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暴跌谁之过?
2014-08-04越新
越新
中国人民银行3月15日晚宣布,自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目前的1%扩大至2%。这一消息的出台印证了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的推测。
就在两天前,梁艳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幅拓宽等汇率改革的政策或将出台,也是近期人民币汇率走低、波幅放大的原因之一。
探因 人民币急跌
自2014年2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势明显。2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收盘报6.1450,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跌 166基点,盘中一度暴跌400多基点。3月12日,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343,再创年内新低。至此,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年内已贬值近0.58%。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宣告结束。
市场上有声音认为是央行有意为之,主动干预外汇市场,意在打击套利交易,降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
中国部分经济数据疲软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据海关总署3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8.1%(以美元计),远远低于预期的增长6.8%,一举扭转了1月同比增长10.6%的良好势头。出口大幅下滑及其导致的贸易逆差,直接引发了市场上做空人民币的热情。
梁艳芬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下行属于正常的调整,“人民币连续升值了那么长时间,自然要有一个进行调整的要求”。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有四个,2014年中国经济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放缓;而随着美国QE的退出,美元升值的趋势比较明显。”梁艳芬告诉记者,另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有一定联系,近来有些资金从新兴市场撤出,进入发达国家,引起外汇需求增加。此外,可能还有年度结算需求的原因。综合性的因素导致了人民币汇率的这波下跌。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国部分经济数据表现疲软,热钱有出逃迹象;以及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致使部分资本回流欧美地区,是本次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人民币汇率下行与A股市场有较直接的联系。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大量热钱撤出,增加A股市场流动性压力。”fx168财经集团外汇黄金分析师魏军告诉本刊记者。
对应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低的趋势,上证指数也应声而跌,从2月20日的阶段性高点2139点,一路下跌,到3月12日跌破2000点,报收1998点。
魏军表示,短期内我国GDP比较偏软的态势还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而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还会延续。所以,人民币汇率还有下行的空间,可能会跌至6.18~6.2,但还要根据后期中国经济数据、经济政策以及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倍特期货分析师袁恒之则相对乐观一些,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轮人民币贬值是阶段性回调,“从后期看,中国经济并不会出现大幅倒退,在此预期下,人民币汇率将逐渐走稳,在未来三个月内,将重新走向升值的通道。”
此外,魏军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强调双边波动的态势,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的政策预期,也是此次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之一。
汇改 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人民币汇率波幅拓宽在市场的预期下应声而至。自3月17日起,人民币汇率波幅将扩大一倍。
此轮人民币贬值或是消息出台的契机。过往的经验表明,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往往可能是央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改”的时机。
“此次人民币汇率急跌让市场看到,我国人民币汇率在朝着双向波动、波幅增大的方向迈进。”魏军告诉记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传出的信息表明,汇改未来会朝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袁恒之也表示,“这次人民币汇率急跌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国家管控得少了,市场化的行为多了,这本身就是对我国外汇体制完善的有力保障。”
“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央行新闻发言人在3月15日答记者问中表示。
而对于此次“2%”波幅的确定,该发言人表示,2012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1%,“截止目前,这一浮动幅度已经过了2年左右的时间,再次扩大幅度是一种渐进的改革安排,是稳妥的。同时,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充分考虑了經济主体的适应能力,有步骤地推进,调整幅度在各类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范围内。总体来看,此次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大至2%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
目前正处于下降通道的人民币汇率,会否因汇率波幅扩大而加速贬值?对于市场上这种担忧的声音,央行表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制度安排,与人民币汇率的升贬没有直接关系。
“2013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2.1%,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同时,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央行新闻发言人分析称,随着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未来人民币将与国际主要货币一样,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会成为常态。
梁艳芬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人民币双向波动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单边升值或单边贬值都不应是常态。”
当然,如果汇率出现异常大幅波动,央行也准备了应对措施,“将实施必要的调节和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未来 成为国际结算货币还有多远
由“1%”变为“2%”,我国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上又迈进了一步。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受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国际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发达国家正通过货币实现不对等的世界经济格局,人民币国际化将提升保障国家经济利益的应对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在问“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还有多远?”人民币国际化对提高我国经济地位、促进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民币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但周期性会长一些。”魏军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跟国际市场还没有接轨,虽然经贸往来结算有一些双边结算协议,但在资本项目上还没有完全开放,这项工作还需要逐步推进。”
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时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行长的李礼辉表示, “人民币成为全球结算、投资和储备的主要货币之一,我们预计应该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
李礼辉认为,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以及实体经济实际的需求,下一个阶段人民币的国际化,应该在5个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第一,提高人民币结算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第二,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地位;第三,扩大人民币跨境双向投资的规模;第四,人民币成为部分国家的储备货币;第五,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扩大,与在岸市场价格趋同。
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则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会更快。在2014年1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EMBA与中信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研讨会上,成思危表示,在國际形势有利、国内改革顺利的情况下,十年左右可以基本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体而言,就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中仅次于美元及欧元的第三大货币,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有5%以上的份额,在世界储备货币总量中占有10%左右的份额,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15%以上。
“人民币会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之一,”梁艳芬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但是人民币现在还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所以在短期内,应该先增加结算货币,逐渐提高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提高其应用领域及使用的国家和地区,保证信誉,再慢慢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成为中国业界人士研究的焦点问题,也被全球广泛关注。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6日报道,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伊夫·梅尔施在卢森堡一个讨论人民币角色的论坛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确实会引发有关“全球货币体系的未来形态”问题,鉴于人民币在贸易中的重要性,“它最终可能会挑战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