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三年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之穴位优选

2014-08-09冯欣茵王国清林育珊司徒万德曲姗姗王升旭

吉林中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穴肘部腧穴

冯欣茵,王国清,林育珊,尹 璐,叶 达,司徒万德,曲姗姗,王升旭,黄 泳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征,俗称网球肘,中医又称“肘劳”,是以肘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为主症的疾病。病因多为长期前臂旋转等用力不当而引起肱骨外上髁桡侧伸肌腱附着处组织部分撕裂、损伤而产生的慢性炎症,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曲伸肘关节和肘部长期受震荡的劳动者,如网球运动员、打字员等[1]。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因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研究类文献的发表量较多,但缺乏对其取穴规律的总结分析类文章,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能更好的指导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2010年8月1日—2013年7月31日(共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试验/临床研究。

检索式:主题词(网球肘or肱骨外上髁炎or肘外侧疼痛综合征)and关键词(针刺or针灸or灸or电针or耳针or梅花针or头皮针or放血or耳压or穴位注射or火针or穴or穴位贴敷or穴位埋线or浮针or火罐or皮肤针or罐)。

1.2 文献纳入标准 1)临床试验研究,并且以确诊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以十四经腧穴、经外奇穴、董氏奇穴、以“痛点”为主要腧穴,以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火针、电针、浮针、激光针等针灸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单独或者结合其他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文献。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了筛选后录入,录入的内容包括文献名、作者、刊名、穴位名称(所用穴次,选穴方法、穴位属性、特定穴应用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经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一共纳入的符合条件的国内相关文献共116篇。治疗方法包括针刺、灸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火针、电针、浮针、温针、小针刀等,也有针刺结合灸法、针刺结合中药熏蒸,针灸结合治疗仪治疗等综合疗法。

2.2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腧穴使用概况 符合腧穴纳入标准的腧穴共计44个,其中十四经穴40个,经外奇穴2个(臂中,肘间),阿是穴和反阿是穴。使用穴位总频次为352穴次,其中十四经穴的使用总频次为241次(占68.47%),阿是穴使用频次为108次(占30.68%)。

2.4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用穴十四经分布情况 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所用的40个经穴中,总的使用频次为241穴次。使用穴位最多的以及使用穴位频次最高的都是手阳明大肠经,其中大肠经的使用穴位为13个,占经穴的32.50%,其穴位使用频次为169穴次,占经穴总使用频次的70.12%,其次为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其他经脉使用甚少,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从没有医家使用过,如表1所示。

表1 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用穴十四经分布情况

2.5 特定穴的使用情况 特定穴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使用情况如下表1所示。特定穴共使用了26个,占检索出来的40个经穴的65.00%。其中以五输穴中的合穴使用穴位数(8个,分别为曲泽、小海、少海、足三里、曲池、尺泽、阳陵泉和天井)和使用穴位频次(67)最高。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使用的穴位特定穴属性和所占百分比,如表2所示。

表2 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特定穴的使用情况

2.6 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穴的分布情况 纳入的43个穴位分布情况如下表3所示,所取穴位主要位于四肢部,上肢分布为手部、前臂、肘部、上臂和肩部,下肢分布为足部、踝部、小腿和膝部。躯干部除了大椎穴以外没有选取记录。按照使用穴位数从高到低,前3名分别为:前臂(12)、肘部(9,包括痛点、敏感点)、手腕部(5);按照穴位使用频次从高到低前3名依次是:肘部(143,包括痛点、敏感点)、前臂(138)、手腕部(41)、其中足、踝、肩、颈和膝部的穴位数和使用频次都很少,这5个部位加起来的使用总频次才11次。

表3 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穴位所属部位和所占百分比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3]的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邻近取穴以及循经远端取穴的原则。其中,又以局部取穴为主,邻近取穴和循经取穴为辅,其中涵盖的治疗方法有单纯针刺法、电针、小针刀、浮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

3.2 邻近取穴 邻近取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内选穴,包括前后对应选穴法[1]。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穴位分布于上臂和手腕部的总穴次分别为10次、41次,仅次于前臂和肘部的总穴次。上臂和手腕部都是与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部位。但是其中上臂取穴2个、所用穴次为10次,平均每穴使用5次;手腕部取穴6个,所用穴次为41次,平均每穴使用6.83次。可见,手腕部的穴位比上臂部的穴位,使用得更多,更频。手腕部的穴位多为经脉的井穴、荥穴、输穴和原穴所在的部位,统计结果显示,原穴使用穴数为6个、使用频次为35次。合谷穴为手阳明经原穴,主治上肢疼痛不遂,手阳明经“人肘外廉”;后溪穴为手太阳经输穴,主治手指及肘臂挛急,手太阳经“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中渚穴为手少阳经输穴,主治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手少阳经“上贯肘”“经络所通主治所及”[9]。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穴遵循局部取穴、邻近取穴和循经取穴的原则,以局部取穴原则为主,多用阿是穴,所用经脉多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多为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等。此外,除了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其中也有少数医家运用了腕踝针、腹针和耳穴的方法治疗,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由于其数量少,没有整理到本文当中。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5.

[2]于杰,孙忠人.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况[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97-1398.

[3]段跃武.穴位注射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87.

[4]李志道.腧穴局部作用的规律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J].针灸临床杂志,1995,11(增刊):67-69.

[5]丽莎,张志萍.电针加温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J].新疆中医药,2011,29(2):31-32.

[6]缪奇祥.电针肘部原始点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4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3):298-299.

[7]杨春辉,刘岩松,王富春.活络止痛贴结合TDP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14-615.

[8]马言清,余天祥.针刺曲池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1):15.

[9]盛国滨,张良洪,蔡玉梅.远端取穴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2,40(3):161.

[10]姜占成.针刺与远红外线治疗网球肘2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1):39.

[11]李彤,王升旭.针灸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4):346-347.

[12]周命海.针药综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26例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115-116.

猜你喜欢

经穴肘部腧穴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