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之我见

2014-08-08段国玉

学理论·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问题

段国玉

摘 要:当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有目共睹,但仍存在有待改进的空间,诸如:领导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学目标的科学定位,课程开设的合理设置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浅见,希望能够有所启发各级管理部门领导,更好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高专;职业教育;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182-02

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伴随着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开展,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试论如下:

一、领导对职业教育支持力度问题

如果说领导对教育不重视,那是错的,但领导的重视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各种讲话和文件上还是体现在财政的有限支持上?就职业教育而言,特别是高职高专的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也是这样,资金投入的多少不是本质问题,关键在于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能够给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便学校招来更多学业基础好并且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学生则希望国家和从事校企合作的企业能拿出学生学习期间的部分学费或生活费等,这些上学需要的钱可以通过学生毕业上班后逐年扣除,就是义务工作几年回报国家或企业,而不是现在的助学贷款。上学用了国家的钱,义务工作回报毫无怨言,但现在是不知何时才能还完的助学贷款;另一方面,学生真正希望的是在职业院校里能够学到扎实的生存技能,在用人单位能够直接上岗而不需要经历二次培训;最终希望毕业后的工资和工作待遇要比同龄的未接受大学教育的工作者明显好一些。现在职业教育生源的客观状况是:作为生源的农村学生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少部分家庭条件好的高中毕业)即外出打工,很少有人进大学门。这样的新生开学后,高职高专学校里很多班级都是小班教学,有的专业二三十人,有的甚至是个位数,从而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行政部门补贴的钱能够补上因生源太少而产生的亏空吗?对于学生来说问题更大:一方面羡慕别人是大学生,梦想自己也能上大学,但绝不愿意自己是一个三流大学生!三年高中为考个好学校,起早贪黑拼命努力学习,到大学远离父母也花了不少钱,吃了不少苦,六七年时间大学终于毕业了。而初中毕业去打工的,经过八九年时间打工仔生活早已培养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工人、技师,或者已经成为班长、部门经理等。大学毕业生现在都是自己联系工作,这时你可能会发现你应聘的单位老板是高中毕业生,部门经理是初中毕业生,而你这个背负巨额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却是业务不熟练、没有工作经验的小职员,这时你是什么感想?

二、办学目标的科学定位问题

现在的状况是学校基本上各自为政,开设什么专业、招多少学生、规模多大等,几乎都是学校自己说了算。导致时下紧俏的专业见好大家都设置,毕业生源扎堆,无形中增加了毕业后的就业难度。“我认为所有的专业教育都应面向职场需求,都属于广义职业教育。国家示范软件学院和国家示范高职项目得到的共性经验应向从中职到博士教育的工、农、医、法、商、教等各专业示范,回归职场原点。”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查建中如此建议[1]。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大学教育都是职业教育:师范院校培养的教师,医学院培养的医生,传媒学院培养的导演、演员等等,可以说都是职业教育。教育部应该会同各省、市一起打造全国一盘棋的职业教育新体系:根据每个地市辖区人口的多少看需要办几所学校,这些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等都是省政府统一管理的。这些学校要像中小学一样是单一的:单一的专科院校、单一的本科院校等,短期内可以二级联合,例如原来的985院校重点办博士生教育,可以有少量的硕士生教育,但不能再有本科生教育。一个博士生导师去教一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确实是对高级教育人才的浪费。另外,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导师去教本科生,也不一定是个称职的老师。博士生导师去教本科生就像俗话说的“高射炮打蚊子”,打到蚊子了是大材小用,如果打不到蚊子,是大才无用。因此,应该遵循专科、本科学校解决“中国制造”问题,硕士生学校和博士生学校解决“中国创造”问题的教育理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历一级一级走,先专科,再本科;专科、本科各省自己管理,研究生以上全国统一管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文化课由学校管理,实习、技能操作由用人单位负责,从而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课程开设的合理设置问题

市场经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学校现在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很多很全。这就造成了学生什么知识都知道一点,但什么都不精!例如医学院培养的医师类学生,在校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全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老年康复等等,过去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把中医和西医联合起来学习。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学生能学点什么,能会点什么。正像当年我毕业时,一个老师说:“你们学的知识很全面,适应能力很强,到哪个单位都有应聘的资格,能够很快的适应工作”。为了“适应能力强”、为了“有应聘的资格”,我们学习了在新岗位上平均90%都没用的知识,只有10%在新的工作中起到作用。那么用人单位会聘用我们吗?每年都有人才招聘会,这些大学生被用人单位招去后,要么做工资很低的打杂工作,要么需要为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二次培训。十年后同学聚会一看:同学们干啥的都有,完全脱离本专业的也大有人在。

28岁的海归邓鹤翔被武汉大学聘为正教授![2]28岁在国内副教授都难评上。有海归背景就能聘为教授,这是值得我们各级教育专家思考的问题。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内和国外的学生培训标准不一样,也在于国内的培训标准和用人标准不统一。国内的培训标准是知识面要宽要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用人标准是专业知识要精要尖。港台一小说家据说上学期间不学数理化,就连语文课都考不及格,只有写作特别出色,按我们的观念这是差的不能再差的学生了,但她却成就了她的写作伟业;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现象:嗓音好的歌唱家、口才好的外交家、普通话好的节目主持人等等。这种培训标准和用人标准不统一,教学和实践的不统一,也导致状元难成才的怪圈。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必须把培训标准统一到用人标准上来,即把过去哪一科不好教哪一科,改为哪一科好教哪一科,这样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顶尖专一学科的人才,就像围棋国手、各个国家级运动员一樣,从小发现,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理想的人才。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到用人单位能够90%甚至100%有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起把学校办成真正的“专科学校”。还拿医学院来说,某医学院的学生只学习内科学,毕业后成为一个内科专家,而另外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只学习外科学,甚至再细分下去只学习脑外科学,毕业后成为一个脑外科专家,学生因为只学习脑外科的知识省出大量的时间,再加上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图书资料,学生更容易成才。我们自己也能够培养出28岁甚至更小的教授。

为了培养顶尖专一学科的人才,除了精简专业课,还要精简基础课。例如:外语课,外语虽然重要,但外语的学习到了过分得程度。从幼儿园开始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比汉语学习的时间都长,外语还是各级各类考试的硬性过关条件。外语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么重要吗?新的外文文献、引进的国外设备的说明书、去国外旅游和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朋友的会话等,这些都是少部分人的或短时间内的需求,可以临时花少量的钱聘请翻译人员而达到目的。建议把外语课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对于那些与现代社会有用的课程也要选择性的开设,例如普通物理,作为基础课应该开设,但不能每个专业都是力热光电全部学习,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部分。

四、教師的教学与科研位置问题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人们的工作分得越来越细,每一类人群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工作领域、不同的工作重点。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工作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出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可能事倍功半或者无从下手,隔行如隔山!教师这个群体分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普通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等几类群体,所有教师都有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但重点不同,正常情况下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重点工作是科研,教育教学很少,普通高校教师齐头并进,高职高专及中小学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为主,科研为辅。但我国教师的工资、职称、职务、身份等一切待遇的高低,不是看他教学质量,不看他是否受学生欢迎,也不看他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只看他的科研!有了所谓的科研,职称就上去了,工资也上去了,职务也跟着上去了,接着各种讲座、报告会等等接踵而来,然后荣誉也就有了。职称的层次少,很快一部分人就评到顶了,该有的都有了,接着部分教授就不教学了,科研也不做了,真正在教学第一线的是那些职称低工资低的人。所以现在国家出现了两类腐败:一类是公务员的贪污腐败,一种是教育界的学术腐败。

有了职称等于有了一切,所以很多教师只忙于科研,放任教学,导致教学水平逐年下降,学生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少,毕业证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这也是企业不愿聘用大学生的一个原因。建议中小学和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分开,少部分教师教学科研并重,大部分教师只管教学,管教学的教师的职称完全按照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是、工作年限等方面来评定,让教师能够安心教育教学。

五、教师中层管理层待遇问题

公务员从科员开始向上到科级、县级、省厅级工资待遇是逐渐增高的;企业不论国营或私企从办事员开始向上基层领导、中层领导、上层领导、最后到老总工资待遇是逐渐增高的;可以说各行各业从下到上工资待遇都是逐渐增高的;唯独学校内是个例外,从校长到中层管理者到教师工资待遇成一个“对号”,学校内教师拿职称工资可以一级一级评上去,校长拿职务工资也不低,作为中间的管理层职务上不去,职称也评不上,工资待遇处于最低。现在还一直强调提高一线教师的待遇问题,到时中层管理者的待遇将更低。就高职高专来说,正常教师工作量每周八到十节课,一天多就上完,行政每天都是八小时,一天不缺,更苦的是成教的中层管理者,由于工学矛盾学员不能按时到课及考试,24小时内都有学员在上班所以不论啥时间都有学员电话找你,一年除了春节等长假每天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待遇低,是教师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现状,确实应该引起各级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梁国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如何制定?教育部官员微信问计[N].中国青年报,2014-02-18.

[2]李佳.武汉大学现28岁正教授成长简历引网友羡慕[N].遵义晚报,2013-05-21.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问题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