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三部曲”

2014-08-02黄秀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读通涵泳三部曲

黄秀玲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中“读通、读透、读破”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认清“读通”的重要性,分析其原因,力求“读通”。在“读通”的基础上,从基于文本、浓缩文本、超越文本三条途径“读透”文本。完成“读通”“读透”的阅读目标,只有“读破”,才能妙笔生花,以至文思泉涌,或纵横捭阖,或旁征博引,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如神”境界。然后知:读书易,读“破”却难。

【关键词】阅读;读通;读透;读破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中“读通、读透、读破”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万变的教学方法不离其中,“读通”方可“读透”,“读透”才能“读破”。

一、读通

(一)读通很重要

宋朝的朱熹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还提出了具体要求:“凡读书……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特级教师周一贯也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特殊地位。”可见读通课文的重要性。

(二)为何读不通

如何读通课文?在实际教学中,初读课文是读通课文的重要环节。“万丈高楼平地起”,初读这一环节,读的效果好不好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然而,低效甚至无效的初读随堂可见。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大概有这以下几个成因:1. 要求不明,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2. 目标过多,学生初读时无从下手。3. 学情不明,初读任务不合学生的需要。4. 初读的形式不多,呆板低效,学生兴趣索然。5. 初读时间不足,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初读没有到位,结果学生能够“一字不错、一句不破”地读通课文的寥寥无几,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读通课文都不过关。课文“读不通”,更谈不上什么語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了。

(三)力求读通

不同学段,不同文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重在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读通课文。《课标》指出:“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初读教学环节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读文作为享受,愉快阅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朗读在初读环节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它是口、耳、眼、脑各种感官并用的过程,朗读有利于学生读通课文,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朗读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读通课文。

二、读透

所谓“透”,就是通透、透彻。“读透”即读书时要能理解字面之下的意思,注入自己的理解并能从中有所悟、有所得。

(一)基于文本

这里所说的基于文本,是指以阅读材料中的某些词句、语段的解读带动整篇文章的解读,在反复朗读中潜心意会,读出文本里蕴含的隐性内容,读出语言的精妙。贾志敏老师说:“涵泳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的精华,即通过反复诵读、潜心会意以明达义。”足可见涵泳是学透文本的重要手段。有道是“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是指要把文本当作“水”,泡在水中游泳一般,让读者投身其中,如鱼得水,反复品味鉴赏,让心灵与文本相融合。

(下转33页)

(上接31页)

(二)浓缩文本

特级教师金明东老师教学《穷人》时,抓住一个“忐忑不安”,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这一关键词,找准结合点,突破难点,读透文中“穷人不穷”的高贵品质。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抓住一个“让”字,围绕“让”字,学生们又从课文具体的描述中细分出“礼让、忍让、谦让和宽让”这四种不同的品德要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林冲的形象更加丰满,人品更加明朗。

(三)超越文本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表现思维的浅薄与散乱,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并没有引起应有的认知冲突,也没有根据文本语言锤炼自己的知识与语言。选入小学课本的文章,一般都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阅读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在文本的空白处适当补白,以此补出内涵。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反复读文之后,超越文本的补白,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三、读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何谓“读破”?通俗点说,“读破”就是读懂、读透。所谓“有破有立,不破不立”即含此理。只有“读破”,才能妙笔生花,以至文思泉涌,或纵横捭阖,或旁征博引,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如神”境界。然而,读书易,读“破”却难。

如学习完《颐和园》一课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完成一篇游记。学习作者移步换景、按浏览顺序写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构段方法和突出特点的写法,即时迁移到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描写。“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如能利用我们文本中学的叙述方法、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等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那么我们就真正读破了文本,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意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始终高唱“读通”“读透”“读破”这三部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踏着乐学的鼓点,定能走向生机勃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庆著. 我的小学语文观[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斯霞. 谈阅读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2010(3).

猜你喜欢

读通涵泳三部曲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起来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三部曲
设计·教学·反思——唱好主问题教学“三部曲”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说“涵泳”
“读”领风骚 探幽文言