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启发
2014-08-08王静
王静
摘 要:职校的德育课程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课程建设思想,通过借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分析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对职校德育课程设置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高职;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180-02
陶行知教育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课程建设思想,它对于高职的德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对德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德育教学模式是我们的建设目标。
一、高职德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学校德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重视德育课程建设
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德育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高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高等职业学校出现了生源质量差、数量不足的情况。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努力奋斗目标,学习能力较差,还存在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生活习惯,是非观念较弱,会酗酒,打架等。部分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也较差,经常迟到和旷课。正因如此,部分职校生团队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弱。大多数学生认为来职校就是学技术的,认为开设德育课就是浪费时间,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用处。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重视德育,就必须进行德育课程建设。
2.缺乏有效开发和利用德育课程资源
德育课程资源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基础。但仍有教师认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是专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德育教师作为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其关于新课程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都不能得到极好的发挥;也有部分德育教师只专注教材和参考书,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缺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德育课程资源的内容、利用空间、载体等方面比较单一。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孩子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让德育教学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是陶行知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现代德育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以此整合德育教学,指导学生在德育学习中注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吸收、批判和鉴别。
3.忽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德育课程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使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得到发挥,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弥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源于生活、学在生活、用于生活。职校应结合职业院校的独特校情,结合专业,结合学生的实际,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具有职业化特色的校本课程。
4.家庭德育课程资源被忽略,处于闲置状态
家庭内部的家风和家庭生活习惯的养成、家训和家长的素质等都对子女思想形成有积极作用,都可以成为德育课程的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但是就目前而言,家长普遍忽视德育,对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状况关心较少,而片面的重视智育。陶行知强调人的周围的一切因素都是教育因素,学校要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教师要重视家庭德育教育资源。课堂教学由学校向家庭延伸,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促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的沟通,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建设的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迅猛发展,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改革和德育教学方法创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体现在:弥散和渗透性的教育,并注重实践性和运用性,为学生设计课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打破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深入了解社会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教学做合一。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建设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充分利用,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内涵是指,以高职院校本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高职学生的需求的科学评估,依据本校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条件等,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课程的持续的可以改进的活动。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中,学校的发展方向与特色定位,对德育课程建设的方向起到引领作用。德育课程建设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也有重大影响。高职院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德育课程资源得到重新分配,弥补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高职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校独特的人文气息和特色,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和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融“做、学、教”为一体。德育课程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陶行知认为,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解决。事实证明,德育课程建设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德育课程资源鲜活而丰富,更加具有活力和魅力。高职德育课程的校本开发虽然强调差异性,但是不能脱离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当地的德育课程资源进行搜集,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以及具体的图书馆、历史纪念馆等,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优化组合,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加强优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德育课程资源是德育课程的基础和重要的保障,是德育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陶行知强调“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应“有适应不同情况的若干课程”。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一切生活都是课程”。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的、多元的。同时,陶行知“主张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要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选取具体事例做材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根据学生的心理结构和层次差距,编写教材,使课程对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能力进行调节,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课程资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一切生活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元的,简单的朴实的深刻的,是在我们学生的生活中生成的。要用生活来教育,生活是我们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建设的指南针,是德育课程教学的中心,通过生活的教育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课程建设就是要使教育融入生活,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改变以往的把教材当作中心。只有走进生活,教育才会变得鲜活而充满活力与魅力,才会变得丰富而充盈。
3.探讨德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高职德育课程评价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环节,高职德育课程评价必须凸显职业院校的特点,体现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和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单一的评价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被排斥在评价之外的现象,而要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企业等参与到评价;改变单一的评价内容,改变传统的只注重偏离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的考核,而应该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使德育课程与学生的专业等联系起来,避免脱离实际;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评价方式,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应该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主体性。陶行知先生呼吁“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职校德育课程建设大力倡导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积极的评价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考试考核应当以能力形成为依据灵活而注重效果。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实践,对高职学生德育课程学业成绩考核应该摒弃传统考核的弊端,以全面考核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为考核的核心内容,重新构建学生德育课程学业成绩考核方式。
4.优化整合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陶行知强调要“有适度不同情况的若干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系统性地整合和优化,适合职业院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此外,陶行知主张要使“教学做合一”,他认为“做”是一种实践,一种探究,只有在实际的行动探索中才会产生新认识,这种认识是学生实践的,才会从情感上深入到内心层面,最后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改变。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推行“角色模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境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德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我们要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解放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德育课堂得到生活的真谛。作为高职教师,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单一的教育方法的束缚。我们应该使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进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分享到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样化,使知识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德育课程建设具有许多借鉴意义。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建设还需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改革和深化德育课程建设。
參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方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魏贤超.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4]魏贤超.德育课程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于日锦.试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J].安徽职成教,2007(4).
[7]李炜.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8]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