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4-08-07杨海鹏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合理利用小学语文

杨海鹏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学科、儿童、生活、社会的有机整合。事实上,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可称之为“学生资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资源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的学生资源有学生本身的经验、知识、兴趣、动机、情感等;还有学生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新的可利用的资源。在教学中主动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资源;合理利用

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内容。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的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资源,必将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与容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大丰富与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树立“学生资源”的观念

现代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在自己生活、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感受、理解和领悟,透过对以往知识经验的再现、再加工、再创造,内化成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它们看成是建构者的宝贵学习基础,能激发个体的学习兴趣,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待“燃烧”的火把,且有其自身的潜力、兴趣、价值意义倾向。学生时刻用儿童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这些不断丰富着的鲜活的经验也是课程极为重要的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是课堂的边缘人、守望者,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的学生资源

1.学生本身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

(1)学生的言语经验是资源

学生在接触到某科学概念以前,并非像一张白纸那样对将要学习的事物一无所知,相反,他们对有关事物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儿童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言语经验。在口头语言方面,四岁的儿童就能掌握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并达到发音基本正确。入学时已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音,能区别四声,正确地表达语调。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语言不清、咬舌、口吃,用方言的语音来代替普通话的语音等。在书面语言方面,学前儿童还没有掌握,真正掌握书面语是从入学之后通过学习开始的。初入学的儿童对常用的字词的音、义已基本掌握,而对字形的辨认比较困难。

如果教师能正视这些言语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要求他们用完整的话回答問题,复述课文,通过口语训练,会使学生的语句逐步完整,连贯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也会不断提高。在低年级注重孩子已有的识字基础,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孩子本身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还会激发其他同学识字的热情。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资源。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儿童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他们可以从电视、网络、家长、社会、自然等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经验。所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是一本不断充实、丰富和深化的人生之书,是一个不断再生、开拓与发展的智能富矿。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的信息又多于老师,快于老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老师。

(3)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爱好、态度、等等都是语文教学的资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当孩子对某一个内容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哪怕这种思想和看法是奇特的,不太符合常理,我们也应尊重,并尽可能地顺应他们的思路,因为孩子做喜欢做的、感兴趣的事情是最有效率和收益的,也是最能发挥创造精神的。

2.捕捉动态因素,生成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教学内容。动态生成的新的内容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文资源。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

一位教师在教《问小草,问小花》一课时,提问:“猜一猜,小草挂着的、小花捧着的到底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知道,是夜里下雨了,小草、小花身上的是雨滴!”另一个同学马上反驳:“不对!是露珠!我爸爸说秋天的早晨就常能见到露珠。”听了他们的话,同学们的目光全集中到了教师的身上,急切地等待着教师的评判。而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说:“他们俩的答案是否正确,我们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几分钟以后,在学生迫切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轻轻地说:“可以小组讨论。”热烈的讨论开始了……

“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正是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才孕育了新的生命。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三、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用语文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同书本知识相融通起来,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力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

2.创建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教育

认知建构理论认为,在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的同时要留出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忽视情感教学是片面的和非人性化的。学生投身到一定的情境中,只有既促进认知编码,又重视情感编码,才能全方位地完成认知建构和人格建构。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动力,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经验,与学生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永保生机盎然的求真意识、求实态度、向善意识和审美倾向。

四、对于学生资源合理利用的几点建议

1.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资源意识

教师是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关键。教师要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学生资源观。这是因为良好的经验是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而经验的形成不是随意的,自然的,而要依靠主体的积极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等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生资源观。提高自己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能力。

2.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参与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打消学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没有心理负担地、热情地参与活动。要特别注意让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内向的学生往往是有知识、有主见、教育资源丰富的学生。在活动中,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中有所发展和创造。师生互动,宽松和谐的气氛是产生积极情感迁移、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重新审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利用学生资源,让课堂变为学生“自己”的课堂,唤起学生的自我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来尊重和看待,教学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猜你喜欢

合理利用小学语文
浅谈档案资源的功能与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