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14-08-08王素芹汤贯君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4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护理

王素芹+汤贯君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内科较为常见,临床护理时需综合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b)-0130-04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WANG Su-qin TANG Guan-ju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aiyuan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Huaiyuan 233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46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childre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each group contained 23 cases.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basic nursing,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add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2.6%,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5.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FVC,FEV1,PEFR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and the condition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hildren and parents of control group was 82.6%,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5.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s a normal disease in the children medicine,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manifestations of children can promote the clinical effects,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and creat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Nursing;Clinical effects

肺炎是比较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1],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不仅对呼吸系统伤害极大,还可累及肺外脏器[2],严重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病情危重者甚至会引发死亡。最近几年,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儿童对自身感受表达受限,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高,经常会出现延误诊治的情况。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寻找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本研究对23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全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症状以及血尿常规、便样常规、血清酶联合免疫的综合检测结果确诊。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1~9岁,平均(4.9±0.5)岁,病程2 d~4个月,平均(1.0±0.2)个月;观察组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8岁,平均(4.7±0.4)岁,病程2 d~3个月,平均(1.1±0.1)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②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③存在严重的心肺疾病者;④存在严重的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碍者;⑤无法依从研究开展护理干预者。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存在持续低热、持续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的临床表现,其中29例体温>39℃,11例体温在38~39℃,6例体温<38℃。同时都伴有咳嗽,在清晨或夜间症状加重,部分患儿由于严重咳嗽而无法入睡,少量伴随咳痰,严重者存在球结膜下出血。肺部听诊所有患儿的呼吸音变粗,22例存在湿啰音,24例存在哮鸣音。X线胸片表现为肺部有点片状的阴影或双下肺浸润性阴影。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依据小儿内科的护理要求开展,具体措施如下:①严格保证病房内的舒适整洁,尽量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外严禁家属吸烟,并对家长的探视人数加以控制,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保证小儿呼吸道畅通,给予正确的呼吸与咳嗽相关的指导意见,避免由于呼吸道阻塞引发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③积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实时监测和神志、面色的及时观察来控制患儿病情的平稳,一旦发生任何不良临床表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全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存在严重咳嗽表现的患儿,应增加适量的止咳糖浆进行纠正治疗,咳嗽时存在黏稠痰液的患儿,增加吸痰干预,如若痰液影响患儿的正常呼吸时,视情节严重采用吸氧或者超声雾化吸入,咳嗽症状往往能够帮助患儿将气管内的异物排除,也能改善炎症的严重程度,需要正确鼓励与指导患儿进行排痰;②医护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根据测定的患儿体温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测定间隔和频率,针对体温监测数值起伏较大、变化较为明显的患儿,频率应设置在1 h测量1次,待体温逐渐趋于平缓之后,再以每4小时1次的频率测量,这样能及时监测到患儿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③对于无法自行闭合眼睑者,给予红霉素眼膏,对于存在抽搐表现的患儿,立即给予牙垫,避免发生咬舌情况,护理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情况,一旦发生呼吸道功能受限立即给予相应处理;④小儿缺乏对临床治疗的相关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且亲切和蔼的语言经常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其建立良好的信心,增加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另外,着重讲解药物使用期间容易引发的胃肠道不适情况,耐心解释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具体对策,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5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详细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等指标,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拟定相关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完全吸收;②有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胸部X线检查显示大部分炎症已吸收;③无效: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X线胸片表现炎症病灶未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干预结束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住院环境、护士工作态度、护士交流效果以及疾病宣教知识等相关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x±s)

2.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3 讨论

3.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肺炎病原的发病率高达10%~30%,近年来逐渐成为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3],容易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4],严重者甚至造成肝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多脏器损伤,引发死亡[5]。该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通过患者唾液进行传播,多见散发病例,且全年均有发病[6]。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会迅速依附于机体细胞内,并形成寄生关系,而儿童普遍存在体质差、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等情况,这就大大提高了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概率。当感染发生时,机体不仅表现出炎性状态,其免疫状态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7]。在临床上常常表现出刺激性干咳和持续性发热等情况,但由于患者较为敏感且特殊的体质情况,感染情况容易扩散到体内多种系统和器官,尽管是在小范围内流行,但也会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同时,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的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征,经影像学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表现,进而增加了其他菌群感染的风险,极易转变为肺外脏器损伤。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年龄已经从之前的>5岁,逐步表现出向更低年龄层次发展的趋势[8]。

3.2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基本内容,患病儿童年龄较小,所以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细致的基础性护理,还应该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具体调节干预措施[9]。以往多采用小儿内科的基础干预措施开展护理,但常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且家属的满意程度较低。有学者研究发现[10],治疗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依据治疗期间病情的变化而调整护理方案,多层次地实施全面、综合的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1]。本次研究中,综合心理、日常生活、临床症状的方面开展干预,针对神经受累、发热、咳嗽等患儿的具体病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出现咳嗽症状患者,根据剧烈程度、痰液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出现发热症状儿童,监测体温变化,制订合理的体温测量频率和降温散热措施;对出现神经系统入侵症状儿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肢体骨折等情况,并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措施,避免因病痛折磨带来的恐惧、失落、焦躁等消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护理的同时还对家属开展了必要的预防宣教内容,在季节变化时需要及时对患儿增减衣物,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室外游玩,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家长对常用药物使用的了解程度,保证在疾病早期的准确处理。护理干预结束后,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的FVC、FEV1、PEF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好;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获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本院拟制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开展相关调研,本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说明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更高,护患关系更稳定。提示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采取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其呼吸功能改善,对保障呼吸道畅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13]。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内科常见疾病,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7-18.

[2]方座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82-184.

[3]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3-54.

[4]刘秀,吴敏.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68-69.

[5]吴栩,叶峰,冯金燕.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20-22.

[6]饶敏,刘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7-408.

[7]李政锦,周文,彭昌,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21-3223.

[8]胡礼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2):52

[9]陈秀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4-25.

[10]周舫.护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30-231.

[11]郭红英,杨凯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9(9):46-47.

[12]黄亚娟,夏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53-2954.

[13]何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41-542.

(收稿日期:2014-04-03本文编辑:林利利)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依据小儿内科的护理要求开展,具体措施如下:①严格保证病房内的舒适整洁,尽量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外严禁家属吸烟,并对家长的探视人数加以控制,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保证小儿呼吸道畅通,给予正确的呼吸与咳嗽相关的指导意见,避免由于呼吸道阻塞引发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③积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实时监测和神志、面色的及时观察来控制患儿病情的平稳,一旦发生任何不良临床表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全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存在严重咳嗽表现的患儿,应增加适量的止咳糖浆进行纠正治疗,咳嗽时存在黏稠痰液的患儿,增加吸痰干预,如若痰液影响患儿的正常呼吸时,视情节严重采用吸氧或者超声雾化吸入,咳嗽症状往往能够帮助患儿将气管内的异物排除,也能改善炎症的严重程度,需要正确鼓励与指导患儿进行排痰;②医护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根据测定的患儿体温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测定间隔和频率,针对体温监测数值起伏较大、变化较为明显的患儿,频率应设置在1 h测量1次,待体温逐渐趋于平缓之后,再以每4小时1次的频率测量,这样能及时监测到患儿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③对于无法自行闭合眼睑者,给予红霉素眼膏,对于存在抽搐表现的患儿,立即给予牙垫,避免发生咬舌情况,护理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情况,一旦发生呼吸道功能受限立即给予相应处理;④小儿缺乏对临床治疗的相关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且亲切和蔼的语言经常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其建立良好的信心,增加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另外,着重讲解药物使用期间容易引发的胃肠道不适情况,耐心解释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具体对策,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5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详细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等指标,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拟定相关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完全吸收;②有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胸部X线检查显示大部分炎症已吸收;③无效: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X线胸片表现炎症病灶未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干预结束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住院环境、护士工作态度、护士交流效果以及疾病宣教知识等相关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x±s)

2.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3 讨论

3.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肺炎病原的发病率高达10%~30%,近年来逐渐成为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3],容易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4],严重者甚至造成肝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多脏器损伤,引发死亡[5]。该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通过患者唾液进行传播,多见散发病例,且全年均有发病[6]。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会迅速依附于机体细胞内,并形成寄生关系,而儿童普遍存在体质差、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等情况,这就大大提高了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概率。当感染发生时,机体不仅表现出炎性状态,其免疫状态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7]。在临床上常常表现出刺激性干咳和持续性发热等情况,但由于患者较为敏感且特殊的体质情况,感染情况容易扩散到体内多种系统和器官,尽管是在小范围内流行,但也会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同时,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的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征,经影像学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表现,进而增加了其他菌群感染的风险,极易转变为肺外脏器损伤。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年龄已经从之前的>5岁,逐步表现出向更低年龄层次发展的趋势[8]。

3.2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基本内容,患病儿童年龄较小,所以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细致的基础性护理,还应该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具体调节干预措施[9]。以往多采用小儿内科的基础干预措施开展护理,但常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且家属的满意程度较低。有学者研究发现[10],治疗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依据治疗期间病情的变化而调整护理方案,多层次地实施全面、综合的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1]。本次研究中,综合心理、日常生活、临床症状的方面开展干预,针对神经受累、发热、咳嗽等患儿的具体病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出现咳嗽症状患者,根据剧烈程度、痰液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出现发热症状儿童,监测体温变化,制订合理的体温测量频率和降温散热措施;对出现神经系统入侵症状儿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肢体骨折等情况,并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措施,避免因病痛折磨带来的恐惧、失落、焦躁等消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护理的同时还对家属开展了必要的预防宣教内容,在季节变化时需要及时对患儿增减衣物,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室外游玩,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家长对常用药物使用的了解程度,保证在疾病早期的准确处理。护理干预结束后,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的FVC、FEV1、PEF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好;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获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本院拟制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开展相关调研,本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说明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更高,护患关系更稳定。提示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采取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其呼吸功能改善,对保障呼吸道畅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13]。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内科常见疾病,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7-18.

[2]方座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82-184.

[3]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3-54.

[4]刘秀,吴敏.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68-69.

[5]吴栩,叶峰,冯金燕.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20-22.

[6]饶敏,刘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7-408.

[7]李政锦,周文,彭昌,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21-3223.

[8]胡礼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2):52

[9]陈秀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4-25.

[10]周舫.护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30-231.

[11]郭红英,杨凯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9(9):46-47.

[12]黄亚娟,夏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53-2954.

[13]何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41-542.

(收稿日期:2014-04-03本文编辑:林利利)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依据小儿内科的护理要求开展,具体措施如下:①严格保证病房内的舒适整洁,尽量营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外严禁家属吸烟,并对家长的探视人数加以控制,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②保证小儿呼吸道畅通,给予正确的呼吸与咳嗽相关的指导意见,避免由于呼吸道阻塞引发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③积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的实时监测和神志、面色的及时观察来控制患儿病情的平稳,一旦发生任何不良临床表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干预组患儿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全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存在严重咳嗽表现的患儿,应增加适量的止咳糖浆进行纠正治疗,咳嗽时存在黏稠痰液的患儿,增加吸痰干预,如若痰液影响患儿的正常呼吸时,视情节严重采用吸氧或者超声雾化吸入,咳嗽症状往往能够帮助患儿将气管内的异物排除,也能改善炎症的严重程度,需要正确鼓励与指导患儿进行排痰;②医护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情况,根据测定的患儿体温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测定间隔和频率,针对体温监测数值起伏较大、变化较为明显的患儿,频率应设置在1 h测量1次,待体温逐渐趋于平缓之后,再以每4小时1次的频率测量,这样能及时监测到患儿生命体征的异常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③对于无法自行闭合眼睑者,给予红霉素眼膏,对于存在抽搐表现的患儿,立即给予牙垫,避免发生咬舌情况,护理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呼吸道情况,一旦发生呼吸道功能受限立即给予相应处理;④小儿缺乏对临床治疗的相关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且亲切和蔼的语言经常与其进行沟通与交流,鼓励其建立良好的信心,增加治疗期间的配合程度,另外,着重讲解药物使用期间容易引发的胃肠道不适情况,耐心解释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具体对策,改善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5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详细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等指标,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拟定相关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完全吸收;②有效: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胸部X线检查显示大部分炎症已吸收;③无效: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X线胸片表现炎症病灶未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干预结束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住院环境、护士工作态度、护士交流效果以及疾病宣教知识等相关问题。依据调查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2.2 两组患儿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的比较(x±s)

2.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9,*P<0.05

3 讨论

3.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肺炎病原的发病率高达10%~30%,近年来逐渐成为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3],容易引发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4],严重者甚至造成肝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多脏器损伤,引发死亡[5]。该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通过患者唾液进行传播,多见散发病例,且全年均有发病[6]。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会迅速依附于机体细胞内,并形成寄生关系,而儿童普遍存在体质差、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等情况,这就大大提高了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概率。当感染发生时,机体不仅表现出炎性状态,其免疫状态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7]。在临床上常常表现出刺激性干咳和持续性发热等情况,但由于患者较为敏感且特殊的体质情况,感染情况容易扩散到体内多种系统和器官,尽管是在小范围内流行,但也会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同时,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的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征,经影像学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出现细菌耐药性增强的表现,进而增加了其他菌群感染的风险,极易转变为肺外脏器损伤。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感染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年龄已经从之前的>5岁,逐步表现出向更低年龄层次发展的趋势[8]。

3.2 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基本内容,患病儿童年龄较小,所以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细致的基础性护理,还应该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具体调节干预措施[9]。以往多采用小儿内科的基础干预措施开展护理,但常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且家属的满意程度较低。有学者研究发现[10],治疗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依据治疗期间病情的变化而调整护理方案,多层次地实施全面、综合的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1]。本次研究中,综合心理、日常生活、临床症状的方面开展干预,针对神经受累、发热、咳嗽等患儿的具体病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出现咳嗽症状患者,根据剧烈程度、痰液状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出现发热症状儿童,监测体温变化,制订合理的体温测量频率和降温散热措施;对出现神经系统入侵症状儿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呼吸道堵塞、肢体骨折等情况,并加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措施,避免因病痛折磨带来的恐惧、失落、焦躁等消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护理的同时还对家属开展了必要的预防宣教内容,在季节变化时需要及时对患儿增减衣物,在感冒流行时减少室外游玩,为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家长对常用药物使用的了解程度,保证在疾病早期的准确处理。护理干预结束后,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干预前FVC、FEV1、PE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的FVC、FEV1、PEF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较好;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获得了更加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本院拟制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开展相关调研,本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说明干预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更高,护患关系更稳定。提示对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采取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其呼吸功能改善,对保障呼吸道畅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2],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治疗的综合疗效,保证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13]。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儿内科常见疾病,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护理满意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7-18.

[2]方座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82-184.

[3]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3-54.

[4]刘秀,吴敏.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68-69.

[5]吴栩,叶峰,冯金燕.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20-22.

[6]饶敏,刘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07-408.

[7]李政锦,周文,彭昌,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21-3223.

[8]胡礼慧.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90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2):52

[9]陈秀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4-25.

[10]周舫.护理干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30-231.

[11]郭红英,杨凯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9(9):46-47.

[12]黄亚娟,夏芳.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6):2953-2954.

[13]何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41-542.

(收稿日期:2014-04-03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