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12~18岁青少年痤疮的临床观察
2014-08-03李菊莲宋志靖
王 薇; 李菊莲; 宋志靖
(1.甘肃中医学院;2.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兰州 730000)
痤疮,中医又称“粉刺”、“酒刺”、“肺风粉刺”等,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是青少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损美性(或损容性)疾病。青少年尤其在12~18岁之间的青春期最易发病。有调查分析认为,从12岁青春期开始痤疮患病率逐年增长,2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患病率逐年下降[1]。对于发病人群性别差异,男性患者要高于女性[2-3]。本文采用毫火针对来我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按照纳入标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治疗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2~18岁,平均(14.86±2.02)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52±5.13)个月。对照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9±1.98)岁,病程1~24个月,平均(6.94±5.4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痤疮(粉刺)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诊断标准:①青春期(12~18岁)开始发病;②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③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④排除内分泌性疾病,如糖尿病等,排除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和怀孕及哺乳期妇女;⑤停用口服及外用药物;⑥患者应知情同意,愿意接受火针单独治疗该疾病。
1.3 临床分级 按Pillsbury分类法[5]:Ⅰ度(轻度):黑头粉刺,散发至多发,炎性丘疹散发。Ⅱ度(中度):Ⅰ度+散在性脓疮,炎性丘疹数目增加,局限在颜面。Ⅲ度(重度):Ⅱ度+深在性炎症丘疹、结节,发生于颜面、颈部、胸背部。Ⅳ度(重度~簇集):Ⅲ度+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于上半身。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选用由特制的不锈钢材料做成,直径为0.25 mm,针柄长度为30 mm,针身长度为10 mm的刘氏毫火针[6],该火针是一种纤细的火针。操作时烧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酒精灯火焰上1/3处,因其是热度的最高点,是烧针的最佳位置,将针烧至通红,同时保持针体火力充足,以至于在点刺过程中不丢失热量。治疗时左手持酒精灯,并尽可能靠近病灶,将其点燃,右手持针,针尖垂下,针体与火焰垂直约40°,先烧针身,后烧针尖,将针烧至通红,对准较大的丘疹、黑头、脓疱等阿是穴逐一进行轻浅点刺,速入疾出。后用消毒棉签轻轻将皮疹上的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脓血等擦拭干净。针刺后局部出现红晕或红肿未完全消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切记不能用手抓,以防感染。施术时对初次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注意酒精灯内不宜注入太满的酒精,以防烫伤。治疗疗程间隔为每隔2~3 d进行1次,10次为1个疗程。
1.4.2 对照组 采用普通毫针针刺法,穴取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痤疮局部。操作时痤疮局部采用短毫针围刺,使针尖到达痤疮基底部;余穴均用泻法,留针30 min。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 康复指导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宣教及注意调护宜忌。①告知患者该病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转归愈后;②正确看待本病,避免对病损局部的挤捏等不良习惯,避免情绪刺激和焦虑,注重精神调适;③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复发。④治疗期间清淡饮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并且要保持大便通畅。
1.6 临床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分别完成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皮疹全部消退,无新疹发生,局部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者;显效:皮疹缩小,皮肤损害消退在70%以上;有效:皮肤损害消退在30%以上或炎症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或较原先加重。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疗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显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总显愈率分析比较 [n(%)]
3 讨 论
中医认为青少年生机旺盛,阳热偏盛;或因风热外侵,肺经郁热,上蒸颜面;或恣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日久助阳生热,蕴而成毒,热毒上攻,溢于肌肤而发病。痤疮的中医治疗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通过针刺治疗主要起到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但“毫火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而言,常规针具粗者1.1~1.2 mm,最细者为0.5 mm,临床所选用毫火针直径在0.25~0.35 mm,形同普通毫针,此类针具的特点主要是针体纤细,可以做到无痛或微痛进针;操作时可以直达病所,常常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毫火针对穴位的剌激有物理的机械刺激和温热剌激及生理的无菌性灼伤剌激。三者合一,增强了剌激强度、作用时间。毫火针疗法,借“火”之力通经活络,集针之法激发经气,取灸之温阳驱散湿寒。
综上所述,毫火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比较而言,疗效稳定、快捷,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亦可缩短疗程,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跃平,刘延芳,闫 翼.南昌市大中学生寻常痤疮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1):135.
[2]张爱华,郭清娟,任万法,等.青年人痤疮发病率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1996,2(1):78-79.
[3]王德进.5 972名中学生面部痤疮调查[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1):6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
[5]赵 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938.
[6]刘恩明,主编.刘氏毫火针特色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1-45.
[7]闵 莉,李灿东,蔡东华.不同年龄青少年痤疮发病流行病学调查[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25(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