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质健康隐忧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合肥市部分高校为例

2014-08-07唐冬冬汤彬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比例

唐冬冬,汤彬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大学生体质健康隐忧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合肥市部分高校为例

唐冬冬,汤彬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合肥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的研究比较,探究大学生体体质健康存在的隐忧问题,并以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借鉴.

大学生;体质健康;隐忧;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为全面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07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通过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学生体能测试.

然而,通过近几年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年报》的数据,从总体上看,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没有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多大的改善,相反,却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这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而这也在大学生的自身感受和社会媒体的有关报道中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着隐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合肥市高校为例,选取了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三联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五所高校身体健康,无生理缺陷的在校大学生,以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样本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料,浏览各种数据库文献等一些方式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具体了解在大学生体质健康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回顾他们在各自的情况下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影响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现状和成因所提出的措施等.

1.2.2 问卷调查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第一阶段,选取样本学校.按照高校层次,从“985”工程,“211”工程,二本,三本,高职专科的学校中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确定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三联学院、安徽财贸学院5所样本高校.第二阶段,每个学校抽取400个学生,每个年级各100个学生,满足四个不同年级,其中三年制的大专学校在大一大二年级各抽取200名学生.第三阶段,确定性别比例.在前两个阶段抽样的基础之上,本阶段将按照学校的实际男性女性学生比例,不同样本学校的男生和女生的抽样数目.第四阶段,确定城乡地域比例,即将男生女生分别按照所在学校男女学生的城乡比例单独抽样.

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18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1%.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测基本信息

由表1调查学生体质状况表现为“橄榄型”即两边多,中间少,具有正态分布特点,体质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和及格范围,合格率达到92.1%,其中优秀10.1%,不及格7.9%,及格42.2%,良好占39.9%.在平均成绩一项中,男生为73.6分,女生为74.3分,男女生均处于良好区间的下限,而及格比例占到总体近一半比例,这说明学生的体质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表1 体能测试基本信息

体重表现是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的综合结果.从表2可见,男生的“营养不良”和“较轻体重”比例占到43.1%,“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比例分别为6.4%和36.7%,“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11.9%和9.2%.女生的“营养不良”人数和“较轻体重”人数综合占到38.1%,少于男生.“正常体重”比例为40.1%,好于男生.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比例合计为21.8%,与男生合计21.1%的水平十分接近.

表2 体重项目基本信息

2.2 体育锻炼频率

图1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统计

结合图1,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所调查对象中偶尔或几乎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在一起为27%,也就是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平时几乎没有锻炼的习惯,如果将这个比例放大到高校庞大的学生基数,其数目可见一斑.即使是表明自己平时经常锻炼的比例也只有21%,越五分之一的学生平时会经常安排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两种极端“经常”和“几乎不”比例基本相同,同样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2.3 缺乏锻炼的主要考虑因素

为了了解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缺乏锻炼的主要考虑因素,我们设计了一道问题,结合图2可知35%的学生将原因归结于时间的缺乏,29%的学生认为懒惰导致了自己平时缺乏锻炼,认为器材、场地等客观因素限制自己的占到28%.实际上,高校的体育运动设施这些年大力投入,相对比较健全和完善.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缺乏锻炼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主观因素.

图2 缺乏锻炼考虑因素统计

2.4 对自身体质改善的态度

在是否需要科学的增强体质的建议这个问题上,91%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科学的增强体质的建议,不需要的仅占9%.由此可见,学生在平时的业余锻炼方面基本处于自我安排,自我指导这样一种状态,很是缺乏科学的有效的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的认识,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的体育锻炼的对策建议.

另一方面,关于是否愿意尝试私人体质改善方案,表示愿意尝试的比例为82%,不愿意尝试的比例是18%,与是否需要科学的增强体质建议相比,愿意的比例有所降低,不愿意的比例有所提高,总体来看大部分的学生是原因接受私人的有针对性的体质改善方案的,小部分人可能是由于没有深入了解私人的体质改善方案的具体内容,处于一种防备心理也可以理解.

图3 是否需要科学体质增强建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以合肥地区高校样本为例,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中男生总体略好与女生,偏理工科院校总体好于综合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又好于专科院校.

3.1.2 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在实践上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常识,但在主观上表现出对体育锻炼较强的欲望.

3.1.3 高校体育课的开设未能从根本上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课堂教学效果查,未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1.4 片面注重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的获取和上报,忽视了对“问题”学生的追踪和辅导.

3.2 建议

3.2.1 以国家开展的大学生体能测试为契机,通过完善测试的相关指标,提高仪器性能,使得测试的结果能够更加充分和准确地反映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真实情况,以生动具体的数据激励大学生有意识地改善自身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从而增强体质健康.

3.2.2 创建体质健康预警机制,通过对体能测试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弱化状态进行监控并预警,促使学生产生体质健康危机意识,从而主动采取行动管理自身体质健康.

3.2.3 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只重视具体测试和将测试数据整理上报的片面化问题,测试后续服务和管理却普遍被忽视,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以克服只测评不干预,重结果而无后续服务的缺陷.

3.2.4 在高校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转变日常体育课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实现教学目的和效果.并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并为之提供便利.

〔1〕宋述雄,金昌龙.安徽省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2〕戴霞,朱琳,谢红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效能的反思与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2(3).

〔3〕段连丽,朱永莉,杨剑.云南大学2004-2006年度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现状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

〔4〕刘金有.动态体能测试对提高高等院校学生体育锻炼养成性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G807

A

1673-260X(2014)09-0077-02

教育部青年基金一般项目(10YJA810026);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210357147)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比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人体比例知多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