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治疗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
2014-08-09王益俊赵世华萧汉达卢杰宁陈粉莲
王益俊,赵世华,萧汉达,卢杰宁,陈粉莲,李 轩
(1.东莞市人民医院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000;2.台山市中医院,广东 台山 529200)
隐匿性肾炎归属于中医“尿血”或“尿浊”范畴,临床症状不甚明显,其主要特征之一是无症状性蛋白尿。因而,如何消除蛋白尿也就成了临床治疗隐匿性肾炎的关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持续存在的蛋白尿反过来可以成为致病因素损伤肾功能,导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并最终发展到肾功能衰竭。从中医角度寻找一种能消除或减少尿蛋白排出的有效方药,对于控制无症状性蛋白尿,减少或者延缓肾小球损害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以“滋肾健脾,分清泌浊”立论,自2011—2013年采用参芪地黄汤合萆 分清丸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4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5月—2013年7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台山市中医院诊断为隐匿性肾炎的患者8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滋肾健脾、分清泌浊法治疗组(下简称治疗组)和中成药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下简称对照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平均(43.21±12.34)岁,病程平均(5.06±2.27)年。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平均(44.78±11.29)岁,病程平均(5.62±2.4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拟定:1)无急性或其他肾脏病病史,肾功能无明显异常;2)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而仅以单纯性蛋白尿为表现;3)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者,但无其他异常。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辨证为脾肾两虚挟湿证型,病人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见神疲、乏力、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细数。
1.2.3 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者;2)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质、肾功能减退者;3)有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特发性高钙尿症及运动性蛋白尿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用参芪地黄汤合萆 分清丸加减。方选:黄芪40 g,党参20 g,乌药20 g,益智仁20 g,地黄30 g,山药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牡丹皮15 g,萆 20 g。偏阴虚者加玄参、麦冬、玉竹以养阴清热,偏阳虚加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温阳补肾。1剂/d,水煎服,分2次服,4周为1疗程,服用2个疗程。
1.3.2 对照组 雷公藤多甙片(湖南株洲市制药三厂生产)1.5~2.0 mg/(kg·d)分3次口服。尿蛋白定量1.0~2.0 g/24 h按1.5 mg/(kg·d)给药,大于2.0 g/24 h,按2.0 mg/(kg·d)给药。连用4周后,每周减量约1/4至20~30 mg/d。4周为1疗程,服用2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定量<0.2/24 h;显效: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定量<1.0/24 h;有效: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定量减少;无效: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临床疗效在临床痊愈、显效及总有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平均24 h蛋白定量比较 治疗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都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蛋白定量比较
注:2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简称隐匿性肾炎)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除尿蛋白定量>1.0 g/24 h外,无其他明显的阳性指征,因此往往被患者和医生所忽略,从而造成蛋白持续流失,导致肾功能的损害,使病势发展恶化。据资料报道,西方发达国家无症状性蛋白尿约占隐匿性肾炎50%~60%以上。目前,我国无症状性蛋白尿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探索有效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的方法仍然是临床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雷公藤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但由于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故应用剂量偏小,应用范围较窄,疗效不甚理想。但有临床报道[3]认为,增大剂量(2.0 mg/kg)可明显提高对微小病变型肾病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系膜增殖性肾炎的疗效,而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动物实验也证实:雷公藤提取物能够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抑制白介素-2的产生和细胞核因子RB等发挥其独特免疫作用。这些作用不同于激素及其他的免疫抑制的免疫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可单独或与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基于此,本研究以雷公藤多甙片作为对照药物。
蛋白尿型隐匿性肾炎(尿浊)可归于中医“精气下泄”范畴。目前趋于共识的肾炎蛋白尿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4],主要病位在脾、肾两脏。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这与中医学的“精气”“精微”概念相类似。中医理论认为,精气宜藏不宜泄。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封藏之本,脾主统摄、升清,若肾不藏精,或脾不摄精,则精气溢泄;或脾不升清,清浊不分,便可致精气下泄而出现蛋白尿。根据本病脾肾虚损、精微溢泄的病机本质,滋肾健脾、分泌清浊当为中药的治疗法则。参芪地黄汤以六味地黄丸伍以补气之黄芪、党参。方中党参、黄芪专补脾肾先后天之虚,使脾能固摄、肾能封藏蛋白等精微物质。有医家以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炎蛋白尿获得较好的疗效[5]。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兼清内扰之虚火。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辅以山茱萸补养肝肾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固精,共为臣药;泽泻配熟地黄泻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清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淡渗脾湿。6药相配,肝脾肾三阴并补,脾肾先后天气虚同治,以补肾阴为主,共成先、后天同补之功。萆 分清丸方中川萆 利湿,分清化浊;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乌药温肾化气,石菖蒲化浊利窍。各药合用,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之效。两方合用,滋肾健脾,先后天得补,则肾藏精、脾固摄功能自固,清浊自分,蛋白等精微物质无以溢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中成药对照组(P<0.01),说明滋肾健脾、分泌清浊中药在尿浊治疗上可以起到更好的控制病情、延缓疾病损害的效果。2组药物在24 h蛋白定量水平表达的不同,也说明滋肾健脾、分泌清浊中药在微观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单一成药组。
[1]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3]米秀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06,12(7):100-102.
[4]丁玲.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38-1040.
[5]侯英华,王耀光.王耀光教授从脾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J].吉林中医药,2011,31(10):947-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