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
2014-08-04孙凯
+孙凯
阅读即对话,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有“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只有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个性化心理,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设计适当,方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试图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金岳霖先生》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
一、确定有效对话话题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分为三个阶段六种对话: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与文本对话,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提问。进入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其过程也包含着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再次对话;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讨成为了第四种对话形式。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和学生自身会对课堂习得进行思考,这是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这三个阶段的六种对话,都必须围绕文本展开。文本即作品,是作者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对自身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的追索和反思,但在读者未阅读前,作品只是一种潜在的存在。所以接受理论认为,作品是由于有了读者的参与才有存在的意义。[1]作品被选入教材后,就成为课程的重要载体,所以文本具有作品和教材两重属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有效对话话题。
《金岳霖先生》编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第一板块 “一花一世界”。在专题引文中,编者将这一专题的整体学习目标设定为走进文学作品,“仔细地品味美,品味情趣丰富的人生”。从该板块选取的四篇课文来看,前两篇《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重在品味抒情散文的意境之美,后两篇《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重在鉴赏写人记事散文的细节之美。
据此可知,编者将《金岳霖先生》编排在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散文的细节美,看似目标明确,但文本中的细节到底有何美,美在何处,学生能品味、感受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引领。教师在确定《金岳霖先生》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时,要引导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过交流、讨论不断形成新意义、新思想,在对话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开展个性的生命历程和富有个性的生命意义,再确定对话的话题。
二、确定有效对话话题的原则
话题是对话教学的中心,是多重对话的基础,也是教师借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容。[2]为了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对话话题的确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适宜性。话题要适合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材编制意图、文本文体特点等,还要适合学情,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等。选择一些与学生习得经验、生活经历相关的,难度适中的话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必说。
二是启发性。确定的话题能启发学生做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通过对话题的讨论探究,主动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关键处抛出话题,使得阅读教学不断深化。
三是拓展性。确定的话题有一定的拓展性,引导学生向更宽广的视角思考。阅读教学不能仅囿于教材文本,更需要以文本为中心点,进行作者、背景、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多层面多维度的拓展,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学生感知信息,提高学生思维层次。
三、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
前面将对话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六种对话,为了更好的阐述如何确定对话话题,笔者将从教学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学生与文本的首次对话:意义构建,预设话题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理解,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文本去构建文本意义。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捕捉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平等的,是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金岳霖先生》语言平实,记事详实,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话题可确定为:
以此话题为基础。写人记事类散文往往能梳理出几则有情节的故事,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这是阅读最基础的对话,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必经之路。
2.教师和文本的对话
教师阅读文本不同于一般读者,必须在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为前提对文本解读。“教师与文本各有自己的视域,当教师带着已有的知识去理解作为课程内容的文本时,就会出现两个不同的视域,即教师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3],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教师和文本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教师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是接受文本的思想内容,更是将文本意义根据教学需要重新建构的过程。《金岳霖先生》依据编者意图和教学建议,从“品味细节”出发可以确定下面的对话话题:
教师预设的话题是通过教材编写体例、课后活动体验等,揣摩教科书编者的用意,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文本赋予的教育意义,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二)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平等交流,生成话题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对话教学与传统的“我教你学”不同。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是“我—你”的平等对话,而不再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单向传输“我—他”的关系。在课堂对话中,是以师生平等地位为前提,教师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 first among equals ),“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4],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特个性,自由而持久地交流,以引发心灵的共鸣,实现精神的际会,探寻生命的意义。课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在各自对文本的原有对话的基础之上再次对话,“教师不必为学生提供直接经验而操心,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5],求得新的发现,创造新的意义。学生在与《金岳霖先生》第一次对话后,会形成这样的疑问:金岳霖先生的事例是不是都能用“有趣”概括?那些“有趣”的事例是否真的有趣?除了“有趣”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意?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对话话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下,对话不断深入,学生逐渐品味出这些细节描写并不只是写金岳霖先生的有趣、独特,还写出了并不有趣的内容,产生新颖的观点,重新建构文本意义。
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虽然在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阅读经验上存在差异性,但在年龄、心理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就为生生对话提供可能。教师鼓励学生在个人习得和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话,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会尊重和欣赏,学会合作和分享。在生生对话中,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补充必要的学习资料,提供合理的思考思路,使得学生的思维积极碰撞,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并在借鉴、批判、吸纳教师和同伴的见解后,或强化或整合或重构自我认识和经验。不少学生在学习《金岳霖先生》过程中,发现有几处与金岳霖先生无关,如朱自清、闻一多、王浩等,而且篇幅较长,此时教师可以补充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金岳霖、汪曾祺、王浩等人的名言,结合文本的开头和结尾“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效对话的话题:
在生生对话中,合作探究,深入挖掘出汪曾祺先生的言外之意,由点到面,从金岳霖先生延伸到西南联大的先生群像,也理解了编者的“一花一世界”的内涵。
(三)课后反思阶段,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自我建构,拓展话题。
课堂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总是有限的,但有效的对话话题、精彩的课堂讨论、精辟的发言论点都会引发教师和学生在课后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和学生的课后反思是与自我的对话,拓展了教学空间,获得思想启迪,完善自我建构。
1.教师的自我对话
教师的自我对话不仅是对文本的再次思考,而且作为专业人员,更要反思课堂教学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思考如何改进。
教师对文本的再次思考,需要建立在延伸阅读上,课后再阅读《联大教授》《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汪曾祺谈师友》《草木春秋》等与金岳霖先生、西南联大相关的书籍,从整体上领悟西南联大的精神实质,从细节上对金岳霖先生再探究。根据自己阅读体悟,可设计以下的话题:
话题二:金岳霖先生的“孤独”和汪曾祺先生的“孤独”有何不同
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教师在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金岳霖先生》教学完成后,回顾课堂对话时出现的“亮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过程,也要分析对话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设计“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根据课堂教学的分析,结合拓展的阅读体悟,可设计出一个有效的话题:
2.学生的自我对话
阅读教学包含两层意义:阅读和教学。学生的自我对话也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文本本身,学生由于文本中的某个事件、某个语段甚至某一句话引发对过去经历、情感的思考,或因为对文本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的喜欢而引发对写作的探索。其二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同学的发言观点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激励,构建起自己的认识。《金岳霖先生》课堂对话结束后,有学生写了如下文字:
看了几遍《金岳霖先生》,刚开始我是笑着读的,但后来我笑不出来了。我感觉到了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的崇高伟大和平凡天真的崇敬。金先生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天真烂漫,真诚坦荡,独立独行,不从流俗,丝毫不在意物质,重在精神追求。这就是西南联大的精神——刚毅坚卓,这种钢筋铁骨般的人格特征和独特的精神风貌,正是汪曾祺先生在文革之后感受到的缺失,而如今,物质高度发展了,但是精神却沦陷了,我们现在更需要这样的人,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向金岳霖、汪曾祺等先生致敬,向西南联大精神致敬!
这是学生学习文本、观照现实的自我对话,文本内容和读者内省融合在一起,使文本产生新的意义。学生在自我对话过程中,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矫正或重构自己的情感道德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成就自己的美丽人生。
参考文献:
[1] 郝丽琴.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重对话话题的确定及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49.
[2] 李森、伍叶琴.有效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49.
[3] 李森、伍叶琴编.有效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35.
[4] [美]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
[5]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6.
[6] 董华翱.小趣味,真性情,大孤独[J].语文学习,2012(12):24.
[7] 王立军.《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2(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