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2014-08-06王亚玲
王亚玲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天津 301900)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药物保守治疗成功率日益提高。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间,随机选取经保守治疗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所采用的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比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经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腹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B超检测包块大小、后穹窿积液情况、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等,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指征:①生命体征正常,无腹腔活动性内出血征象;②肝肾功能正常;③外周血WBC≥4×109/L,PLT≥100×109/L;④血β-HCG值≤4000 IU/L;⑤后穹窿积液 <20 mm[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次肌肉注射甲氨蝶呤50 mg/m2,米非司酮 50 mg,口服,2 次/d,连用 3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宫外孕汤口服,1剂/d,分早晚服用,连用7~10 d。宫外孕汤基础方组成为:丹参30 g,赤芍、归尾、三棱、莪术各 15 g,枳实、厚朴、炮山甲各10 g,桃仁、延胡索各9 g。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腹痛、阴道出血情况,用药后每3 d复查血β-HCG值、B超监测包块及后穹窿积液情况,同时监测两组不良反应。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用药后14 d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附件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血β-HCG值降至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用药后14 d腹痛缓解,阴道流血量减少,附件包块缩小,血β-HCG值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 β-HCG值持续高值或不降反升,用药后14 d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或腹腔出血增多,附件包块增大,需改行手术治疗[2]。总有效率:治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由¯x±s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4 d后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仅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患者有轻度恶心及呕吐反应,未予处理,2 d内症状自行消失。
3 讨论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多见[3],由于患者大多在生育年龄,故保守治疗尤为重要。甲氨蝶呤是一种滋养细胞高度敏感药物,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最终抑制滋养细胞DNA的合成。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其靶器官是蜕膜,抑制孕酮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变性,二者协同发挥较强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异位妊娠属“少腹血瘀”之实证,因孕卵在不适合其生长的部位发育而致郁阻气机,络脉不和,瘀阻阴络,血不循经而外溢[4],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舌质暗紫,脉弦涩,治疗多以活血化瘀、杀胚止血为原则。中药除了能够协同甲氨蝶呤抑制胚胎持续滋养外,并能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妊娠组织吸收或排出。
本研究显示,应用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的28例对照组患者中,治愈 15例,有效 8例,总有效率82.14%;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34例患者中,治愈2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4.1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西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唐志凌.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70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6,34(5):338-339
2 梁小燕,邓杏燕.宫外孕保守治疗11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42-144
3 乐杰.妇产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5-112
4 段祖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异位妊娠防治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09,15(2):1248-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