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2014-08-07甘益慧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甘益慧(1974-),女,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广东佛山/528000)

基金项目:本文受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教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JGW2013061)。摘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业,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自身特点入手,探讨了建设一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五个主要方面: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制定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学术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这些对于指导当前高等教育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5-0132-04一、前言

如今,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这就决定了它需要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办学目标,凝练办学特色,整合各种资源,依靠培养人才、产出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等来获取资源从而保障自身的生存、发展及保持优势地位。这一切都必须依赖教学质量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具有人性化的教学管理队伍,这也是学校管理改革的终极目标之一。

二、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把人的需要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把目标和资源中的其他要素放在次要地位,一切伤害人的情感,损害人的尊严和利益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禁止使用。教学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进一步深化教学队伍建设。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教学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的社会活动。而教学管理是指施教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它的管理对象是一群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它的管理目标是培养出一批批合格和高质量的人才;它的管理过程和手段的实施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助其他要素来操作完成的。由此可见,教学管理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过程也离不开人,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人、人、人”的循环系统。因此,教学管理中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非常重视改革中的人性化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的劳动与普通的劳动相比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更要做到“以人为本”:

一方面,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智力劳动。它以知识性投入为主要手段,通过智力、体力、心理和感情的综合付出来培育人才,把学生培养成有丰富知识、过硬技能和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情感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这个劳动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厚积薄发的漫长过程;它的劳动产品表现为学生智能和身心的增长。这种产品的特点相对于即时的、直观的、计量的普通的劳动产品而言,具有滞后、非直观的、无法精准的计量特点;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劳动效果不会在劳动刚刚结束时就完全显现出来,而且也无法用一般的数量关系来反映。

另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劳动主体是一群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和高素养的高级知识分子。高校教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渴望建功立业和实现自我价值;注重人格尊严,追求较高的社会地位,渴望被尊重。且由于他们的劳动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所以他们更期望工作不被一般的条条框框约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希望学术上得到自由与尊重。

最后,教学活动的受教育对象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情感丰富,有着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人生和社会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但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和透彻,是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活动主体。需要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与特点去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实现生命的价值,把他们培育成才。

因此,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管理工作不能用单纯的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应采用顺应管理对象的身心特点、符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三、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五大措施

以人为本,推进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及其改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面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根据目前高等教育现状,结合笔者工作经历从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制定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学术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理论联系实践地进行论述。

·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是根本条件

著名哲学家马尔库赛曾说:“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他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所有的管理都是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它决定着管理者的管理内容,最终体现在管理者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上。所以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对提高教学管理甚至整个学校管理的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革的根本条件。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管理主、客体一体化,充分重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管理主体)用行政指令的方式向被管理者(管理客体)布置任务,采用以监控为主要手段和方法促使被管理者完成任务,达到管理目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强调的是垂直的管理,上级管理下级,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很少有管理主体与客体的沟通,更谈不上客体的反馈,从而导致信息阻塞,管理效能低下。在现代的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中,不存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截然区分,他们都是管理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具有能动性的人,都可以自觉组织、支持、参与学校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三方管理主体(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通过沟通、反馈来促使信息的充分交流,采取协调和互动的方式,在一种和谐的、积极的氛围中来共同完成任务,高效实现管理目标。

其次,积极营造自由、民主的管理氛围。控制与自由是教学管理当中一对矛盾体。管理者既要控制好教学,保障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又要给予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教学和学习。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宏观建设,还是微观的具体管理措施的落实,只要管理主体不违背教学管理制度和原则,都应给予他们灵活处理事情的手段、方式和空间等权利,让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当中能够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其次,民主管理是人性化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体现全民参与和民主参与两个维度。让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部门、教研室等不同的机构参与学校行政、教学以及公共决策等工作,让他们根据学校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亲自参与制定计划,自觉实施计划,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让他们在管理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提高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参加民主管理的热情。同时,要完善一系列配套的监督制度,如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等,更好地从制度上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利。这种全民参与、民主参与的管理方式和氛围一方面能满足他们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另一方面能把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把参与管理发展成为自觉实施管理,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自主管理。

2.制定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本保障

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所以它需要一套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其有序进行。同时教学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过程,是以学校管理资源中的人为主体来具体把握,它的运行、操作由人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制定柔性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改革的根本保障。柔性管理制度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四轻四重”。

(1)轻武断,重对话。首先,进一步厘清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普通公民,他们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一切公民权。另外,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还享有《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专属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专有权利。如作为学生,只要他们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作为其细化和延伸部分的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就不应该开除其学籍或勒令退学,或者在法律法规之外取消学生获得证书的权利。只有在法律范围的基础上制定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也更有利于双方更好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其次,建立合理、通畅的“对话”平台,成立申诉机构及构建一套完善的申诉程序。一方面它能促使学校处理违规违纪事件的程序和结果更加公正与透明,另一方面,在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犯时,能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使他们通过正当的途径提出申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如若对学校的事故复核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后对复审结果仍然不满意,还可继续向更高级的业务主管或法院提出申诉。

(2)轻共性,重个性。对教师而言,首先保证教师“教”的自由,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有权利灵活处理教材、教法及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而不应用统一固定的模式来要求教师,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采用“百花齐放”的形式来创造性地教学;其次,针对教师创造性的工作特点,改革目前注重量化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应把对教师的评价前、评价中和评价后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运用灵活的模糊评价方式,给出最中肯的指导意见,促进每个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成长与发展。而不是把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作为他们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的一种简单的评判标准。对学生而言,他们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和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与培养。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目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到教材到教学大纲这种整齐划一的状态得到根本的改观。如可采取创造开放式课堂,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加大选修课和任选课、素质拓展课程的比例,允许学生跨年级和跨专业选课;允许学生延期毕业、休学创业或参加社会实践,自由选择毕业的时间等一系列措施。

(3)轻监控,重导向和激励。以各个院校制定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为例,对教学事故的界定范围涵盖了从课堂教学、到考试、到毕业实习(设计)等整个日常教学过程;界定标准包涵了一、二、三等级的具体详细的标准;处理办法包括了经济利益、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系部共同承担责任等。界定范围之广、标准之细、处理办法之多,使每个教师仅仅在完成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上就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至于怎样去引导和调动教师的教学兴趣的制度和文件基本上没有形成。就连仅有的激励制度也建立在每年一度的“教学质量优秀奖”、论文和著作的统计数量等这种终结性和数量性考核的基础上。如此重过程监控轻导向和激励的刚性制度只会扼杀教师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对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有所促进。

(4)轻严厉,重“容忍”。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走向游刃有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尝试错误,不断进取的过程。更何况师生进行的是一项高级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所以管理制度更要体现容忍功能,容忍失败,容忍犯错。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揪住错误进而对师生进行惩罚,而是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继续进步的机会,鼓励他们创造性的教学和学习。否则,只会压抑甚至扼杀师生的积极性,把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变成毫无意义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

3.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是基础

管理过程不仅是一种完成事务性工作和任务的过程,更是管理主体之间一种心理上彼此影响、行为上彼此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基础。

虽然管理主体(相对而言)在管理组织中具有一定的特殊位置,而且学校也赋予了其一定的行政权利,但并不代表他对管理客体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管理主体的整体素质、专业化能力是决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采取专业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惟其如此,才能消除行政管理中那种彼此推诿扯皮的现象,迅速地解决问题,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是人性化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学管理者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思考教学管理宏观层面的问题,才能从管理理念、思维模式上进行改变,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一个个具有尊严和不同生命价值的主体来对待,从而达到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境界。

4.学术管理是重要内容

一支人性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必然是一支决策正确且高效的队伍。教学管理不仅是行政管理,更是学术管理。所以,学术管理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重头戏。

由于知识的细化和更新,要求决策部门具备更广阔的知识,只有掌握越多的知识,决策的效率才越高,结果才越正确。但教学管理队伍不是全能型人才,不可能对涉及所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变革等都需要管理者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思考、研究和论证,从而做出符合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规律,做出正确的决策。因而,怎样正确而高效地决策将成为教学管理队伍首要考虑的问题。学术管理将成为教学管理的重头戏。管理者不仅要组织本校的专家和教授成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等,而且还需要利用学校外部的人力资源如行业协会、企业的资深专家等,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管理中的咨询、审议、审批的权利,从而既充分发挥了教学管理决策的民主,也保障了决策的正确和高效。

5.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校园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它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特色的一种精神氛围。它对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锤炼着每个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从长远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持续发展的保障。

和谐的校园文化包含的内容及体现的形式很多,需要进行精心科学的设计。首先,从整体上通盘考虑学校教学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处于和谐、有序的优化状态,以便发挥最佳效能。其次,遵循“润物细无声”的原则,把知识、技能、素养不仅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要渗透到课外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使全体师生员工无时无刻不处在教学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被校园文化熏陶和感染。最后,善于引进学校外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转化,使之符合教学目的的要求,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外部源泉。

以上,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角度,结合笔者多年的高校实践经验,对以人为本、深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性及五个重要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当前高等教育人性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青.浅谈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人本化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0(12).

[2]余雪华,王冬梅.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3]朱明.以人为本依法行使高校管理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4]韦巧燕,李瑞贵.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以人为本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