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犯罪媒介呈现的变化分析

2014-08-08赵丹

2014年11期
关键词:媒介形象

作者简介:赵丹,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硕士在读。

摘要:同样是引起全国关注的两起大学生犯罪案,时隔九年,从媒介呈现的角度来看,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包括媒介呈现的议程设置力度更强、媒介呈现出的媒介形象更客观、媒介呈现中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传媒和受众,但作为传媒,始终有义务、有责任真实、客观地再现这个世界,合理地呈现每一种媒介形象,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媒介呈现;媒介形象

发生在2004年2月的一起大学生犯罪A距今已逾9年,但说起这件震惊全国的大学生犯罪大案,细枝末节还是或清晰或模糊的存在于大众记忆中。9年来,这个名字仍然时不时地出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些大众媒介上,俨然成为了大学生罪犯形象的代名词,于是才会在2013年4月再一次发生大学生犯罪B后,有媒体这样写道:“可能出现又一个XXX”。

9年的时间说起来也不长,但这9年,对于中国,是社会转型期矛盾频发的9年;对于大学生,是高校不断扩招的9年;对于大众传媒,是网络媒体、新媒体、微博呈爆炸式发展的9年。通过两起案件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分析出近10年来大学生犯罪媒介呈现的一些变化。

1、媒介呈现的议程设置力度更强ッ浇榈囊槌躺柚茫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1]。“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

案件B相比案件A,传媒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地给予了集中关注,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和报道这一新闻事件,大量新闻轰炸,不仅快,而且内容相对详实、细致。并且在网络中,重复率和转载度极高,二者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明显可以看到的是,案件B这一议题,以更快的速度减弱甚至消失,被最新发生的其他议题所替代。ゴ笾诖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怎么去想。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一直在坚持新闻的真谛,但是身处在当今社会和时代,消息抑或信息的丰富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里面的内容也变得亦趋复杂和多变,新闻报道中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真实,不能为大众提供足够真实的信息。在左右受众关注度的同时,这些或负面或正面的态度、立场,同样会传达给受众,大众的言论或多或少都要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与左右。议程设置对媒介形象建构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还需要大量科学严谨的定量研究,但首先能定性的是:媒介议程设置对大众认知世界的影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媒体议程设置的力度更强,意味着对于大学生犯罪形象媒介呈现的力度也就更强,必然会更集中、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于这一形象的认知和态度。

2、媒介呈现出的媒介形象更客观ニ谓“媒介形象”,这一概念直接来源于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的“拟态环境”,他认为,在大众传媒空前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行为受三种意义的‘现实影响:一是个体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现实),三是人们自己头脑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媒介形象”的研究核心和关键在于剖析“现实”、“媒介”和“认知结果”[3]三者之间的关系。ゴ恿礁霭讣之间有着明显变化,报道中持中立态度,比较客观公正的新闻提高了〖JP3〗20多个百分点,而且负面报道数量下降了16%,在之前媒介呈现的污名化现象得到很大改善。另外,不仅从立场上更加客观,在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传媒都更加理性。案件A中,传媒在新闻报道中表达出对犯罪者的同情和所谓“理解”,只会误导受众对世界的认知,犯罪就是犯罪,再多的原因,也不可能成为犯罪的借口。而在对案件B的报道中,对当事人大多数都称“林某”、“黄某”,一个方面表示了对受害人的尊重,另一个方面,因为法律上还未认定“林某”有罪,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报道的内容来看,在案件B中,媒体不再像案件A把全部目光聚焦于罪犯,甚至是不留情面的痛斥,而是将新闻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受害人身上,表示对受害人的赞誉和深深的惋惜、怜悯。不仅安抚了受害人的情绪,履行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更将大众的关注点带到了受害人身上,避免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过度渲染、揣度,防止了媒介审判的发生。虽然还是有评论指出极少数新闻记者在未经查实的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随意定罪,并猜测其作案动机,但是相比于9年前的媒体对大学生罪犯形象的呈现,实在是大有进步;而且反过来想,这种评论的形式更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加强了对媒介的监督,也是一种自省。3、媒介呈现中传统媒体影响力减弱ネ络媒体、手机媒体、微博、移动客户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一个个新媒体的孕育和成长。网络媒体自不必说,从播客、微博在中国大行其道以来,自媒体,这个新鲜的角色,开始悄悄发挥着它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慢慢发展壮大。作为一种相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影响到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新闻来源甚至是报道态度,成为了与大众媒体不同的现代信息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微博的如此繁荣正是最好的应正。プ悦教逵殖乒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4]简单来说,自媒体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ピ谕络媒体对两个案件的新闻报道中,传统媒体原文上载上网的新闻数量大幅度减少,体裁多为深度报道和通讯,而短消息和评论基本来自于网站自己生产的内容,报道快速,波及度。另外,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闻中,微博用户、网友博客、甚至是跟帖评论的内容都被直接加入到新闻的内容中,且往往占不小的篇幅。在自媒体中有新闻线索,有态度观点、有受众反馈,传统媒体通过呈现各种自媒体不同的、具有代表性声音,多是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专家学者或是草根明星,来给大众呈现多元、多视角的新闻。

9年的时间,两个案件中媒介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呈现,发生了如此大变化,不仅仅只是单单这两起案件的不同,这些变化是具有代表性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不管怎样,即使看到了进步,传媒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疏漏之处。俗话说“比上不比下”,媒介的眼光还应该向前看,作为真实世界和大众感知之间的桥梁,大众媒体的地位还是很难被取代的,传媒有义务、有责任真实、客观地再现这个世界,合理地呈现每一种媒介形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陈龙.大众传播学导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09-01

[2]陈可奇.奥运周期和政府体育组织形象认知[J].新闻战线,2012年第11期

[3]葛琳.当代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研究[J]. 新闻传播,2011年07期

[4]胥晓璇. 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J].青年记者,2009年5月下

猜你喜欢

媒介形象
人民网PX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
“人民科学家”的诞生
论城市管理的媒介形象宣传
新时期境外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形象的建构研究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媒体对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构建及受众认知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论社会弱势群体的媒介形象建构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
从“自恋”到“励志”:芙蓉姐姐的媒介镜像
从“自恋”到“励志”:芙蓉姐姐的媒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