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2014-08-05仇灿红沈波涌陈德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穿刺针导丝插管

仇灿红 沈波涌 陈德容 朱 俊

仇灿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塞丁格技术是经皮穿刺后用导丝交换式置入各种导管,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MST)则是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静脉穿刺,通过套管或穿刺针送入导丝,拔除套管或穿刺针,再用手术刀片扩张皮肤后将插管鞘组件(带有扩张器的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和扩张器,经插管鞘置入导管。传统PICC 置管法置管成功的重要条件是要求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血管。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成功的患者,我科开展了改良MST 置入PICC 导管,明显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127例行PICC 置管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12~72 岁。卵巢癌32例,宫颈癌56例,子宫内膜癌28例,滋养细胞肿瘤11例。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选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三向瓣膜式,型号为4 Fr,导管全长60 cm )套件及附件,穿刺针为14 G套管针。采用传统PICC 置管术,选择好血管后,消毒、铺无菌巾,采用14 G 穿刺针穿刺成功后,轻柔送入导管至预定长度,最后以X 线定位导管位置退出导丝,导管连接安装器,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后透明贴膜固定。操作由2 人配合。

1.2.2 观察组选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三向瓣膜式,型号为4 Fr,导管全长60 cm)套件及附件,Seldinger 穿刺套件,穿刺针为20 G 套管针。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穿刺针(20 G 套管针)插入静脉,然后将导丝插入到穿刺针中,退出穿刺针,再将组织扩张器和插管鞘(可撕裂鞘)组件以导丝引导插入到置管部位,退出扩张器和导丝,将PICC 通过插管鞘(可撕裂鞘)插入到上腔静脉,经X 线定位导管位置[1],最后退出导丝,导管连接安装器,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后透明贴膜固定。操作由2 人配合。

1.3 注意事项 观察组操作需由经过塞丁格穿刺技术培训后的护士进行,送导丝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损伤血管内膜,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和插管鞘时,始终保持尾端外露导丝5 cm,防止导丝滑入体内。局麻药利多卡因用量为0.1~0.2 ml,沿导丝上方向心方向进行皮下注射,皮丘大小以直径1 cm 为宜,可以预防破皮刀伤及血管,减少渗血。同时使用破皮刀时应与导丝平行方向切口,不得切割导丝[2-3]。

1.4 观察指标 操作期间询问患者的疼痛感;观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疼痛程度分级标准,将疼痛分为4 级:0 级,无疼痛;Ⅰ级(轻度),轻微疼痛可忍受;Ⅱ级(中度),明显疼痛但可以忍受;Ⅲ级(重度),无法忍受,不能配合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是指一次性穿刺和送管均成功。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比较例(%)

2 2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期间疼痛程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期间疼痛程度比较例(%)

3 讨 论

3.1 MST 技术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2例2 次穿刺失败后改用改良型MST 一次穿刺成功,1例穿刺失败后改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型MST 一次穿刺成功。观察组有2例一次穿刺失败后进行第2 次穿刺后成功置管。MST 技术应用穿刺针型号小,操作者心理压力小,对血管条件要求较传统置管条件低,能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3.2 MST 可减轻疼痛,增加患者舒适度 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前存在害怕疼痛、担心穿刺失败等心理问题[5],同时又希望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化疗药对血管的损伤。MST 采用小型号穿刺针,进针时疼痛较传统置管术明显减轻,置管期间未发生不配合事件,置管后患者心理问题较置管前明显减轻,能积极配合PICC 导管维护。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3 减少医疗纠纷,增加社会效益 MST 可以在穿刺成功,导丝顺利送入后,再由助手打开PICC 导管包,递送导管,操作者不用担心由于穿刺失败导致导管的浪费,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减少了导管外露的时间,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的风险,减少了导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MST 具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患者舒适度增加等优点,对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超声仪器受限制的情况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MST 置管是比较好的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王春立,冯 涛,陈芳姣,等.3 种PICC 置管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护理学报,2011,18(11B):17-19.

[2] 周薇一,刘丽兰,何佩仪,等.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B):53-55.

[3] 张玉珍,苏 迅,张 芳,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PICC 置管时的应用[J].护理研究与实践,2012,9(3):97-98.

[4] 付小伟,孙洪涛.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 穿刺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22-24.

[5] 董明芬,韩艳萍,陈 娜,等.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1):23-25.

猜你喜欢

穿刺针导丝插管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