大,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标准。不同产地红花的浸出物除四川产含量较低外(平均值为36.68),其他产地差异不大。伊犁、塔城、昌吉地区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较大为1.55%~2.32%,和田、四川、云南地区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较小为1.08%~1.68%。
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吸光度、水溶性浸出物、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应红花的质量。采用SPASS 20.0统计软件,以上指标作为一般变量,综合评判红花样品间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合理分类。
实验采用SPASS 20.0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程序对23批红花样品进行聚类分组。在方法上采用欧式距离测量,采用Average linkag法连接。对23批红花样品进行聚类分组,结果见图1。
图1 聚类结果树形图
从图1中可见,23批红花样品最终可聚为两大类,其中样品1~样品4为一类,该类样品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不符合药典标准,为不合格药材。样品5~样品23聚为一类,该类样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标准,为合格药材,聚类结果与药典方法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同时样品5~样品23这一类中新疆的昌吉、伊犁、塔城地区的样品聚为一类,四川和云南地区的样品聚为一类,说明产地对红花质量的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41-142.
[2]李佳政.红花[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3]薛晓珍,张敏.新疆红花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2):40-42.
[4]王兆木.世界红花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4-37.
[5]王巍.红花黄色素配合羟基脲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40例临床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84.
[6]黄煦霞.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1,31(8):774-775.
[7]徐如英,童树洪.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20):87.
[8]童文,孙佩,杨晓,等.红花花色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相关性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1):101-103.
[9]陈士林.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83-485.
[10]梁慧珍,董薇,余永亮,等.我国红花育种研究进展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4):13160-13161.
[11]郭丽芬,张跃,胡尊红,等.地方红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聚类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2):41-45.
[12]贾晓光,陈敏,冯玉霞,等.新疆常用中草药栽培技术[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4.
[13]郑志勇,宋协峰,范学鹏,等.名贵中药:红花[J].中国种业,2010(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